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0-08-13
  • 在新冠疫苗的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面临着多种问题与挑战,比如疫苗单剂次免疫原性弱、病毒灭活不彻底、疾病风险以及安全量产问题等。COVID-19 是人类几十年来防控难度最大、传播速度最快、范围最广的全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人群感染而获得群体免疫的方法可行性并不高,而安全有效的疫苗才是遏止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措施。病毒没有国界,疫情已在全球范围肆虐,疫苗的开发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研究,各国应加强科研合作,进一步探索SARS-CoV-2侵染组织的分子机制,加快SARS-CoV-2疫苗的研发。

相关报告
  • 《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26
    • 2019年12月,另一种冠状病毒从动物到人类的传播发生在中国武汉市的一个活体动物市场上,在中国造成了一场流行病,目前蔓延到了不同的大陆。本综述总结了截至2020年2月底发表的有关该流行病病毒学、临床和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文献。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猪冠状病毒重要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3-24
    •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es of a deltacoronavirus spike protein bound to porcine and human receptors》(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刺突蛋白与人和猪受体复合物的结构)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所李彬研究员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水军教授合作在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跨物种传播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冠状病毒的跨种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威胁,冠状病毒属的很多成员可以跨物种感染人和动物,包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等。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是一种新型猪肠道冠状病毒,可引起哺乳仔猪腹泻和呕吐,生长猪、成年猪及生产母猪也可感染,给全球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该病毒于2012年首次在香港的猪群中发现,2014年2月美国在腹泻仔猪和母猪的粪便中首次检测到PDCoV。随后,韩国和中国大陆也从腹泻猪的临床样品中检测到该病毒。 2021年12月,据《Nature》期刊报道,从海地的三名发热儿童血清样本中检测并分离到了PDCoV,表明PDCoV具有感染人的风险。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的刺突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入侵宿主细胞从而实现感染。然而,PDCoV结合受体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其与人和猪的受体分子结合是揭示其跨种传播的关键。 研究团队解析了PDCoV的刺突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与人和猪的细胞受体氨基肽酶N(APN)的复合物晶体结构,揭示了PDCoV结合两个物种受体上保守的氨基酸位点,且发现PDCoV的RBD在人和猪APN上具有高度相似的结合区域,可能是其感染猪和人的结构基础。但该结合区域与人冠状病毒HCoV-229E、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oV)与受体APN的结合区域完全不同。 结合体外生化和病毒感染实验,研究团队进一步鉴定了APN受体上影响PDCoV实现跨物种传播的关键氨基酸位点(Y316、K379、E426和W429)。该论文揭示了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机制,为研制该病毒的疫苗和药物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