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2020年3月2日
2.机构或团队:香港肺结核和胸心病协会;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应用健康研究所
3.事件概要:
3月2日,《柳叶刀》出版了香港肺结核和胸心病协会和香港大学等的通讯文章“Mass masking in the COVID-19 epidemic: people need guidance ”,指出随着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在中国以外的传播加速,要敦促政策制定者重新考虑带口罩的作用。
文章指出,到目前为止,只有强制性的社会疏远和大规模佩戴口罩才显得成功,至少暂时是在中国。但是,这种方法在中国经济中是否可持续,或者在在其他社会体系中是否可执行让人疑虑。世卫组织建议由于缺乏证据而在社区环境中不要戴口罩。然而,缺乏有效的证据不应等同于是无效的证据,尤其是在面对新情况且备选方案有限的情况下。长期以来,建议对于呼吸感染如流感这样的受感染患者,应戴口罩以限制飞沫传播。如果每个人都在公共场所戴上口罩,这将有助于消除迄今在许多地方有症状患??者因为污名化而消极佩戴口罩。此外,COVID-19已被证明具有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并且病毒载量在发病早期阶段很高。作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佩戴口罩可能会拦截传播途径并阻止这些看似健康的传染源。
文章表示,全球一次性手术口罩的短缺是一个现实的且正在扩大的问题。不管公共卫生当局的建议如何,都会发生所谓的口罩恐慌。在香港恐慌性购买口罩已经超过30天没有解决,意大利的情况似乎也在发展。在近距离人与人接触中,人们佩戴口罩保护自己,这也是在无意间通过控制传染源相互保护。一次性手术口罩及其技术规范专门设计用于在职业性暴露期间保护医护人员。所有严重受影响地区的大多数人都在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文章呼吁,所有政府都必须准备应对可能的大规模恐慌,并探索一次性口罩的其它可持续替代方案,以在社区环境中有效控制传染源。卫生当局需要迅速决定是否应在所在地区采取大规模佩戴口罩措施,并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免在未来可预期的挑战中造成骚乱和混乱。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pb-assets/Lancet/pdfs/S01406736203052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