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知道 | 突破,地下1000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20
  • 近日

    全球首个竖井式重力储能工程化应用项目

    张家口赤城重力储能示范项目

    地质勘探的单个钻孔突破1000米大关

    标志着项目在勘察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什么是重力储能?

    今天

    就让中国能建华北院工程师刘伟民

    带你了解这个

    储存新能源的

    “乾坤袋”和“玉净瓶”

    如何发挥作用


    提到重力,大家可能都会想到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和那颗掉落的苹果。但是,大家知道重力也可以进行储能和发电吗?

    “双碳”目标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快构建,重力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的优势储能型式可为新型储能开辟新的方向。

    重力储能是什么?

    重力储能是一种机械式储能,是利用重力进行势能和电能转换的新型储能技术。与其他储能形式相比,作为一种纯物理储能,重力储能的重心便在于收集“苹果”坠落所产生的势能这一物理过程。

    按照传统分类,重力储能是一种物理储能,通过对储能介质进行高度或压力的升降来实现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过程。根据介质不同,可以分为液体介质储能系统和固体介质储能系统。

    固体介质储能系统是基于高度落差,通过山体、竖井、构筑物等重物升降来实现充放电,重物一般选择密度较高的金属、水泥、砂石等材质。液体介质储能系统是基于高度差或压力差,通过水阀、电动发电机的电流等参数进行控制以实现充放电过程。

    重力储能优势

    作为一种纯物理储能,重力储能具有系统安全性高、转换效率高、电网友好、选址灵活等多种优势,兼顾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

    在当前电化学成本偏高、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的背景下,重力储能技术型式众多,一定程度上因地制宜建设可有效填补低成本+快装机+大容量储能的技术空白,与其他储能技术形成技术补位,尤其适用于为西部国家“沙戈荒”大基地缺水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消纳提供支撑。

    重力储能系统中的重物可大量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矿渣、粉煤灰、风电废弃叶片、废弃混凝土等固废材料,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一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新型储能。

    重力储能基本原理

    重力储能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上仓、下仓,以及在上仓、下仓间实现重物落差变化的重力轮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天然或人工造就的高度差,通过重物升降来实现储能和发电。



    在电力过剩时,重力轮机将处于下仓的重物提升至上仓,在此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重物的势能储存起来;当需要电力补充时,重力轮机又可以通过控制重物下降驱动发电机发电,将其势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能源的不断再生。不同于传统的水能发电只能向下流动,重力储能装置就像是一个可以自主调控“水流”向上或向下的“永动机”。

    重力储能典型分类

    根据重力储能的储能介质和落差实现路径的不同,新型重力储能可分为基于构筑物高度差的重力储能、基于山体落差的重力储能和基于地下竖井的重力储能等技术路线。不同技术路线均具有一定的应用场景。



    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的重力储能电站单机容量达两万千瓦,同时可通过多模块集群运行实现百万千瓦级容量,连续放电时长6小时以上,其年发电量能满足70万个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若以新能源汽车年行驶一万五千公里为例,则能支持80万辆普通新能源汽车行驶一年。

    产业链及工程项目布局

    在探索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征途中,重力储能正逐渐崭露头角,有望在未来能源存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张家口赤城重力储能国家示范项目是全球首个竖井式重力储能工程化应用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单机功率、单模块功率、单体项目装机规模三项世界第一。中国能建华北院首创300MWh竖井式重力储能技术,构建超重载运输系统、研制国内首台高效重力发电机组、自主开发仿真平台、研发多机协同控制系统等,形成了重力储能模块化工程方案。同时,华北院牵头建立了包括院士、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勘察设计大师以及相关领域有影响力专家的技术团队,形成了基于多目标寻优的重力储能工艺包、逻辑建模及动态仿真技术、损耗优化技术、智慧安全技术等十余种基础和工程技术。今后,华北院将继续深耕重力储能领域,通过核心系统、技术和装备研发,实现成套业务、系统集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4710.s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海上最北油田日产原油突破1000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07
    • 天津12月6日电 12月6日,记者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海上最北油田锦州9-3油田日产原油达到1080立方米,成功迈入日产千立方米油田俱乐部。 隶属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的锦州9-3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北部,是我国国内地处最北、水深最浅、纬度最高的海上油田,油田下辖6座生产平台,是集油气开采、处理、外输为一体的综合性海上生产单元。 油田1999年投产。近年来,油田在做好稳油控水的同时,加大力度挖掘剩余油潜力。油田工作人员将静态资料与动态资料相结合,根据断层附近剩余油相对富集的认识,在这一区域加大提液力度,为油田产量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2023年新增调整井项目增产效果显著,既完善了注采井网又开发了剩余油,提升了油田的经济效益。”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辽东作业公司主任工程师段国宝说。
  • 《突破7000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6
    • 10月30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陕京管道系统累计输气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的消息。自1997年9月10日陕京一线建成投运以来,陕京管道有力保障了首都北京95%以上和沿线各地的天然气供应,为京津冀、陕晋蒙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作为陕京管道系统管材装备的主力供应商,宝石管业干部员工倍感自豪。 陕京管道系统由陕京一、二、三、四线及永唐秦线、唐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大唐煤制气等组成,汇聚我国四大油气能源战略通道中三大通道的资源,总里程超5500公里,年输气能力800亿立方米。作为能源管材装备制造头部企业以及国家管网优秀供应商,宝石管业全面参与了陕京管道系统的管材保供任务。尤其是2016年为陕京四线保供的直径1219mm、壁厚22mm、钢级X80螺旋埋弧焊管,是当时国内油气输送管道钢级最高、壁厚最大的螺旋钢管。 在陕京四线项目保供期间,宝石管业精心筹划,多方协调,合理排产,从原料供应、生产发运、现场服务等各个环节与项目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在生产期间,公司领导及各生产单位领导多次前往施工现场和项目部拜访交流,了解用户需求,听取意见建议。承担保供任务的宝鸡输送管公司、辽阳钢管公司、资阳钢管公司、秦皇岛宝世顺公司、上海宝世威公司等单位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保供应。在公司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公司共保供优质钢管28万吨,近500公里,占管线用管总量近45%。 建厂66年来,宝石管业始终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依托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先进生产装备优势,参建了包括陕京管线在内的国内外重点管线项目200余条,产品远销50个国家和地区,在输送管方面全力打造保障能源管输安全的放心管。 据悉,为了保障陕京一线等国内重大管线工程建设所需,宝石管业开发出X42-X65钢级系列管线钢管用热轧卷板,实现了我国X42-X65管线钢管国产化。1998年,《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X42-X65高韧性热轧板卷和焊管的生产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此外,宝石管业研究开发的埋弧焊接用低碳微合金钢H08C焊丝,批量化应用于陕京一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有力提升了国内油气焊管质量性能。1996年,《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低碳微合金化埋弧焊丝》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2017年11月,在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全线贯通,进气投产之际,业主单位给公司发来感谢信,对公司克服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等诸多难题,全力保供,为管线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陕京管道系统的建设发展,不仅为管道沿线带来了稳定可靠的天然气供应,更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民生保障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陕京管道系统累计输气量已突破7000亿立方米,宝石管业广大干部员工备受鼓舞,公司上下锚定“144337”发展思路,培育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全力奋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当好“压舱石”“顶梁柱”,为我国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接续奋斗,为美丽中国建设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