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市2005-2014年注射吸毒人群中极低HIV感染率的一致性估计》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6-01-26
  • 该研究旨在比较注射吸毒人群低HIV发病率的估计方法。研究比较了2005年至2014年4次比较HIV发病率的方法和结果。这4次分别是:(1)复发感染者HIV血清转阳;(2)新近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的增加;(3)纽约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层向外推送算法;(4)纽约市卫生局初诊HIV阳性者。研究得到,这4次发病率估计结果是一致的,第一次得到感染率为0.37/100人年(95%CI为0.05-1.33/100人年);第二次得到的为0.61/100人年(95%CI为0.36-1.87/100人年);第三次得到为0.32/100人年;第四次得到为0.14/100人年(95%CI为0.11-0.16/100人年)。上述4种发病率估计方法均得到在注射吸毒人群中HIV的发病与传播较低。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多元分析方法估计发病率感染率能够提供更优质的信息。

相关报告
  • 《2005-2012年泰国曼谷注射吸毒者中非HIV感染者的高死亡率》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5-04-22
    • 目的:本研究对参加曼谷泰诺福韦研究(HIV暴露前预防性试验)的注射吸毒者的住院和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 方法:2005至2012年在曼谷开展的泰诺福韦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共收集2413名注射吸毒者。本研究通过医疗记录明确了当时研究参与者的住院和死亡原因,分析了可能影响其死亡的特征及危险行为以确定死亡危险因素,研究还比较了该人群与泰国曼谷一般人群的死亡率差异。 结果:研究参与者的随访时间平均为4年,死亡107例,其中22例死于嗑药过量(20.6%),13例死于交通事故(12.2%),12例死于败血症(11.2%)。在多因素分析中,年老(40-59岁,p=0.001),注射吸毒(p=0.03)和注射咪达唑仑(p<0.001)等因素与死亡结局相关,其标化死亡率为2.9。 结论:在曼谷,注射吸毒者的死亡率是一般人群的近3倍,且注射咪达唑仑是与死亡相关的一个独立地危险因素。
  • 《2008-2011年美国洛杉矶地区吸毒男男性行为者人群中HIV感染率有所降低》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4-10-10
    •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美国洛杉矶地区开展了一项外展服务,对街头遇到的5599名吸毒的MSM开展干预。HIV感染率从2008年上半年的20.2%下降到2011年下半年的8.1%。年龄大、确认为男同者、非西班牙裔/拉丁美洲人中,血清检查HIV阳性的情况更加多见。当控制了这些协同因子后,稳健的Log-泊松分析结果显示,在过去30天内每使用甲基安非他明(RRR=1.03,95%CI:1.02-1.03)和/或大麻(RRR=1.01,95%CI:1.01-1.02)一天,既往有过注射毒品史(RRR=2.01,95%CI:1.70-2.37)和/或在过去30内与其他男子有过无保护肛交行为(RRR=1.48,95%CI:1.29-1.71)均与HIV血清阳性相关。控制所有的协同因子后,报告HIV阳性的比例每6个月约降低9%(95%CI:6%-12%)。2008年至2011年在洛杉矶地区的吸毒MSM人群中,HIV感染率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