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发布205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5-10
  • 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福建分论坛上,福建省数字办正式发布12个重点领域205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面向全国征集解决方案。 这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此前面向全省广泛征集,并经专家充分论证。其中,生态环境领域38项,智能教育领域35项,健康医疗领域26项,智能政务领域24项,智能安防领域18项,智慧金融领域13项,智慧城市领域12项,智能制造领域11项,智慧海洋领域9项,交通出行领域8项,智能商业领域6项,其他领域5项。 福建省数字办主任、大数据局局长陈荣辉表示,福建省将通过数据招商、场景招商,发挥福建的数据强省优势,提供广阔的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加快发展福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动力。福建省数字办将组织专家对征集到的解决方案进行集中评审,择优推荐给相关业主单位。对实施单位是本地企业或已在闽落地实体单位的外地企业,择优将其参与实施的深度应用场景项目纳入福建省“百项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由省数字经济专项资金对其进行一定额度的资金补助。同时,福建省数字办还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教育、交通、环境、医疗、商业等重点领域,依托省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分类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有序开放,提高开放数据的质量,为在闽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关报告
  • 《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发布!》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4-10-30
    • 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在首都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教育与科技的双向赋能,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技术创新的双重突破,努力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有力支撑教育强国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教委等多部门近日发布《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方案提出: 面向全市大中小学推广AI学伴和AI导学应用;实现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学与学情分析、作业管理、答疑辅导等教学全场景应用;通过智能推送+人工辅助的方式构建面向未来教育的新型“家长学校”;全覆盖开展书记、校长、中层管理干部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将人工智能融入到学校办学过程当中。 到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学生身心健康、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治理模式创新5类典型示范应用项目场景基本建成并逐步开放使用,打造100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标杆学校,全市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强;到2027年,产生数个符合中国教育特点、在技术创新上居于国际前列的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大模型。涌现数个引领性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专精特新企业及大模型智能体,全市大中小学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为实现目标,方案提出了实施综合性标杆应用基础工程、培育壮大典型示范应用场景、构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三大方面,具体包括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基地、构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搭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测试场、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与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方式变革、人工智能赋能学生身心健康、人工智能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模式创新、推进学生人工智能教育、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十项主要任务。最后报告从组织实施、资金统筹、资源共享、示范推广、政策监督、安全保障六个方面提供了机制保障。
  • 《北京发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isticzz2022
    • 发布时间:2024-08-26
    •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标杆应用、示范应用、商业应用三个维度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构建大模型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图。       《行动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2025年底,通过实施5个对标全球领先水平的标杆型应用工程、组织10个引领全国的示范性应用项目、推广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商业化应用成果,力争形成3—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        “超大市场规模、海量应用场景,是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相对优势。”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介绍,北京将依托首都优势行业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5个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型重大应用工程,促进大模型核心技术突破,增强人工智能工程化能力,提高重点行业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大模型行业应用新生态。        具体来看,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北京将整合创新资源,结合真实场景需求,推出融合具身智能的机器人,以应用牵引具身智能迭代演进;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北京将重点汇聚本市优质教学案例、讲义素材、施教方法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公序良俗常识等教学知识,培育跨学科、跨学段的教育大模型平台;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北京将构建医疗监管机制创新、医院与医生科研成果收益均衡以及医院信息系统智能化升级的三者合一“北京医生”医疗大模型平台;在“人工智能+文化”领域,北京将汇聚文学作品、历史建筑、文化遗迹、景点信息等优质文旅数据,推动人工智能与文旅深度融合,支撑文化大模型服务平台;在“人工智能+交通”领域,北京将基于大模型生成道路、车辆、人流、天气等仿真数据,加快自动驾驶仿真训练,优化车路云网一体化技术路线,探索FSD、ASD等单车智能技术,建设智能、高效、安全的城市交通网络。        为了让标准化、可复制的大模型行业应用加快落地,北京还将围绕科研探索、政务服务、工业智能、金融管理、空间计算、数字营销、司法服务、广电传媒、电力保障、内容安全等10个行业细分领域,支持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区、行业应用企业与大模型企业联动结对,突破场景落地共性难点。        在商业化应用方面,北京市经信局总经济师唐建国介绍,北京将从小切口、实场景入手,重点面向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细分应用场景,支持大模型企业、系统集成服务商、行业用户等开展应用,鼓励开发智能体、智能助手等大模型应用,发挥技术革新对行业应用的赋能作用。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布局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和高质量数据、开放行业场景需求、建设联合研发环境,吸引汇聚优质创新团队,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及产业落地。(记者 华凌)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