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 | BTNL蛋白保守的γδ T细胞选择限制了人类炎症性肠病的进展》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18
  • 2023年9月15日,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题为“Conserved γδ T cell selection by BTNL proteins limits progression of huma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文章。小鼠上皮内γδ T细胞包括不同的组织保护细胞,由上皮嗜丁酸蛋白样(BTNL)异构体选择。为了确定这种生物学是否在人类中保守,研究组对人结肠γδ T细胞区室进行了表征,确定了一个包括共表达T细胞受体Vγ4和上皮结合整合素CD103的表型不同亚群的多样性库。该亚群在炎症性肠病中不成比例地减少和失调,而治疗中CD103+γδ T细胞恢复与炎症性肠病的持续缓解相关。

    此外,具有种系BTNL3/BTNL8亚型的人也表现出CD103+Vγ4+细胞失调和缺失,研究组确定这是穿透性克罗恩病(CD)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BTNL依赖性的选择和/或维持不同的组织内在γδ T细胞似乎是一个进化上保守的轴,限制了全球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复杂、多因素、组织损伤疾病的进展。




    本文内容转载自“ 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6Mxdy0j0ihaq0TRIf8-07Q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ence.adh0301
相关报告
  • 《Nature | 单细胞整合揭示炎症性肠道疾病中的化生》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朱晓琳
    • 发布时间:2024-12-02
    •   人类细胞图谱(HCA)旨在绘制人体细胞(生命基本单元)的全面参考图谱——作为理解人体健康和诊断、监测、治疗疾病的基础。近日,HCA联盟在自然系列(Nature Portfolio)和Genome Biology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展示了多个图谱的早期草图以及分析工具。(见参考链接)   在《Nature》2024年11月20日发布的论文《Single-cell integration reveals metaplasia in inflammatory gut diseases》中,Amanda Oliver和同事绘制的胃肠道图谱揭示了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相关细胞改变。   胃肠道是一个多器官系统,对于有效吸收营养和屏障免疫至关重要。基因组学的进步和胃肠道疾病的激增,推动了对构成健康和疾病中胃肠道组织的细胞进行分类的努力。作者系统整合了 25 个单细胞 RNA 测序数据集,涵盖发育中和成年期的整个健康胃肠道。文章使用新开发的自动化质量控制方法 (scAutoQC) 统一处理了来自 189 个健康对照的 385 个样品,从而产生了具有大约 110 万个细胞和 136 个细粒细胞状态的健康参考图谱。文章将涵盖胃肠道癌症、乳糜泻、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 12 个胃肠道疾病数据集锚定在此参考中。利用这 160 万个细胞资源 (gutcellatlas.org),本文发现了肠道炎症性疾病中起源于干细胞的上皮细胞化生,与幽门和 Brunner 腺中的细胞具有转录相似性。虽然以前与黏膜愈合有关,现在通过募集包括 T 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将幽门腺化生细胞与炎症联系起来。总体而言,本文描述了炎症诱导的干细胞变化,这些变化会改变粘膜组织结构并促进进一步的炎症,这一概念适用于其他组织和疾病。 图|a,图谱的示意图概述,表示健康参考作为核心,并通过迁移学习映射其他疾病数据集。GI,胃肠道;QC,质量控制。面板 a 中的示意图是使用 BioRender(https://biorender.com) 创建的。b,scAutoQC 概述,一种用于去除低质量细胞的自动化、无监督质量控制方法。UMAP,均匀流形近似和投影。c,每项研究的细胞和供体数量概述,按年龄和胃肠道区域(y 轴)细分。圆点大小表示供体的数量,颜色表示细胞的数量。y 轴的颜色表示宽层器官(口腔粘膜、唾液腺、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肠系膜淋巴结 (MLN))。
  • 《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兴药物》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2-11-19
    • 几十年来,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直是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对高效治疗需求的增长,已引入多种治疗靶点,包括抗整合素、抗白细胞介素(IL) 12/23、选择性抗IL23、Janus激酶(JAK)抑制剂、鞘氨醇-1-磷酸(S1P)受体调节剂和mRNA-124剪接剂。 本文回顾了可用的IBD疗法和正在开发的疗法的当前状态,并就临床实践中的定位提出了建议。 IBD疗法的选择和测序仍然是一个临床挑战。在考虑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疾病表型、症状严重程度、患者合并症和既往药物暴露。抗TNF仍然是一个经过时间考验的选择,在UC和CD中均有效。较新生物制剂起效较慢的观点可能被高估了,医疗服务提供者应重新考虑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的需求。JAK抑制剂可迅速改善中重度UC患者的症状。出于安全性考虑,建议将其作为UC的二线治疗。IBD治疗的目标应该是个性化的,起效迅速,诱导持久的临床和内镜缓解,并且具有优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