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亮院士: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思考》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10-10
  • 袁亮院士从全球能源领域碳排放、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特征与清洁能源发展、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取得阶段成效等方面介绍了双碳发展现状,总结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六大挑战。

    挑战一: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与减排难度之间矛盾突显

    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20年下降18%;2030年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9%,60%以上能源消费、70%以上碳排放来自工业生产领域,高耗能产业占比高。

    挑战二:碳排放总量大与实现碳中和时间短矛盾突显

    2022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CO,排放量约为121亿吨。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仅有30年时间,欧盟将用71年,美国用43年,日本用37年,所用时间分别是中国的2.4倍,1.4倍和1.2倍。

    挑战三:全国一盘棋与区域多样性之间矛盾突显

    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特征明显,中东部是主要能源消费区,西部地区是主要能源基地主要能源消费区绿色低碳转型结构性压力小,主要能源基地改变资源依赖的增长方式任重道远。

    挑战四:能源利用效率低与低碳技术突破难矛盾突显

    2022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比去年下降0.1%,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节能降耗减排稳步推进,但支撑低碳低能耗的技术未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挑战五:“双碳”目标高要求与现代化治理能力不足矛盾突显

    双碳”“1+N”政策体系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但体制机制、地方政策配套总体上仍跟不上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转型变革的步伐。

    挑战六:统筹能源安全保障与实现“双碳”目标矛盾突显

    俄乌冲突等地缘事件加大国际能源市场波动,能源消费重心东倾、生产重心西移,推动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

相关报告
  • 《面向2040年我国碳中和重点领域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11-27
    •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下,中国加速推进能源革命,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稳妥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提出要加强煤炭的清洁利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节能降碳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特别是在电力行业,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至关重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被视为降低化石能源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但其商业化应用面临多重挑战。为此,本研究聚焦于节能降碳、新型电力系统和CCUS等领域,展望2040年碳中和的技术发展,识别关键技术,并为相关工程科技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 《全球钢铁企业的脱碳战略与路径》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9-24
    • 大多数钢铁生产商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其中期目标和战略因设施水平、当前排放水平、运营地区、监管框架和脱碳激励措施的不同而各异。目前还没有现成的单一解决方案,各类技术也在不断开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