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前体通过与NUMB互动以及降低p53活性促进肝癌恶化》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 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6-04-25
  • 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虽然已经确定了几种会引起肝癌发生风险的病毒因素,但导致正常干细胞转化成癌细胞的分子机制仍无定论。在这项研究中,来自武汉大学的研究者表明细胞内的HBVe抗原(HBeAg)及其前体与NUMB相关,而非它们的同源核心蛋白,从而削弱了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稳定性和转录活性。HBeAg及其前体可能破坏p53-NUMB和HDM2-NUMB之间的相互作用和p53-HDM2-NUMB三者之间的形成,抑制从包浆乙酰化和p53易位到细胞核,促进p53HDM2介导的泛素化和降解,抑制p53依赖性细胞凋亡。异种移植瘤性实验表明,HBeAg及其前体在小鼠模型中的表达促进癌变。肝癌患者的肝脏活检样品的免疫组织分析显示,e抗原阳性率与p53的降低转录活性相关。

相关报告
  • 《MVP通过靶向IRF2和降低p53活性来促进肝细胞癌。》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19-11-26
    •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主要穹v蛋白(MVP)上调。在这里,我们发现MVP缺乏抑制了由二乙基亚硝胺(DEN),HBx和HCV Core诱导的肝细胞癌(HCC)的发展。强迫的MVP表达足以在小鼠中诱导HCC。机理研究表明,泛素连接酶人类双分钟2(HDM2)与干扰素调节因子2(IRF2)或与p53形成互斥复合物。在存在MVP的情况下,HDM2从IRF2中释放出来,导致肿瘤抑制因子p53泛素化。小鼠异种移植模型显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通过MVP诱导促进癌变,导致HDM2介导的p53丢失。对来自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临床样本的分析显示,MVP上调与恶性肿瘤的几个特征相关,并且与较差的总体生存率相关。总之,通过螯合IRF2,MVP促进了p53的HDM2依赖性缺失,从而促进了HCC的发展。
  • 《是否定位乙肝病毒相关肝癌病毒抗原》

    • 来源专题:病毒性肝炎防治
    • 编译者:肖宇锋
    • 发布时间:2015-07-07
    • 作者认为乙肝病毒抗原可以是肝癌免疫治疗的靶点,早期的数据能够支持这一可能性。当然,作者还未得出确切结论,即HBV-TCR的T细胞构成能够“治疗”这种毁灭性的疾病,但从第一次尝试使用设计的T细胞靶向HBV抗原时就燃起了很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