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在首都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教育与科技的双向赋能,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技术创新的双重突破,努力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有力支撑教育强国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教委等多部门近日发布《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方案提出:
面向全市大中小学推广AI学伴和AI导学应用;实现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学与学情分析、作业管理、答疑辅导等教学全场景应用;通过智能推送+人工辅助的方式构建面向未来教育的新型“家长学校”;全覆盖开展书记、校长、中层管理干部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将人工智能融入到学校办学过程当中。
到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学生身心健康、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治理模式创新5类典型示范应用项目场景基本建成并逐步开放使用,打造100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标杆学校,全市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强;到2027年,产生数个符合中国教育特点、在技术创新上居于国际前列的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大模型。涌现数个引领性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专精特新企业及大模型智能体,全市大中小学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为实现目标,方案提出了实施综合性标杆应用基础工程、培育壮大典型示范应用场景、构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三大方面,具体包括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基地、构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搭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测试场、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与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方式变革、人工智能赋能学生身心健康、人工智能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模式创新、推进学生人工智能教育、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十项主要任务。最后报告从组织实施、资金统筹、资源共享、示范推广、政策监督、安全保障六个方面提供了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