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缺字数据库建设与可视化项目管理研究》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xuxue
  • 发布时间:2019-12-02
  • 词汇是语言和语言学的基础。房山石刻经文 (以下简称“房山石经”) 作为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汉字与悉昙梵文为宗教学、汉语言文字学、艺术等领域提供了多种研究视角。根据古文字字形与现代汉字的对应关系,古文字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已识字、歧释字和未识字。本文研究对象为第三种,即尚未得到考释、无法隶定且没有对应的现代汉字的古文字。本文沿用台湾学界整理古籍的惯用,称其为缺字。在整理房山石经过程中,尽管有大量文字可通过现有字库表现出来,但仍有一些缺字游离于各种字库之外。本文以校勘、整理 《大佛顶陀罗尼》 个案为突破口,探讨古籍缺字数据库的内容建构与流程管理的一些思路与视角,期望引起学界对项目流程管理的更多关注。

相关报告
  • 《中国沼泽湿地数据库》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3-27
    • 本数据库由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信息化项目专题“中国沼泽(湿地)数据库”(课题编号:INF105-SDB-1-24)等项目支持。湿地数据集成及湿地数据库建设是利用当今蓬勃发展的空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提取、存储、集成、管理湿地资源现状及其空间分布动态信息。该领域的研究是当今世界湿地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也是我所重要的学科研究方向。本数据库以野外调查获得的湿地属性信息和基于遥感手段获得的湿地空间分布信息为基础,同时也包括我所多年湿地研究成果,如人类活动对典型区域湿地生态环境影响,湿地专题图件等。湿地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开展湿地数据挖掘,探索中国湿地空间分布及其景观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湿地定量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活动的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徐宏帅
    • 发布时间:2024-03-19
    •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活动的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类型、出版年份、关键词、国家和研究方法来分析人工智能(AI)在图书馆应用的研究现状。总体目标是通过确定当前的研究差距、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并加深对有效政策制定所需的理解,丰富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的现有知识。 设计/方法论/途径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和网络分析等先进工具,从SCOPUS数据库中提取截至2022年的现有文献。本研究通过识别和选择相关关键词、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处理数据来分析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使用先进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获取数据并展示和讨论结果。对于这项综合研究,搜索策略得到了计算机科学家和图书馆员小组的批准。 研究结果 大多数有关人工智能在图书馆应用的研究都是在过去三年中进行的,很可能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结果显示,高被引文章由 Emerald Group Holdings Ltd 发表。然而,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是一个发展中的领域,该研究强调需要在数字人文、机器学习、机器人、数据挖掘等领域进行更多研究和学术图书馆中的大数据。 研究局限性/影响 这项研究排除了用英语以外的语言撰写的涉及图书馆以外领域的论文,例如医学、健康、教育、科学和技术。 实际意义 本研究为希望在图书馆实施人工智能的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见解。通过确定集群和主题,将使管理者能够提前计划,减轻潜在的缺点并抓住可持续增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