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唯一电力大规模外送通道累计送电量破900亿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7
  • 12月22日零时,甘肃省内唯一的电力大规模外送通道——±800千伏祁韶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向湖南输送电量909.26亿千瓦时。本年度累计外送电量达261.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87%,跨区外送电量再创新高,加快了甘肃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为保障华中地区电力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祁连-韶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西起甘肃酒泉祁连换流站,途径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6省市,东至湖南韶山换流站。采用双极输电,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功率800万千瓦,输电线路全长2383公里,是实现甘肃省风电、太阳能、煤电外送的配套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大规模输送新能源电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投运以来,已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持续提升外送通道利用率,外送电量再创新高。截至目前,祁韶直流已安全运行1807天,实现500万千瓦大负荷运行,2021年迎峰度夏期间连续38天日送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

    面对全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消纳压力,甘肃充分发挥祁韶直流“风光火”打捆外送优势,新能源外送消纳电量再创新高,有力促进了西北地区新能源的消纳,缓解弃风、弃光压力,推动华中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助力甘肃尽早实现碳达峰,为实现碳中和夯实基础。

    为充分发挥特高压直流远距离、大容量输电优势,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始终把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作为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制定专项工作处理细则,将缺陷、异常处置流程制度化、规范化,统筹制定消缺计划,加快消缺速度;重点关注油色谱异常设备、缺陷及隐患设备,进行评估分析,动态调查跟踪,制定检修策略,确保异常设备运行工况可控、在控。

    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以提升能量可利用率为导向,探索祁连换流站精益化检修。2021年,祁连换流站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压缩年检工期,将23个作业面2824个检修项目的检修工期由10天压缩至9天,进一步提升祁韶直流通道可利用率,年检效率提升12%。进一步提升甘肃特高压输电设备安全水平,极大提升了跨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的大负荷直流输送打下坚实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今冬明春保电期间,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深化隐患排查及治理,进一步掌控设备健康状态。全面落实“设备主人”制,加快推进“全科医生”制。充分发挥“大云物移智链”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无人机+巡检机器人+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的立体化巡检模式,全力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不断提高设备管控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益化水平,全力保障祁韶直流安全稳定运行。

    下一步,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将积极发挥特高压直流输电“大容量、远距离、高效能”的输送优势,加大甘肃电力外送力度,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特高压“电网智能化”,逐步打造换流站数字化支撑平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作出积极贡献。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疆电外送”电量累计突破500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27
    • 截至2月22日,“疆电外送”累计外送电量达5037亿千瓦时,为新疆创造直接经济收益1200亿元以上,增加税收310亿元左右。其中,外送新能源电量达1378亿千瓦时,占新疆总外送电量的27.36%,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4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000万吨、二氧化硫35万吨、氮氧化物30万吨。 新疆是我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约占全国的40.5%,位居全国首位;太阳能、风能资源储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位,具备同时开发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条件。在新疆建设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并通过特高压将丰富的电力资源外送到其他省市,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新疆资源优势,优化全国能源资源配置,满足中东部负荷中心用电需求,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5月1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支持新疆稳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国家电网公司召开援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加大援疆力度。十余年间,公司在新疆投资金额达2205亿元,新疆电网得到全面补强和完善,为新疆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下基础。 2010年11月3日,新疆建成“疆电外送”第一通道——750千伏哈密—敦煌输变电工程,实现了新疆电网与全国电网的互联互通,结束了新疆电网孤网运行历史,开启了“疆电外送”之路。2013年至2019年,新疆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相继建成投运。至此,新疆建成“内供四环网,外送四通道”的大电网格局。 此外,新疆同步加速推进配套电源建设。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从2010年的1407万千瓦提升至2022年1月底的10903万千瓦,装机容量位居西北地区首位。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718万千瓦,占新疆电网装机总量的34%,新能源利用率目前达到94%,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显著。 经过不断的建设与发展,“疆电外送”电量由2010年的30亿千瓦时扩大至2021年的1223.64亿千瓦时,送电规模大幅提升。目前,疆电已送至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助推新疆能源利用转型提速,也为内地省份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2021年,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推动建立“年月交易互补、区域调峰互济”联动机制,连续5个月月均外送电量超过百亿千瓦时。新疆还采取“年度+月度+月内+短期”交易等措施,缩短交易组织周期、增加交易组织批次,加强政府间协议落实和增补市场化外送计划的衔接,促进能源电力外送。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国网新疆电力将进一步强化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扩大750千伏骨干网架覆盖范围。目前,±800千伏哈密北—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在加紧推进。预计到2025年,新疆将形成“内供七环网、外送六通道”的主网架新格局,“疆电外送”最大功率可提升至3300万千瓦。
  • 《哈郑直流输电工程累计外送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14
    • 乌鲁木齐7月10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哈郑直流)建成投运以来,累计外送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直接和间接带动新疆4万余人就业,拉动河南GDP增长2500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 “按照郑州市2019年用电量560多亿千瓦时来计算,2000亿千瓦时够郑州市用三年半。”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部专责张俊介绍,这些电能相当于6400万吨标准煤,大约可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二氧化硫50万吨、氮氧化物47万吨,促进中国华中地区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哈郑直流于2014年1月建成投运。不仅补足了河南郑州市1000多万人口的用电需求,对新疆哈密能源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作用巨大。直接吸引包含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数十家发电企业到哈密开发电力资源。数据显示,哈密电网电源装机从2014年初的837万千瓦增长到现在的2120万千瓦。哈郑直流带动哈密电源相关产业投资1100亿元,上缴税收约20亿元,实现增加值约30亿元。 哈郑直流外送规模不断扩大,还拉动了哈密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增长,推动能源利用转型提速。目前哈密已经建成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截至2020年7月10日,哈密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1300多万千瓦,约占新疆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总量的45%,已经累计外送新能源电量590亿千瓦时,相当于郑州市一年的用电量。 目前,哈郑直流年度输电量已由6年多前的177亿千瓦时提升至425亿千瓦时,增长了约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