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吸引3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11-09
  • 北京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已于今年6月底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吸引30余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到2020年入驻企业将达150家,年产值力争突破300亿元(人民币,下同),实现税收近50亿元。

    中国是集成电路最大的消费市场,长期占据全球市场份额一半以上,但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高精尖产业的重中之重。

    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按照“北(中关村)设计,南(亦庄)制造”的空间战略布局,北京市决定,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2015年5月21日,中关村发展集团与首创集团签约,联手共建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用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产业定位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协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上下游企业,构建“泛集成电路设计园”。

    产业园1.0时代是国家规划一块地作为科技园,主要看市场变化,边做边研究,存在园区配套与企业需求不对等、园区环境与员工诉求有差异等问题,产业定位存在需要提升的地方。而产业园2.0时代吸取了1.0时代的教训,做社区、做环境,但是没有解决职住平衡问题。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在吸取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关村软件园等1.0时代、2.0时代园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新理念,打造产业园3.0新时代,就是先确定产业定位,再确定生态环境、产业配套、生活配套、运营管理等,最后搭建空间环境,规避了前两代园区发现的问题。

    集成电路设计园还构建IC产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条,在招商过程当中,不仅对IC设计进行聚集,还以IC设计为主体,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招商产业上下游企业,在园区形成“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

    园区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培育实用型人才、缓解投融资难题、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为目标,构建了产业生态圈、企业生态圈、资源生态圈、智慧生态圈,以及“十大产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集成电路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可控、替代。

    最引人关注的是,集成电路设计园充分发挥在京科研院所集成电路人才的优势,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六所在京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人才、项目、学生分配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对接,形成了长期的人才供给机制。

    目前,园区已有产业链合作企业约90家、服务企业150余家。在产业聚集的同时,带动了人才向区域的集中,促进区域周边商业、生活配套的不断完善,在海淀北部构建起一座产业新城。

    由于园区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目前已吸引国内领先人工智能芯片公司比特大陆、国内唯一存储器上市企业兆易创新、国内基于x86架构的自主可控CPU研发企业兆芯等3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实现年产值近250亿元,税收40亿元,专利超过1700件。

    园区正在积极设立集成电路成果转化基金。通过设立基金,园区与产业资本、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本形成合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投向集成电路为核心的高端“硬技术”创新,引导适合首都的集成电路科技成果落地北京孵化。

    园区已经成为国家发展集成电路设计的重要载体,使北京市及海淀区在全国高精尖产业布局中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主形象的地位得到根本确立。

    未来,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将在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率的完成园区建设的基础上,精心构建产业服务体系,进一步营造适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打造世界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新旗舰。

相关报告
  • 《中关村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园》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tengfei
    • 发布时间:2016-07-26
    •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及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近日发布新举措,中关村将在全球范围内,对为区域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做出贡献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大型企业给予1亿元的资金支持。同时,区域将搭建专业化产业园、创新平台、人才配套政策等,促进产业壮大。“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创新创业平台”具有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投融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及创新孵化等功能。该平台将入驻位于中关村核心区北京海淀区“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规划有16座研发楼宇、22万平方米空间,设计年产值达300亿元。 海淀区常务副区长孟景伟说,在产业空间支持之余,政府部门从多方面推出14条全新支持产业聚集政策。中关村将对引入的能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大型企业给予1亿元的资金支持。 海淀的政策还包括,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新产品研发给予支持,对开展工程产品首轮流片的设计企业给予相关费用20%比例的资金支持,最高200万元;支持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按照年收入投入研发的比例,一次性给予资金奖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同时,新政策也明确对海外相关高端人才的支撑措施。例如,政策明确支持企业吸引和培育全球集成电路设计领军人才,将优先落实高端人才居留与出入境、子女入学、职称评审、公租房等问题。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董事长苗军透露,由资源配置市场平台中关村发展集团及首创集团搭建的“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将于2017年竣工,2018年初投入使用,计划容纳企业150家,其中国际大型设计企业5至8家。
  • 《北京南北协同布局集成电路产业 海淀北部形成聚集效应》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tengfei
    • 发布时间:2017-10-09
    • 北京一直十分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也是该产业的发展重镇。近十年,北京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16.1%,去年企业总营收(包括海外并购企业收入)达到750亿元,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17年会暨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信委电子信息处顾瑾栩处长介绍,集成电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政策出台,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作为产业龙头,是技术和产品创新的主要环节,在产业发展中承担重要责任,北京也很关注设计产业的发展。 早在2014年2月,北京市政府就颁布了关于《北京市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阐述推进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发展,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在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国家级新兴产业发展带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发展,北京已逐渐确立“北(海淀)设计,南(亦庄)制造”的集成电路产业空间布局,设计业在以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为核心的海淀北部形成集聚效应。 目前,集成电路制造环节在北京集成电路产业中技术优势明显。虽在产业链上、下游聚集了紫光展锐等国内龙头设计企业,但是与制造环节相比,发展空间较大。 “下一步,北京将在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保障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顾瑾栩透露,“未来将实施‘核心企业-关键领域-重点产品’突破战略,推动产业整体提升,把北京集成电路产业打造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中关村是该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北京已经在此规划设立了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园区于2016年开工,预计2018年上半年即可投入使用。它是北京市构建“北设计、南制造”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集中行业优势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技术高地。未来北京经信委将在重大项目落地、产业政策等方面持续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