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基会:与水有关的危机将1.9亿儿童置于风险之中 》

  • 来源专题: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23-04-26
  • 受“三重威胁”的国家被定义为:其获得水或卫生基础服务的人口比例低于50%,并且属于五岁以下儿童因不安全的水卫项目造成的死亡负担最高的前20个国家,以及面临气候和环境危害最高风险的前25%的国家。

    这10个面临最严峻“三重威胁”的非洲国家分别是: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乍得、科特迪瓦、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和索马里。西部和中部非洲成为全球最缺乏水安全和受气候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儿童首当其冲 儿基会项目组主任维杰塞克拉(Sanjay Wijesekera) 指出,非洲正面临着一场水灾难。虽然气候和水相关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级,但非洲儿童面临的风险最为严峻。毁灭性的风暴、洪水和历史性的干旱已经在摧毁设施和家园,并污染水资源、造成饥饿危机、传播疾病。

    他警告称:“尽管目前的情况极具挑战性,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未来的前景可能会更加严峻。”

    在这10个热点国家中,近三分之一的儿童在家中无法获得基本的水资源,三分之二的儿童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服务;四分之一的儿童别无选择,只能露天排便;同时,其手部卫生也受到限制,有四分之三的儿童因为家里缺乏淡水和肥皂而无法洗手。 武装冲突加剧三重威胁 许多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特别是萨赫勒地区,还面临着不稳定和武装冲突问题,让儿童获得清洁水和卫生设施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这10个热点国家还被经合组织归为脆弱或极度脆弱,一些国家武装冲突的压力有可能使已经取得的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进展发生逆转。

    例如,在布基纳法索,为驱逐社区居民,武装团体对供水设施的攻击加剧。2022年,有58个供水点受到攻击,而2021年为21个,2020年为3个。因此,去年有83万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儿童)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 水卫项目相关疾病致死 由于缺乏水卫项目服务,这些国家由于腹泻等相关疾病导致许多儿童死亡。此外,这些国家中,有六成在过去一年暴发了霍乱。在全球范围内,每天有1000多名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与水卫项目有关的疾病,其中约五分之二集中在这10个国家。

    在全球163个面临气候和环境威胁风险最高的国家中,这些热点国家也位于前25%之列。在西部和中部非洲地区,加速病原体复制的高温增长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地下水位也在下降,一些社区需要挖的井深是十年前的两倍。与此同时,降雨变得更加不稳定和强烈,导致洪水污染了稀缺的供水。 呼吁加大投资 3月22日至24日将在纽约举行联合国2023年水事会议。世界各国领导人、相关组织和其他与会者在46年来首次召开此类会议,审议确保人人享有水和卫生设施方面取得的进展。在此次会议上,儿基会将呼吁: 迅速扩大对水部门的投资,包括全球气候融资。 加强水卫项目部门和社区的气候适应能力。 在水卫项目方案和政策中优先考虑最脆弱的社区。 加强有效和负责任的系统、协调和能力,从而提供水和卫生设施服务。 实施联合国水机制可持续发展目标6全球加速框架,并投资于关键的加速机制。

