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然气产量规模与供给现状研究分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27
  • 当前,全球正在掀起新一轮能源革命,能源结构向着更清洁、更低碳、更安全、更 高效的方向转型。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化石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过 渡能源,发展天然气对于碳减排、促进能源安全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天然气产量连续4年增长超百亿立方米,2020年达到192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8%。其中,煤层气产量67亿立方米,增长13.5%;页岩气产量超200亿立方米,增长32.6%;煤制天然气产量47亿立方米,增长8.8%。天然气产量增速连续两年高于消费增速。

    我国天然气产量逐年提升,且目前是世界第一大 LNG 进口国,天然气发展态势良 好。2021 年,我国生产天然气突破 2000 亿立方米达到 2053 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8.2%。2035 年中国将基本建成 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 2030 年达到 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建 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天然气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显示:

    欧洲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其对外依存度较高。2021年,欧洲市场的天然气总供给量为4660亿立方米,其中自身产量为840亿立方米,净进口量为382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高达83%。欧洲天然气进口主要分为管道气和LNG进口两大来源,其中管道气进口比例超过70%。

    就管道气供应来看,俄罗斯为欧洲最大的进口来源,2020年欧盟成员国自俄罗斯进口的管道气约为1500亿立方米,占欧洲总管道气进口量40%左右,其余两大管道气进口来源地分别为挪威和北非。欧洲LNG进口来源相对更多样化,2020年欧盟成员国进口LNG中近20%来自卡塔尔,尼日利亚、美国与俄罗斯的占比均超过16%。

    俄乌冲突爆发前,欧盟大约40%的天然气供应依赖俄罗斯。根据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31日签署的总统令,4月1日起,俄罗斯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改用卢布结算。

    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先后宣布暂停向波兰、保加利亚、芬兰、荷兰等拖欠天然气款并拒绝卢布结算的欧洲国家供气。此外,因气体压缩机部件在加拿大检修时被扣,影响管道运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6月中旬缩减了通过“北溪-1”天然气管道对欧洲的供气量,降幅约60%。

    俄乌局势下加速恶化的能源危机迫使欧洲重新思考其能源政策及进口流向。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买家们在最近几个月积极寻求替代品,将目光投向卡塔尔。据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数据,卡塔尔在4月击败美国和澳大利亚,重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桂冠,并在5月继续保持领先。而在3月,卡塔尔的出口量落后于上述两国。

    卡塔尔能源公司一直在与一些现有的亚洲客户讨论收购股权事宜。据路透社报道,中石油与中石化正在与卡塔尔谈判,分别拟投资15亿美元参与北油气田东部项目,并签署液化天然气长期承购合同。中国于202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同年,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第一大来源是澳大利亚。若参与卡塔尔上游项目投资、签署长协,有助于中国进口来源多样化,改变澳大利亚“一家独大”占比约40%的局面。

