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前列腺素E2抑制肿瘤浸润干细胞样CD8T细胞》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9
  • 2024年4月24日,慕尼黑工业大学Jan P. B?ttcher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PGE2 limits effector expansion of tumour-infiltrating stem-like CD8+ T cells的文章,发现肿瘤来源的前列腺素E2(PGE2)限制了TCF1+CD8+TIL的抗癌潜力。作者证明,由肿瘤细胞中的环氧合酶(COX)活性产生的PGE2不会损害肿瘤引流淋巴结中na?ve CD8+T细胞的启动。相反,PGE2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局部作用,选择性靶向TCF1+CD8+TIL,并限制其扩增和分化为效应T细胞。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CD8+T细胞上表达的PGE2受体EP2和EP4(EP2/EP4)的信号传导介导的。

    使用单细胞RNA测序和TCR测序,作者提供了CD8+TIL群体及其在肿瘤内发育轨迹的全面概况。他们揭示,在PGE2存在的情况下,TCF1+CD8+TIL不能进行克隆扩增和分化为表达TIM-3和CXCR6的效应群体。值得注意的是,CD8+T细胞中EP2/EP4信号的基因敲除挽救了这一缺陷,导致TCF1+TIL的强大扩增和效应分化,最终导致多个小鼠癌症模型中的肿瘤消除。

    从机制上讲,作者发现PGE2–EP2/EP4信号抑制TCF1+TIL对IL-2的反应性,IL-2是T细胞扩增和效应分化的关键细胞因子。PGE2暴露损害TCF1+CD8+T细胞中IL-2受体的表达和下游信号通路,包括STAT5磷酸化和mTORC1活化。而通过抑制EP2/EP4信号恢复IL-2反应性足以挽救肿瘤内TCF1+TIL的扩增和效应分化,而不会损害其干细胞样特性。

    该研究进一步证明,EP2/EP4缺陷的肿瘤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在肿瘤内经历克隆扩增和分化,导致产生介导肿瘤消除的有效效应群体。这种保护性抗癌反应在阻断IL-2受体信号传导时被消除,突出了IL-2反应性在驱动TCF1+TIL的扩增和效应分化中的关键作用。

    总的来说,这项工作揭示了一种以前未被认识到的机制,即肿瘤衍生的PGE2通过抑制IL-2反应性来限制TCF1+CD8+TIL的抗癌潜力。通过将PGE2–EP2/EP4轴确定为分子靶点,该研究为改善PGE2高表达肿瘤患者的T细胞免疫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报告
  • 《Nature | 前列腺素E2抑制肿瘤浸润T细胞的IL-2响应》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9
    • 2024年4月24日,洛桑大学George Coukos、Denarda Dangaj Laniti共同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PGE2 inhibits TIL expansion by disrupting IL-2 signalling and mitochondrial function的文章,发现TME中的一种常见因子前列腺素E2(PGE2)会损害TIL对IL-2的响应和线粒体功能,从而阻碍其治疗潜力。 这项研究的发现揭示了PGE2和IL-2信号传导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IL-2是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功能的关键途径)。通过单细胞RNA测序、代谢谱和功能测定的结合,研究人员证明PGE2破坏了TIL表面IL-2受体复合物的组装,主要特征是下调IL-2Rγc链。这种破坏损害了IL-2信号传导,导致mTOR通路崩溃,而mTOR通路是细胞代谢和增殖的关键调节因子。因此,PGE2暴露诱导了TIL的代谢重组,其特征是线粒体功能受损、氧化应激增加和脂质代谢失调。这些改变最终导致铁死亡,进一步降低了TIL在TME中的存活和扩增。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表明,PGE2的有害影响在功能失调或衰竭的TIL中尤为明显,由于其代谢状态的改变,TIL更容易被剥夺IL-2。因为肿瘤反应性TIL在反复暴露于肿瘤抗原后往往会获得耗竭表型,所以这一发现对ACT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抵消PGE2的有害影响,研究人员探索了在ACT的TIL扩增过程中阻断PGE2-EP2/EP4信号轴的策略。通过抑制PGE2信号传导或用环氧合酶抑制剂阻断其产生,他们观察到TIL扩增、线粒体适应度和干细胞样特征的维持有显著改善。重要的是,这些干预措施增加了肿瘤反应性TIL的频率,具有更广泛的T细胞受体库,并在与自体肿瘤细胞共培养时增强了细胞因子的产生。体内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治疗潜力,因为与传统扩增的TIL相比,在PGE2阻断下扩增的TIL表现出更好的肿瘤控制和肿瘤内持久性。 总之,这项研究不仅阐明了TME抑制TIL功能的关键机制,而且为开发增强TIL中IL-2感应和扩增IL-2反应的靶向策略提供了合理的基础。通过克服PGE2造成的代谢障碍,这种方法有望提高TIL-ACT和其他依赖于肿瘤活性T细胞扩增和存活的癌症免疫疗法的疗效。
  • 《Science | 胸腺外排而非清除自身反应性CD8T细胞》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1-06
    • 本文内容转载自“ immunity速读”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B-0vRfjK97ltzykpmBGOQ 2023年11月2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Alfred Singer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CD8 T cell tolerance results from eviction of immature autoreactive cells from the thymus的文章。该研究指出CD8 T细胞耐受性是通过将胸腺内未成熟自反应性T细胞前体克隆排出到外周建立的,而非在胸腺中进行清除。 作者首先证明了MHC I限制的自反应性T细胞可以在阴选中存活,而不是像MHC II限制的T细胞那样发生克隆删除。在雄性HY cd4小鼠中,CD8 T细胞识别雄性HY抗原,自反应性CD8T细胞变成了TCR-hiPD-1+而没有死亡。同时,在Marilyn小鼠中,MHC II限制的HY特异性T细胞未能上调TCR并发生克隆删除。然后,作者发现未成熟的CD4/8dullQa-2-自反应性T细胞过早地离开了HY cd4雄鼠胸腺。这些细胞上调了S1P1,导致胸腺外迁移。通过敲除S1P1可以强制胸腺滞留,使自反应性T细胞终末分化并导致胸腺应激,这揭示了一个未知的清除胸腺内未成熟自反应性细胞的机制。 机制上,自反应性T细胞的强TCR信号触发了它们的早期排出,其通过下调转录抑制因子Gfi1从而解除Foxo1的抑制并诱导Klf2和S1P1。过表达Gfi1会阻止S1P1上调并导致自反应性细胞胸腺滞留。因此,TCR信号介导的Gfi1抑制和S1P1介导了未成熟自反应性CD8T细胞排出。尽管携带自反应性TCR,但HY cd4雄鼠外周的成熟CD8 T细胞对HY抗原的功能下调,即耐受。这种耐受被作者归因于TCR和CD8表面表达的减少,限制了自抗原的结合。另外,一部分CD8 T细胞表达Ly49和CD122,表现出调节功能,不同于非耐受的胸腺内的T细胞。最后,在多克隆小鼠(polyclonal mice)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未成熟自反应性T细胞的排出机制,改变了对建立CD8 T细胞耐受性的理解。由TCR介导的Gfi1抑制和S1P1诱导引起了提前进入外周的过程,细胞器然后分化成成熟对自身耐受的CD8 T细胞。这篇论文解决了外周丰富的自反应性CD8 T细胞与它们在胸腺内被清除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