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公司随钻一体化技术助低压致密气藏开发》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9-15
  • 9月8日,测井公司随钻测井中心采用测定导一体化技术作业的首口低压未改造致密气井,喜获日产5.28万立方米自然产能。这口井是西南油气田为加快致密气建产而部署的预探井。接到施工任务后,随钻测井中心及时抽调技术骨干,通过分析区域地震、地质、测井资料,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规律、轨迹变化规律和测井曲线特征,精细开展地质建模。同时,优化测井仪器和井下钻具组合,多参数分析储层品质,实时计算地层视倾角,准确判断轨迹上切或下切,减少定向井段进尺,提高钻井时效,科学降低施工难度。在为期1个月的作业中,随钻测定导技术服务团队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强化实钻跟踪分析,优化井眼轨迹钻进,使实钻进入箱体顶部垂深与地质建模垂深相差仅0.9米,完钻电缆测井解释优质储层钻遇率达到98%,井眼轨迹平滑,后期测井、下套管施工顺利,无遇阻遇卡现象,有效满足了“优化射孔排液求产,不进行压裂改造,大幅节约生产周期及改造成本”等技术要求,为大川中地区低压致密气藏勘探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关报告
  • 《延长石油首个气田下古生界天然气地质压裂一体化技术示范区成立》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5-25
    • 近日,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钻采工艺研究所与延长气田采气四厂签订现场技术攻关示范区协议,标志着延长石油集团首个气田下古生界天然气地质压裂一体化技术示范区成立。 据了解,该协议针对“少打井、多产气、提高采收率”的目标,助力延长气田采气四厂高质量发展。针对富县区域延694井区下古生界致密碳酸盐岩气藏酸压改造存在的问题,开展地质工程和一体化研究,采取一层一策的改造思路力争实现低效井提升为有效井、有效井提升为高效井;系统分析单井纵向、井区气藏特征差异,研究各小层静态资料与试气产量间关系指导优化产建区井位部署;根据各工艺优点、气层特性,采取一层一策的方案,“边实施、边优化”,分批次优选10-15口井针对性开展现场实施,形成适用于示范区下古生界的地质压裂一体化技术体系,技术成果可推广可复制,同时对目标井、层进行综合分类,为工艺措施优选、优化提供地质指导,其成功经验可对延安气田该类储层的勘探开发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悉,2021年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与各油田公司采油厂、延长气田采气厂共同建立示范区8个,本次签订的是唯一一个天然气现场技术攻关方面示范区。
  • 《长庆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撬动页岩油高效开发》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6-25
    •   6月15日,位于甘肃陇东的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长庆华H100平台,5部钻机正在开足马力快速钻进,31口水平井将在6月底全部完钻。以这个平台为代表的5个页岩油大平台,通过运用地质工程一体化,实现了甲乙方双赢的局面,对油田来说百万吨产能投资降低30%,对服务方来说劳动生产率提高40%。   随着常规油藏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页岩油已经成为下一步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也是新的效益增长点。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长庆油田专门设立页岩油(产建)专项办公室和一体化协同研究中心,涵盖机关部门、科研单位及协作单位,与页岩油产能建设项目组一起,实现地质工程多专业多学科高效融合。   以部署井位为例,地质人员以前主要依靠收集、整理、分析钻井各类资料来预测评估,资料共享程度低、精准度不够,影响效率。而现在,在部署之前,地质人员借助工程技术手段,首先采用三维地震将地下情况摸清摸透,精细刻画构造,更加精准全面地了解储层发育情况。基于储层分类评价、黄土塬宽方位三维地震、水平段储层分段分级精细评价等多学科一体化甜点优选技术,应用这项技术优选平面、纵向、水平段甜点,目前页岩油示范区平均油层钻遇率达到83%。   对标国际一流石油公司,长庆油田自主研发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决策支持系统(GEDS),将钻井、随钻测试生产数据实时共享给地质、工程、地面等专业队伍,实现了现场数据实时传输,后台系统自动预警,远程专家决策指挥,提高决策支持水平。   “6月,长庆水平段长度首次突破5公里,创造了亚洲陆上水平井最长水平段新纪录。这是继2018年水平段长超过3公里、2019年水平段长超过4公里(4088米)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油田公司高级专家、页岩油产能建设项目组经理吴志宇指出,“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更新,而是甲乙方联合攻关的自我超越,更是地质工程一体化结出的硕果。”   参与设计华H90-3井的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成良丙告诉记者,这口井最直接地体现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效果。在开钻之前,他和地质团队提前动手,为了做好井位设计在现场井上驻扎了1个多月,从三维地震、测井曲线上识别断层,做好风险提示,督促工程队伍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备足防漏防喷材料,优化泥浆配比,替工程队伍抢工期。当打到2600米水平段、急需较大幅度调整轨迹时,地质工程齐发力,采用随钻方位伽马测井,根据储层倾角,让钻头精确制导寻找甜点,提升了钻井速度及施工质量。最终这口井仅用75天,井深达到7339米,油层钻遇率高达88%。地质方面,成功实现更多地动用地下储量;工程方面,行业首次采用水基钻井液、双漂浮套管下入技术,实现超长水平段井的优质安全钻完井。工程技术的突破,也为地质研究开拓了一片新天地,特别是在水平井部署上,从水平段不超过800米到现在的5000米,在有地震技术准确识别储层之后,水平井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