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成功并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0
  • 12月15日上午,随着位于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北侧的两台风机叶片缓缓起动,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并网发电。这是我国港口首个“风光储荷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项目,标志着天津港绿色港口建设迈出新步伐,以全新模式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据介绍,此次并网发电的智慧绿色能源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包含风电和光伏两个部分。其中风电项目采用2022北京绿色冬奥配套项目机型,总装机容量9MW,安装2台单机容量4.5MW的风力发电机组,预计年发电约2432.6小时,年平均发电量约2189.3万千瓦时。光伏项目采用BIPV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1.43MW,预计年发电约1078小时,年平均发电量约140.9万千瓦时。系统并网发电后每年总发电量将达到2330.2万千瓦时,将节约标煤约734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万吨。

    通过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建设,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成为全球首个100%使用电能,电能100%为风电、光伏等绿色电能,且绿色电能100%自产自足的零碳码头。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共有3个20万吨级泊位,实现了真正基于AI的智能水平运输管理系统、车路协同的超L4级无人驾驶、“5G+北斗”融合创新全场景泛在智能以及码头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的全领域深度融合。码头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生产辅助设备等全部采用电力驱动,能源消耗百分百来源于“风光储荷一体化”系统,采用先进能源监测技术,对码头各类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以先进的作业工艺为突破,将传统装卸工艺与自动化作业完美结合,能耗较传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下降17%,率先实现在能源生产和消耗两侧的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并网仪式上,天津港集团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签署《共同推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将紧密结合港口发展实际和电力行业特点,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挖掘特色亮点,从“源”侧推动清洁低碳供能,“网”侧构建现代智慧港口电网,“荷”侧助力灵活高效用能、“储”侧加快多元储能应用四个维度,全力打造“零碳码头、零碳港区、零碳港口”示范区。同时,天津港集团与中远海运天津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全面、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立健全多能源互补、能源管控体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天津港智慧港口及绿色港口建设项目落地。

    “十四五”期间,天津港集团将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大清洁能源供应,提高设施低碳水平,推进创新技术应用,形成全港区“风、光、储、氢”等多源融合自洽能源系统,以零碳码头为起点,以能源结构智慧绿色转型为抓手,全力推动零碳港区和零碳港口建设,争做碳中和的先行者、排头兵,为更好落实“双碳”目标,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
相关报告
  • 《“智慧能源”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7
    •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冬奥会上,三大赛区26个场馆实现绿色电能供应,与此同时,电力数字化、智能化全景监视也保障了能源供应的稳定安全。在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能源数字化正悄然向人们的生产生活渗透。 搭上5G智能化快车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公司的老石旦煤矿区内,工作人员在地面调度室就能操控地下7000米深处的采煤设备,工人下井也不用操作设备,只需定时巡检、远程控制,通过防爆手机还能随时与地面视频连线。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煤矿。山西省寿阳县的潞安化工集团新元煤矿,在距离地表超过500米的机电硐室,无人巡检机器人已代替人工巡检;国家能源集团国神公司新疆大南湖一矿,智能化生产数据采集、传输和设备维修远程协同已成为现实。搭上5G智能化快车,一座座矿山有了“智慧大脑”,智能化操控、远程开采、机器人巡检,让曾经“脏、苦、险、累”的采煤工作简单多了。 同样从繁重体力活中解放出来的还有石油工人。1个站、14名工人、35口采油井,日产原油约230吨……这里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青东5海油陆采平台,通过监测大屏,借助12台高清球形摄像机可看见平台全貌,拉近还能看清油井上的螺丝。一旁的电脑上,井口压力、温度、产油量、耗电量等反映油井生产的各种数据实时更新。 这些数据原来都是人工采集,采油工要带着测温枪、压力表、温度计,一趟趟跑着抄表。而现在,鼠标一点,各种指标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负责平台生产维护的青东采油管理区注采一站站长袁亮说:“通过数据实时呈现,有没有泵漏、供液不足等问题,油井生产状况一目了然。” 降本增效促进低碳转型 记者了解到,能源数字化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构筑更高效、更清洁、更经济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生产率和可持续性。 能源企业为啥不遗余力推进数字化?能源数字化的意义,不仅在于把人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对企业还有诸多好处。例如,胜利油田的青东5海油陆采平台可以设定抽油机抽油频率,自动调整注水阀压力等,实现了“气不上天、油不落地、水不外排”的绿色安全高效生产。低碳目标下,能源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用更加凸显。 