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成功并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0
  • 12月15日上午,随着位于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北侧的两台风机叶片缓缓起动,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并网发电。这是我国港口首个“风光储荷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项目,标志着天津港绿色港口建设迈出新步伐,以全新模式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据介绍,此次并网发电的智慧绿色能源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包含风电和光伏两个部分。其中风电项目采用2022北京绿色冬奥配套项目机型,总装机容量9MW,安装2台单机容量4.5MW的风力发电机组,预计年发电约2432.6小时,年平均发电量约2189.3万千瓦时。光伏项目采用BIPV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1.43MW,预计年发电约1078小时,年平均发电量约140.9万千瓦时。系统并网发电后每年总发电量将达到2330.2万千瓦时,将节约标煤约734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万吨。

    通过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建设,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成为全球首个100%使用电能,电能100%为风电、光伏等绿色电能,且绿色电能100%自产自足的零碳码头。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共有3个20万吨级泊位,实现了真正基于AI的智能水平运输管理系统、车路协同的超L4级无人驾驶、“5G+北斗”融合创新全场景泛在智能以及码头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的全领域深度融合。码头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生产辅助设备等全部采用电力驱动,能源消耗百分百来源于“风光储荷一体化”系统,采用先进能源监测技术,对码头各类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以先进的作业工艺为突破,将传统装卸工艺与自动化作业完美结合,能耗较传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下降17%,率先实现在能源生产和消耗两侧的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并网仪式上,天津港集团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签署《共同推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将紧密结合港口发展实际和电力行业特点,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挖掘特色亮点,从“源”侧推动清洁低碳供能,“网”侧构建现代智慧港口电网,“荷”侧助力灵活高效用能、“储”侧加快多元储能应用四个维度,全力打造“零碳码头、零碳港区、零碳港口”示范区。同时,天津港集团与中远海运天津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全面、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立健全多能源互补、能源管控体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天津港智慧港口及绿色港口建设项目落地。

    “十四五”期间,天津港集团将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大清洁能源供应,提高设施低碳水平,推进创新技术应用,形成全港区“风、光、储、氢”等多源融合自洽能源系统,以零碳码头为起点,以能源结构智慧绿色转型为抓手,全力推动零碳港区和零碳港口建设,争做碳中和的先行者、排头兵,为更好落实“双碳”目标,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
相关报告
  • 《浙江首个“五全”绿色低碳智慧园区建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29
    • 8月28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获悉,随着宁波市江北区金山智造园内压缩空气集中供气站日前正式投运供气,国网宁波供电公司通过政企合作打造的浙江省首个“五全”绿色低碳智慧园区在金山智造园落成。 该园区的落地,是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 作为宁波市探索“工业上楼”模式的首批案例之一,金山智造园通过引导企业入驻高层建筑,实现垂直空间的高效利用,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目前,园区已有30余家企业入驻。针对园区企业高度集中可能带来的重复投资、能效低下、用能成本高等用能规划运营问题,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联动属地政府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出“业务全覆盖、资源全利用、数据全接入、服务全方位、管理全寿命”的“五全”服务模式,为金山智造园量身定制涵盖绿色供能、集约用能、数字管理的全链条低碳解决方案,实现企业“拎包入住”。 “供电公司不仅为我们所在的园区开辟了办电绿色通道,还为入驻企业提供了能效优化建议及用电指导,让我们能便捷地用电、用气,还享受到用电成本降低的福利。”宁波新马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国网宁波供电公司为园区配备专属客户经理,提供“一园一策”精准服务,“一站式”解决企业面临的用能单一、供气分散、负荷压力大、电动汽车充电不便等难题,提供从能源生产到终端应用及后续运营的“一条龙”服务。 目前,金山智造园已投运光伏装机容量2.5兆瓦,预计年发清洁电275万千瓦时,并配备储能系统,同时依托个性化定制的园区数字化平台,实现用电情况的动态监测及多要素负荷调节。这套清洁能源供应系统可满足园区10%以上用电需求,拉平峰谷负荷10%左右,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200吨,预计每年为入驻企业节省用能费用5%左右,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赢。 为持续优化用电服务,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深化“供电+能效”服务,组建“1+N”网格化服务团队,即由1名电力社区经理为前端,协同客户侧电力服务队伍,联动工业社区、园区等,为园区企业提供主责、增值、志愿“三类十项”服务,让企业享受“家门口”的优质电力服务。 目前,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已与江北、海曙、鄞州等7个区县的11个园区达成合作意向,宁波慈溪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宁波前湾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也在逐步推进。接下来,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将面向工业园区推广“五全”绿色低碳智慧服务模式,助力宁波打造低(零)碳示范园区,为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宁波样板”。