    《2022-2027年天然气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 原文来源:https://gas.in-en.com/html/gas-3659830.shtml
相关报告
  • 《2020年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12
    • 2019年12月4日,据国家能源局官网,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年产量超过100亿立方米,到2030年超过200亿立方米。 1、生物天然气原材料以秸秆为主 我国生物天然气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发酵和净化提纯产生的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的天然气,同时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生产有机肥。 发展生物天然气,规模化处理有机废弃物,能有效解决粪污、秸秆露天焚烧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程序算了一笔账:假设200亿立方米生物天然气完全由大型沼气—生物天然气项目生产,意味着能够对约3亿吨秸秆和2亿吨畜禽粪便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即从数据模型来看,生物天然气是秸秆和畜禽粪污按照 3:2比例进行配比产生,由此生物天然气的原材料主要以秸秆为主,畜禽粪污为辅。 2、粮食大丰收 秸秆产量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整体呈现波动的态势,2015年后粮食产量变化波动浮动不大。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6384.34万吨,同比增加0.9%。 注:2013、2015年产量增速为3%、3.3%。 农谚说“斤粮斤草”,生产1斤粮食的同时要产出1斤多秸秆,我国秸秆产量和粮食产量呈现正向的相关关系。数据显示,2011-2018年我国秸秆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为微弱,这主要与农作物播种面积较为恒定,不可能出现大的波动有关。 2011年我国秸秆产量为8.39亿吨,前瞻根据秸秆产量的历史数据并结合2019年粮食产量数据,初步估算2019年我国的秸秆产量约为8.63亿吨。 3、秸秆供应区域分布在北方平原地区 我国现有秸秆供应量最大的省份是山东省、黑龙江、河南省、安徽省等。由下图可知,秸秆收集难度最小的是黑龙江、内蒙、河南、安徽等。 4、秸秆生产生物天然气的生产模型分析 生物天然气通过对种植、养殖所产生的有机废弃物资源进行处理,变废为宝地生产出能够为农业项目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能源资源产品和有机肥料。 与沼气类似,生物天然气的副产物可以加工成为高品质的生物有机肥,一方面进一步对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进行利用,减少了项目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另一方面高品质的生物有机肥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口感、品相,是发展高端农业的主要肥料。 生物天然气是在传统沼气发展的基础上的提档升级,改变了传统沼气项目自产自销式的利用局限性,将沼气进一步提纯获得生物天然气,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应用渠道和场景。 一方面,可以利用生物天然气进行热电联产,获得高品阶的电力能源,并且可以将热电联产过程中的热能供给大棚种植中的保温系统,实现了能源资源的梯级化利用。 另一方面,因为生物天然气组成成分、热值等指标与传统天然气类似,也可以将生产的生物天然气通过并入燃气网、罐装出售等模式,用于城乡生活燃气、车船用气等,大大提高了消纳能力。 利用生物处理技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可通过4~5公斤青质秸秆发酵获得约1立方米的沼气,再通过提纯和净化使其成份、热值与常规天然气成份接近,最终获得0.5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气产品,同时副产3公斤左右的有机肥原料。 若按照我国当前天然气市场价格2.5元/立方、有机肥500元/吨的平均价格来计算,则每处理5公斤秸秆,生物天然气项目可以增加2.75元的收益。
  • 《中国石油2020年天然气产量当量首超原油》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1-06
    •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获悉,2020年,中国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连续第4年超1000亿立方米,达到1304亿立方米,同比净增116亿立方米,创历史最大增幅,换算成油当量突破1亿吨,并首次超过原油产量, 油气结构进一步优化,向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要进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天然气产量迈上第一个100亿立方米台阶用了28年。而后中国石油用了23年,于2001年迈上了200亿立方米台阶。继2017年天然气产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后,2020年,中国石油再次刷新天然气产量纪录,在国内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达七成。加快寻找规模储量,攒足“厚家底”。中国石油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加大风险勘探力度,努力寻找规模储量,形成了川中碳酸盐岩、川南页岩气、库车博孜-大北3个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规模建产区,常规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连续14年超4000亿立方米。加快效益储量动用,大气区为国“添底气”。长庆油田继2013年建成300亿立方米大气区之后,2019年建成400亿立方米大气区,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448亿立方米。2020年,塔里木油田和西南油气田分别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建成300亿立方米大气区,在川南还建成了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青海油田连续10年稳产在60亿立方米以上。这些成就的取得,在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天然气业务大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理论创新的引领作用。以常规气藏“控水开发”理论、连续型油气“甜点区”理论、非常规“体积开发”理论为代表的天然气领域三大理论创新,引领了“常非并举”新格局。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指出,天然气占到半壁江山,在推动我国能源转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天然气业务加快发展,有力助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超过1300亿立方米,其燃烧值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84亿吨。按一棵树每年吸收100千克二氧化碳计算,相当于新植18.4亿棵树。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天然气作为绿色低碳能源,今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中国石油将继续加快天然气业务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之路,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