《驻马店市2001-2009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工作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2-25
  • 分析驻马店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工作以来,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和母婴传播情况及工作成效.方法 2001年10月-2009年5月,在全市孕产妇人群开展HIV自愿咨询与检测,共检测339 866名孕产妇;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594例HIV抗体阳性孕产妇进行综合干预,对其分娩的326名婴儿实施干预措施并在满12个月和18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发现594例HIV阳性孕产妇,阳性率为0.17%(594/339 866),孕产妇HIV抗体检测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最高年份2002年为0.47%(37/7837),最低年份2008年为0.12%(86/73 343).594例阳性孕产妇中,自愿终止妊娠228例,占38.38%(228/594);继续妊娠的43例,占7.24%(43/594);产妇317例,占53.37%(317/594).317例阳性产妇共生产婴儿326名,实施母婴阻断298名,实施阻断措施比率为94.01%(298/317);326名婴儿中存活317名,其中满18个月者224名,接受检测221名,检测出HIV阳性7例,接受干预措施后的母婴传播率为3.17%(7/221).结论 通过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工作,可及时掌握孕产妇人群中HIV的感染状况,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
  • 原文来源:http://220.194.54.176:8099/demo/olds/5MMTMyMDk4MDczNjc5MQ.pdf
相关报告
  •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机会》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7-03-23
    • 近来,妇产科领域权威杂志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旨在明确预防艾滋病母婴途径传播的有效机会。 研究人员对2002年至2009年之间参加美国国际母儿青少年艾滋病临床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的HIV感染妇女生产的HIV感染儿童开展研究,主要描述了HIV感染母亲及婴儿的特征,以及母亲的临床治疗方法等。 研究结果发现,在1857名活产婴儿中,12例发生了母婴传播HIV感染。HIV感染妇女的活产儿母婴传播患病率为0.65例/每100名活产儿(95%CI为0.33-1.13)。其中4例传播发生在子宫内,3例发生在围产期,5例婴儿不能确定感染的时间。这12例患者都没有进行母乳喂养。7名女性接近分娩时,血浆病毒载量大于400copies/mL。共6名妇女在妊娠期内接受了少于11周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她们中有3名出现早产。6名妇女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差。5名妇女采取剖腹产分娩,其中4个是没有选择性剖宫产分娩,另一名妇女则是选择性剖腹产分娩来预防HIV母婴传播。 该研究结果证实,HIV感染孕妇即使采取较好的水平预防和护理,其中一小部分HIV感染孕妇仍会将病毒传播给胎儿。该研究为探讨了围产期HIV传播的影响因素,并为制定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新措施提供了依据。
  • 《我国部分地区2005--2007年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变化趋势》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1-12-22
    •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水甲变化趋势.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国艾滋病相对高发的15个县(区)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分娩所生婴幼儿进行追踪随访至产后18个月,收集的儿童死亡及确定HIV感染等相关资料.结果 调查研究期间,研究地区HIV感染孕产妇所生满18月龄儿童共644名.其中,随访至满18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550名,44名儿童失访,50例死亡.550名满18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中确定HIV感染53例.2005-2007年母婴传播水半分别为13.19%(24/182)、8.90%(17/191)和6.78%(12/177),呈逐年下降趋势(X~2=4.23,P<0.05).根据判定死于艾滋病儿童的数据对随访满18月龄的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HIV感染水平进行校正,2005-2007年的母婴传播率分别校正为16.74%、12.98%、9.52%,亦逐年降低(X~2=4.69,P<0.05).结论 长期、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可使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逐年降低;采用死亡儿童数据对母婴传播率进行校正,才能正确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