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_从人类免疫史中学习:SARS-CoV和SARS-CoV-2相同的感染机制模式有助于疫情防治》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4-04
  • 1.时间:2020年4月3日
    2.机构或团队: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儿童医院
    3.事件概要:
    4月3日,Science Immun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Learning from our immunological history: What can SARS-CoV teach us about SARS-CoV-2?”的文章。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在近20年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流行,当时是利用公共卫生策略控制的,但没有成功的疫苗或靶向治疗。目前,由SARS-CoV-2引起的全球COVID-19确诊病例已超过24万例。那么,如何利用我们在相关病毒方面的历史经验,更好地了解和抗击正在进行的大流行呢?
    3月4日,Hoffman等人在cell期刊发表文章,评估了这些病毒在感染过程中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模式,以确定阻断SARS-CoV-2的可能策略:具体是通过病毒“刺突”(S)蛋白将SARS-CoV附着到宿主细胞,并与宿主细胞膜酶(如ACE2)结合,以及宿主细胞蛋白酶(如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启动S蛋白,导致宿主与病毒膜融合和感染。
    Hoffman等人文章中的策略是使用含有SARS-CoV的S蛋白(SARS-S)或SARS-CoV-2的S蛋白(SARS-2-S)的VSV伪型病毒进行试验。首先,他们发现,在人类细胞系中,SARS-S和SARS-2-S有助于进入同一细胞系。这就引出了SARS-CoV和SARS-CoV-2是否使用相同的细胞进入策略的问题。使用SARS-CoV不敏感细胞系(BHK-21),他们发现表达已知的SARS-CoV受体ACE2(但不表达MERS-CoV受体、DPP4或其他已知的病毒宿主细胞受体)能使SARS-2-S或SARS-S感染细胞。他们还在体内试验中证明了,TMPRSS2(启动SARS-S蛋白的丝氨酸蛋白酶)也可以启动SARS-2-S。此外,使用camostat mesylate(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阻断这种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可阻碍SARS-CoV-2对肺细胞的感染。最后他们证明,尽管更有效地抑制了SARS-S,恢复期SARS患者的中和抗体阻碍了SARS-S和SARS-2-S的细胞进入,接种过SARS-S的兔子血清也表现出相同的结果。
    然而,这项工作的不足和限制之处是它关注的是SARS-S蛋白,而不是传染性SARS-CoV-2病毒本身。尽管如此,该研究更重要的意义是,使用了一种特性更好但相关的病毒来识别用于附加测试和验证的共享目标,并为设计疫苗和识别治靶点(最好是使用批准的药物)提供了备份策略。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immunology.sciencemag.org/content/5/46/eabb8618
    文中相关参考文献: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2142651?dopt=Abstract

  • 原文来源:https://immunology.sciencemag.org/content/5/46/eabb8618
相关报告
  • 《从人类免疫史中学习:SARS-CoV和SARS-CoV-2相同的感染机制模式有助于疫情防治》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4-16
    • 4月3日,Science Immun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Learning from our immunological history: What can SARS-CoV teach us about SARS-CoV-2?”的文章。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在近20年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流行,当时是利用公共卫生策略控制的,但没有成功的疫苗或靶向治疗。目前,由SARS-CoV-2引起的全球COVID-19确诊病例已超过24万例。那么,如何利用我们在相关病毒方面的历史经验,更好地了解和抗击正在进行的大流行呢? 3月4日,Hoffman等人在cell期刊发表文章,评估了这些病毒在感染过程中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模式,以确定阻断SARS-CoV-2的可能策略:具体是通过病毒“刺突”(S)蛋白将SARS-CoV附着到宿主细胞,并与宿主细胞膜酶(如ACE2)结合,以及宿主细胞蛋白酶(如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启动S蛋白,导致宿主与病毒膜融合和感染。 Hoffman等人文章中的策略是使用含有SARS-CoV的S蛋白(SARS-S)或SARS-CoV-2的S蛋白(SARS-2-S)的VSV伪型病毒进行试验。首先,他们发现,在人类细胞系中,SARS-S和SARS-2-S有助于进入同一细胞系。这就引出了SARS-CoV和SARS-CoV-2是否使用相同的细胞进入策略的问题。使用SARS-CoV不敏感细胞系(BHK-21),他们发现表达已知的SARS-CoV受体ACE2(但不表达MERS-CoV受体、DPP4或其他已知的病毒宿主细胞受体)能使SARS-2-S或SARS-S感染细胞。他们还在体内试验中证明了,TMPRSS2(启动SARS-S蛋白的丝氨酸蛋白酶)也可以启动SARS-2-S。此外,使用camostat mesylate(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阻断这种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可阻碍SARS-CoV-2对肺细胞的感染。最后他们证明,尽管更有效地抑制了SARS-S,恢复期SARS患者的中和抗体阻碍了SARS-S和SARS-2-S的细胞进入,接种过SARS-S的兔子血清也表现出相同的结果。 然而,这项工作的不足和限制之处是它关注的是SARS-S蛋白,而不是传染性SARS-CoV-2病毒本身。尽管如此,该研究更重要的意义是,使用了一种特性更好但相关的病毒来识别用于附加测试和验证的共享目标,并为设计疫苗和识别治靶点(最好是使用批准的药物)提供了备份策略。 文中相关参考文献: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2142651?dopt=Abstract
  • 《4月9日_港大袁国勇教授团队率先比较SARS-CoV-2和SARS-CoV在离体人类肺组织中的复制和免疫激活特征》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4-20
    • 1.时间:2020年4月9日 2.机构或团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香港大学附属玛丽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海南医学院-香港大学热带传染病联合实验室 3.事件概要: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于4月9日出版了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等研究团队的论文“Comparative replication and immune activation profiles of SARS-CoV-2 and SARS-CoV in human lungs: an ex vivo study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1],全面研究了SARS-CoV-2感染在人肺组织中的复制、细胞嗜性和免疫激活特征,并以SARS-CoV作为比较。该研究提供了第一份在离体人类肺组织中比较SARS-CoV-2和SARS-CoV感染的复制能力和免疫激活特征的定量数据。结果发现,与SARS-CoV相比,SARS-CoV-2在人肺组织中的感染和复制效率更高。在48小时间隔内,SARS-CoV-2从受感染的肺组织中感染产生的感染性病毒颗粒比SARS-CoV感染产生的病毒颗粒多3.20倍(P <0.024)。SARS-CoV-2和SARS-CoV在细胞嗜性方面相似,均靶向I型和II型肺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重要的是,尽管SARS-CoV-2病毒复制效率更高,但其并未在感染的人肺组织中显着诱导I,II或III型干扰素。此外,SARS-CoV感染上调了13种代表性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中的11种(84.62%)的表达,而SARS-CoV-2感染仅上调了这13种关键炎症介质中的5种(38.46%),尽管其复制效率更高。 袁教授领导团队先前于3月26日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出版了另一篇论文“Simulation of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golden Syrian hamster model: implications for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transmissibility”[2],建立了一种新颖的,易于获得的生理性叙利亚仓鼠小动物模型进行SARS-CoV-2感染用于探究临床、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特征,以研究COVID-19的致病性、传播和被动免疫效果。 4.附件: [1]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doi/10.1093/cid/ciaa410/5818134?searchresult=1# [2]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doi/10.1093/cid/ciaa325/5811871?searchresul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