  • 《“智慧能源”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7
    •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冬奥会上,三大赛区26个场馆实现绿色电能供应,与此同时,电力数字化、智能化全景监视也保障了能源供应的稳定安全。在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能源数字化正悄然向人们的生产生活渗透。 搭上5G智能化快车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公司的老石旦煤矿区内,工作人员在地面调度室就能操控地下7000米深处的采煤设备,工人下井也不用操作设备,只需定时巡检、远程控制,通过防爆手机还能随时与地面视频连线。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煤矿。山西省寿阳县的潞安化工集团新元煤矿,在距离地表超过500米的机电硐室,无人巡检机器人已代替人工巡检;国家能源集团国神公司新疆大南湖一矿,智能化生产数据采集、传输和设备维修远程协同已成为现实。搭上5G智能化快车,一座座矿山有了“智慧大脑”,智能化操控、远程开采、机器人巡检,让曾经“脏、苦、险、累”的采煤工作简单多了。 同样从繁重体力活中解放出来的还有石油工人。1个站、14名工人、35口采油井,日产原油约230吨……这里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青东5海油陆采平台,通过监测大屏,借助12台高清球形摄像机可看见平台全貌,拉近还能看清油井上的螺丝。一旁的电脑上,井口压力、温度、产油量、耗电量等反映油井生产的各种数据实时更新。 这些数据原来都是人工采集,采油工要带着测温枪、压力表、温度计,一趟趟跑着抄表。而现在,鼠标一点,各种指标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负责平台生产维护的青东采油管理区注采一站站长袁亮说:“通过数据实时呈现,有没有泵漏、供液不足等问题,油井生产状况一目了然。” 降本增效促进低碳转型 记者了解到,能源数字化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构筑更高效、更清洁、更经济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生产率和可持续性。 能源企业为啥不遗余力推进数字化?能源数字化的意义,不仅在于把人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对企业还有诸多好处。例如,胜利油田的青东5海油陆采平台可以设定抽油机抽油频率,自动调整注水阀压力等,实现了“气不上天、油不落地、水不外排”的绿色安全高效生产。低碳目标下,能源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用更加凸显。 数字技术可以助力能源行业降本增效。例如华为基于光感知产品和算法引擎,帮助山东济华燃气有限公司打造智慧油气管线巡检服务,使管线威胁事件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7%,全面提升管线安全和管理质量,降低运维成本,加速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数字技术在能源革命战略中正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引领能源产业变革的原动力。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技术融合发展,正改变能源的生产、运行、传输模式,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赛迪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说。 逐步迈向精细化发展 在浙江杭州萧山某化纤产业园里,多家企业近日安装了能耗采集器,采集的能耗、碳排放等数据将实时同步到杭州市的“能源双碳数智平台”上。据悉,杭州正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电力、燃气、石油、煤炭4类能源数据及重点监控企业的能耗信息,精准管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岑可法认为,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生产侧发生变革,打造全新的绿色生产模式是未来发展方向。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能源产、运、储、销、用各环节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实施煤矿、油气田、油气管网、电厂、电网、油气储备库、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的数字化建设与改造。 有了顶层设计,能源数字化发展方向逐渐明晰。中广核、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等多家能源央企明确表示,将数字化转型工作定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华能集团提出,转型第一步要实现所有风电、光伏数据接入智慧能源数据平台;第二步是以风电、光伏数据中心为基础,完成水电、燃机、火电、核电等数据接入,形成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第三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 专家指出,在生产、运输、零售和消费等能源产业各环节,数字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国家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下,能源数字化将逐步迈向精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