数字技术可以助力能源行业降本增效。例如华为基于光感知产品和算法引擎,帮助山东济华燃气有限公司打造智慧油气管线巡检服务,使管线威胁事件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7%,全面提升管线安全和管理质量,降低运维成本,加速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数字技术在能源革命战略中正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引领能源产业变革的原动力。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技术融合发展,正改变能源的生产、运行、传输模式,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赛迪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说。 逐步迈向精细化发展 在浙江杭州萧山某化纤产业园里,多家企业近日安装了能耗采集器,采集的能耗、碳排放等数据将实时同步到杭州市的“能源双碳数智平台”上。据悉,杭州正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电力、燃气、石油、煤炭4类能源数据及重点监控企业的能耗信息,精准管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岑可法认为,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生产侧发生变革,打造全新的绿色生产模式是未来发展方向。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能源产、运、储、销、用各环节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实施煤矿、油气田、油气管网、电厂、电网、油气储备库、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的数字化建设与改造。 有了顶层设计,能源数字化发展方向逐渐明晰。中广核、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等多家能源央企明确表示,将数字化转型工作定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华能集团提出,转型第一步要实现所有风电、光伏数据接入智慧能源数据平台;第二步是以风电、光伏数据中心为基础,完成水电、燃机、火电、核电等数据接入,形成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第三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 专家指出,在生产、运输、零售和消费等能源产业各环节,数字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国家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下,能源数字化将逐步迈向精细化发展。
  • 《天津市6座垃圾电厂绿色能源项目实现送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9
    • 2月5日,天津市东丽垃圾电厂110千伏送出工程顺利投产送电。至此,天津市6座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垃圾电厂绿色能源项目全部送电,全市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由此带来的新能源并网发电为全市带来更多绿色支撑保障。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贯彻落实天津两会关于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精神和国家电网公司坚持绿色发展工作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推动构建绿电为中心的现代能源体系,引领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燃烧垃圾产生的热能作为新能源用于发电并入天津电网,有效提升了天津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能力。 国网天津电力建设部副主任杜春阳介绍,作为天津市“1001工程”指挥部重点督办项目和落实中央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民生项目,垃圾电厂110千伏送出工程的建设是国网天津电力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的实践,更是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天津能源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实现的有效举措。此外,国网天津电力通过扩容特高压“电力粮仓”、升级电网接入消纳能力,争取更多域外清洁电入津、支持域内清洁能源开发,推动能源供给绿色低碳。 国网天津电力公司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聚焦电网高质量建设这一主题,推动实施“新发展理念+基建”“数字化+基建”“党建+基建”,持续加快“两新一重”、清洁能源等配套工程建设,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全面推广标准化设计、装配式拼装、模块化建设、机械化施工、智能化管控,持续提升电网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推动电网建设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据了解,天津市东丽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PPP项目是天津市重点环保民生工程,能够满足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需要,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服务于天津市东丽区、河东区、河北区及北辰区约25%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环保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 “自接到工程建设任务以来,在天津市政府和各委办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以函代证’的方式先行取得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确保工程依法合规开工;同时,合理安排工期,优化施工资源,持续加大施工投入,经过76天的艰苦奋战,新建电缆线路约4.8公里,架空线路约1.6公里,实现了投产送电。”国网天津东丽公司建设部主任曹宝夷介绍。 此外,国网天津电力还将通过发展综合能源,持续推广电能替代,打造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体系”,提升全社会能效和电气化水平,让能源电力服务更安全、更高效、更智慧,为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