  • 原文来源:https://news.un.org/zh/story/2023/03/1116327
相关报告
  • 《拜登:将应对气候危机置于美外交和国安政策中心》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21-06-21
    • 美国总统拜登27日在白宫签署多项政令,宣布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政策举措。他表示,其政府将把应对气候危机置于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中心位置。  “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我们不能再等了。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可以清楚看到,我们从骨子里就知道,现在是时候行动了。”拜登上任已满一周,他27日在签署一项名为“应对国内外气候变化危机”的行政令时如是说。  该行政令的第一部分主标题即指出,“把应对气候危机置于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中心位置”。  拜登在行政令中表示,气候变化方面的考量,将是其政府在制定外交和国安政策时的一个“基本要素”。美国将在7国集团和20国集团等框架内,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优先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  拜登还宣布,美国将在4月22日“地球日”主办“应对气候变化峰会”,并以此为契机,重新召集世界主要经济体举行能源和气候变化论坛。  该行政令还表示,美国将立即开始根据《巴黎协定》制定其国家自主贡献的进程。美国也将立即着手制定气候融资计划,利用多边和双边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目标。  哈佛大学环境法教授、前白宫应对气候变化顾问乔迪·弗里曼评价说,拜登的这份计划是给美国政府机构的“行动指导手册”,“这些命令传递的信息是,‘我们要撤销上届政府削弱环保政策的行为’”。  在国内政策方面,拜登下令,转变美国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美国将暂停在联邦土地上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租赁许可,并为受影响的产业提供补贴。  拜登政府还设定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其中包括在未来10年保护美国30%的土地和水域,支持在美国近海发展风能,联邦公务用车全部使用电动汽车等。拜登表示,美国计划到2035年实现电力产业的零碳排放,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拜登政府这份雄心勃勃的计划一经提出,即遭到国会共和党人和石化、能源企业界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一系列措施将伤及美国经济,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美联社指出,拜登的上述举措将给自己的总统任期和民主党带来政治风险。因为美国一旦大幅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量,将导致以石油和煤炭开采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州面临失业困境。  拜登也意识到了推行“绿色经济”面临的质疑和代价。他在行政令中15次提“就业”,并反复强调,美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中创造的就业机会,以抵消石油、煤炭或天然气行业的损失。  他在讲话中强调说,“今天是白宫的‘应对气候变化日’,也是白宫的‘就业保障日’。
  • 《全球多国面临电力危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04
    • 一边是全球能源格局仍处于剧烈转型期,一边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背景下全球能源消耗量剧增 全球多国面临电力危机 近期,全球多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甚至短缺的情况。究其原因,既有北半球入夏后不断被刷新的高温纪录“作祟”,也与一些国家的能源政策、当前国际局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6月26、27、28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接连发布节电警报,警告东京地区电力供需严峻。日本经济产业省同时表示,将实施所有的电力供应措施,但预计电力供应依然艰难,储备发电量低于5%——而这一数字达到3%,是保证电力供应稳定的最低条件。 据报道,日本内阁此前时隔近5年召开电力供需会议,会议决定呼吁家庭和企业,在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节约用电。 除了日本之外,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近期也有超过10亿人饱受不时停电的困扰,而目前几乎看不到任何缓解的迹象。一位印度官员表示,印度全国28个邦中有16个邦的7亿多人口一直在努力应对每天2到10个小时的停电。 欧洲和美国的电力供应也不容乐观。 当地时间6月26日,法国三大能源机构负责人通过《星期天报》共同呼吁法国人“立即”减少能源消耗,因为在下一个冬季面临能源短缺和价格暴涨的威胁。 有分析指出,作为欧洲传统的最大电力出口国,法国却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导致价格远高于邻国市场,今年冬季法国可能需要进口电力。 此外,英国《泰晤士报》称,在最糟糕情况下,2023年初,英国可能会对多达600万户家庭实行电力配给,主要是在早晚高峰时段。 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称,美国或将没有足够的电力来度过夏季热浪。据评估,2022年夏季,美国西部、中西部地区可能面临电网故障风险。 美国电力部门此前已发布预警称,今夏全美会有更多地区面临电力短缺甚至要遭遇大停电,届时可能会采取“轮流停电”的方式以避免电网瘫痪。 今年北半球入夏以来不断被刷新的高温纪录,显然是造成当下多国电力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 6月中旬以来,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先后提前受到热浪袭击。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纳利斯称,西班牙和法国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往年同期的平均气温高出10摄氏度以上。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美国几乎与欧洲国家同时进入高温天气。据美国媒体6月23日报道,6月中旬,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多个城市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其他地区也面临着包括历史性的洪水、风暴等极端天气。在今年以来的第二轮热浪下,美国东部至少有12项高温纪录被追平或打破,16个州2000多万美国人收到高温警报。 南亚地区今年的高温“烤验”更是惊人。据路透社报道,自3月下旬以来,印度遭遇前所未有的热浪天气。印度北部、西部和东部多地气温都超过了40摄氏度。 日本电力供应紧张,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提早来临的高温天气使得电力需求激增。据报道,日本关东地区今年出现了自1951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短雨季,随后就迎来了漫长的高温。近期,日本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摄氏度,刷新了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温度。 一些气象专家警告,由于气候变化,今后全球可能出现更频繁和更极端的高温天气。随着气温上升,家庭和企业的用电需求也会增加,北半球国家的用电需求通常在7月底和8月初达到峰值。 有媒体认为,当前全球“电荒”现象的背后,是更加值得警惕的“能源荒”问题。 近年来,欧洲持续推动能源结构由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型,原油、煤炭供能占比持续下降,生物燃料和风、光供能占比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作为排碳量较小的供能原料,天然气也被越来越多地使用。 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大幅减少,欧洲“气荒”局面日益严重。供需两端的不平衡,使得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最高时涨幅达到了10倍,这也导致欧洲持续深陷多年来最严峻的能源危机。 而据美媒分析,美国出现电力短缺的原因在于:一是传统供电能源退役过多、新增电源供给不足;二是电网设施老化严重,可靠性差;三是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影响能源供应。 对于日本当前的电力危机,日本放送协会(NHK)分析称,原因之一是火电厂的供应能力正在下降。此外,受3月福岛县近海强烈地震影响,日本部分发电厂受损后仍未恢复运行,也影响了电力供应。 一边是全球能源格局仍处于“未完待续”的剧烈转型期,一边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背景下全球能源消耗量剧增——在这样的两难之中,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燃煤发电,又重新获得青睐。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燃煤发电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整体煤炭消费量约为79亿吨,同比增长6%。国际能源署报告称,随着经济反弹支撑全球煤炭需求,2022年全球燃煤发电量或将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