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治疗和预防霍乱》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17-11-14
  • 孟加拉国的霍乱和腹泻仍然是主要的健康问题,但是一些有效的低成本干预措施正在阻止疾病的传播和挽救生命。 Sam Loewenberg报道。4月是孟加拉国腹泻季节的开始,达卡医院病床已满。当地人称之为霍乱医院。在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造成了被污染的食物,污染水源和粪便污染的有毒混合物。在腹泻高峰期,约有40%的病人是患有病毒性腹泻和轮状病毒的儿童。在孩子的病房里,小病人的虚弱身体靠近母亲,坐在中间有孔的塑料床上,这样更容易处理废物而不会传播感染。廉价的卫生床被称为霍乱病床,以最初开发的疾病命名,以帮助管理。达卡医院即使在腹泻高峰时,达到三倍的容量也有几乎完全防止脱水死亡的记录。来自全国各地的孟加拉国人民已经知道医院的工作,经常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为自己或他们的孩子寻求治疗。

相关报告
  • 《孟加拉国口服单剂量灭活霍乱疫苗的疗效》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16-05-05
    • 已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资格预审的口服单剂量霍乱疫苗方案对于防控地方性和流行性霍乱非常具有吸引力。来自孟加拉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口服灭活霍乱疫苗Shanchol的单剂量的药效试验(由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等资助,ClinicalTrials.gov号码,NCT02027207),目前在霍乱高度流行城市地区多使用Shanchol双剂量方案。研究结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的《新英格兰杂志》上。 研究人员将孟加拉国达卡地区1岁以上未怀孕的居民随机分配为接受口服单剂量霍乱疫苗组或口服安慰剂组。主要结局是服药后7至180天发生的组织培养确诊霍乱的疫苗保护效力。事先规定的次要终点包括针对相同时间间隔内严重脱水的组织培养确诊霍乱的保护效力,给药后7至90天与91至180天的抗霍乱和严重霍乱的对比,以及根据基线年龄抗霍乱和严重霍乱的保护效果。 204700位接受疫苗或安慰剂人群中共检测到101起霍乱,其中严重脱水37人。该疫苗对于所有霍乱发作的保护效力为40%(95%可信区间[CI],11-60%,每1000位疫苗接种者出现0.37例,每1000位安慰剂组出现0.62例),对于严重脱水的霍乱发作的保护效力为63%(95%CI,24?82%,每1000位试验者出现0.1例对0.26例)。按照年龄划分接种疫苗者对于所有霍乱事件的保护效力,5至14岁年龄组的保护效力为63%(95%CI,-39?90%),15岁或以上年龄组56%(95%CI,16?77%)和而1?4岁年龄组为16%(95%CI,-49%?53%),但是根据年龄差异不显著(P=0.25)。两组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频率相似。结果表明,口服单剂量霍乱疫苗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5岁)和成人是有效的。
  • 《评价孟加拉国以社区为基础的耐药结核病治疗》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3-24
    • 由于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困难,耐药结核病威胁着全球结核病的控制。以社区为基础的耐药结核病规范化治疗管理(cPMDT)能够降低结核病的治疗难度,但与该管理模型相关的数据还较为匮乏。基于此,来自美国CDC、孟加拉腹泻疾病国际研究中心、WHO孟加拉办事处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试图评估了孟加拉国于2012及2013年发起的cPMDT,其相关成果于2015年10月22日发表在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上。 在这项回顾性分析中,研究人员提取了与孟加拉国3个地区实施的超过6个月cPMDT涉及的所有患者相关的人口学、临床、微生物以及治疗效果方面的数据,并对通过非概率抽样得到的便利样本患者人群进行了访谈调查,用于了解他们对cPMDT的认识和看法。 研究人员通过对77名患者的病历进行审查发现,他们平均每隔1.35及1.36个月分别接收一次痰涂片和痰培养;在74名初始痰培养阳性患者中,70人(95%)的培养结果发生转变,其中有69人(93%)于第6个月之前的培养结果发生转变。在52名(68%)接收不良反应筛查的患者中,16人(21%)出现肌骨胳并发症、16人(21%)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8人(10%)发生听力损失、4人(5%)出现与精神病相关的不良反应;相反地,在60名接受访谈的患者中,55人(92%)自述有过肌骨胳并发症、54人(90%)自述有过恶心症状、36人(60%)自述发生听力损失、36人(60%)自述出现精神障碍。 综上所述,孟加拉国实施的耐药结核病规范化治疗管理看似是可行且在临床上是有效的,但是对不良反应的监测不足还是会引起一些担忧。既然该项管理是在全国规模的基础上进行,应该不遗余力地优先进行不良反应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