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郑直流输电工程累计外送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14
  • 乌鲁木齐7月10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哈郑直流)建成投运以来,累计外送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直接和间接带动新疆4万余人就业,拉动河南GDP增长2500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
    “按照郑州市2019年用电量560多亿千瓦时来计算,2000亿千瓦时够郑州市用三年半。”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部专责张俊介绍,这些电能相当于6400万吨标准煤,大约可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二氧化硫50万吨、氮氧化物47万吨,促进中国华中地区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哈郑直流于2014年1月建成投运。不仅补足了河南郑州市1000多万人口的用电需求,对新疆哈密能源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作用巨大。直接吸引包含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数十家发电企业到哈密开发电力资源。数据显示,哈密电网电源装机从2014年初的837万千瓦增长到现在的2120万千瓦。哈郑直流带动哈密电源相关产业投资1100亿元,上缴税收约20亿元,实现增加值约30亿元。
    哈郑直流外送规模不断扩大,还拉动了哈密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增长,推动能源利用转型提速。目前哈密已经建成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截至2020年7月10日,哈密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1300多万千瓦,约占新疆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总量的45%,已经累计外送新能源电量590亿千瓦时,相当于郑州市一年的用电量。
    目前,哈郑直流年度输电量已由6年多前的177亿千瓦时提升至425亿千瓦时,增长了约2.4倍。

相关报告
  • 《世界首条±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外送电量突破250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7
    • 世界首条±660千伏电压等级直流输电工程——宁东至山东直流输电工程是由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外送电量突破2500亿千瓦时,每天可将近1亿度电送至山东地区。   这条长1300多公里的“电力动脉”,开启了我国“西电东送”的北通道,自2011年投运以来,已安全运行4000余天,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是我国目前商业运行效益最好的跨省跨区直流输电工程。其“电源端”银川东换流站坐落在腾格里沙漠戈壁滩上,多年来,通过不断设计研制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银川东换流站解决了电磁干扰强度大等多个智能检测技术难题,实现了对室内电气设备24小时智能巡检,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了人身、电网及设备安全。   据了解,该直流输电工程输送损耗约为百分之五,除了运输火电外,黄河上游的水电、光电、风电都以直流输电形式“打捆”送到山东,并通过发挥高压直流输电“大容量、远距离、高效能”的输送优势,让宁夏电网实现了由“普通国道”向智能化“高速公路”的跨越。
  • 《“电力天路”双向累计输送电量突破9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26
    • 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8月22日,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双向累计输送电量突破90亿千瓦时,达到91.4亿千瓦时。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530千米,其中,柴达木换流站至拉萨换流站直流段工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和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输电线路。 国网青海电力检修公司柴达木换流站站长李晓明介绍,“电力天路”格尔木至拉萨直流工程自2011年投运以来,通过多次试验不断提升输电系统双向输送能力,输送功率现已由工程投运初期的100兆瓦提升至最高600兆瓦。 “今年6月1日起,西藏再次开始向青海反送富余水电,单日最大输送电量达780余万千瓦时。这是工程投运以来柴拉直流系统首度在常态化大功率运行方式下外送西藏富余电能。”李晓明说。 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1亿千瓦时,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接续基地,但由于西藏电网夏丰冬枯的季节负荷特性,冬季严重缺电、夏季丰水期电力消纳难的矛盾突出。 李晓明介绍,近年来,在不断强化青藏联网工程运维管理水平的同时,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先后通过串补工程、调相机系统等新技术着力提升青藏联网工程线路输送能力,优化电网运行方式,不仅确保了丰水期“藏电外送”、枯水期“送电进藏”,而且提高了西北电网及柴拉直流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缓解了柴达木盆地新能源消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