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放大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昊教授团队发文:冷等离子体非热加工改良西农黑大穗全粉面团与馒头》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4-2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昊教授团队发文:冷等离子体非热加工改良西农黑大穗全粉面团与馒头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张腾(第一作者)和江昊教授(通讯作者)在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IF=6.3)上发表题为“EnhancingXinongblack spike whole flour dough and Mantous through CP non-thermal treatment: Quality improvements and consumer preference”的研究性论文。

    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种团队成功培育出强化型黑小麦新品种“西农黑大穗”(Xinong Black Spike,XBS)。该品种在食品加工和农业生产中展现出显著潜力,标志着黑小麦育种领域的重大突破。与传统品种相比,XBS在抗氧化物质和膳食纤维含量方面表现突出,其低升糖指数特性有助于调节消化吸收和葡萄糖代谢,对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类疾病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西农黑大穗通常被加工成全麦粉以保留谷物外层的生物活性成分并最大化膳食纤维含量。然而,这些对人体有益的纤维因其亲水性特性,会对西农黑大穗全麦粉(XBS-WF)的加工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馒头作为中国传统主食,通常通过发酵面团蒸制而成,质地松软。但XBS中复杂的成分常导致全麦粉加工时面临挑战,其制成的面团成型效果欠佳、馒头品质不理想,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为应对上述加工难题,研究者尝试采用多种物理或化学方法优化全麦粉特性。目前已探索的技术包括热处理、挤压膨化、超离心研磨、脉冲电场处理、微波处理及发酵工艺,均取得一定改良效果。然而,这些方法普遍存在能耗高、操作复杂、生物活性成分损失以及成品色泽质地劣变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添加外源性改良剂——如蛋白质、酶制剂、亲水胶体及无机盐类等来提升全麦制品品质的研究备受关注。但即便少量使用化学添加剂,仍可能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天然性的质疑。 近年来,冷等离子体(Cold Plasma, CP)技术凭借其安全性、高效性、非热加工特性和清洁环保优势,成为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处理手段。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食品领域的酶活性抑制、淀粉改性、原料预处理、包装材料修饰以及抑菌保鲜。研究表明,CP处理可引发谷物粉体中淀粉与蛋白质的结构重塑,从而潜在地提升面团弹性、优化持水特性并调控面筋功能。鉴于西农黑大穗全麦粉虽具有强韧的面筋网络,但在馒头中偶尔出现质地缺陷,等离子体处理为此类特性的精准调控提供了新路径。此外,该技术还能通过影响面粉酶活性增强面团发酵性能,进而改善面包体积与质构特性——这对实现XBS-WF理想烘焙品质具有关键意义。 本研究系统评估了CP处理对西农黑大穗全麦粉(XBS-WF)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对全麦面团与馒头品质的调控作用。研究首先解析了CP处理对全麦粉特性的多维度影响,包括糊化特性、色泽、挥发性物质组成、面团微观结构、质构特性、流变特性、水分分布及水分成像等指标变化。进而探究了XBS全麦粉所制馒头在色泽、比容、质构与老化特性、水分分布及感官品质等方面的动态演变规律。通过明确CP处理对XBS全麦面团及馒头品质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为全麦食品专用CP加工方案的优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证实冷等离子体处理作为一种新型非热加工技术,在提升西农黑大穗全麦粉( XBS-WF )面团加工性能及馒头品质方面具有显著潜力。 CP 处理显著改善了面团特性,尤其是通过调控淀粉颗粒结构优化了持水性能与面团稳定性。这些结构转变促使面团形成更致密且富有弹性的网络结构,并在色泽与香气特征上实现突破性提升。但需特别注意的是,过度 CP 处理可能引发淀粉颗粒聚集与色泽劣变等负面效应,导致硬度、弹性及咀嚼度上升而粘附性下降,进而损害质构与流变品质。就馒头产品而言,经过 CP 处理的 XBS-WF 所制作出的馒头在感官品质上更为出色。色泽、质地与口感(如蓬松度与弹性)的全面改善精准契合消费者偏好。水分动态分析表明, CP 处理通过强化面筋网络结构,促使弱结合水保留率提升,赋予馒头更富弹韧性的质地特征。感官评价结果进一步验证, CP 处理组馒头在表皮结构、孔隙均匀度及整体回弹性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 CP 处理能同步提升 XBS-WF 面团的功能特性与馒头的感官品质,为烘焙食品与主食加工领域拓展 XBS-WF 市场价值提供了技术支撑。未来研究应聚焦 CP 剂量优化对面团微观结构及馒头品质的精细化调控,并深入探索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长效商业化应用前景。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QxNjM3MQ==&mid=2247624151&idx=2&sn=88abc0a7a9c47a946e8dda8e9ab119f2&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食品放大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在淀粉与多酚互作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6-1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在淀粉与多酚互作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学波教授领衔的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在淀粉与多酚相互作用研究方向取得了新进展,于《Carbohydrate Polymers》(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IF=10.7)发表了题为“Physical field excitation to modify Cyperus esculentus starch and its complex with EGCG: Multiscale structural changes and digestive behavior”的研究性论文,西农食品学院食品分子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的2024级博士研究生李梦卿为论文第一作者,孙立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该研究以 CES 为对象,分别采用 DBDP 与 MW 两种物理场激发手段对其进行结构改性,并引入 EGCG 构建非包合型 CES–EGCG 复合体系。该研究假设,物理场诱导可通过调节 CES 的颗粒形貌与分子有序性,增强其与 EGCG 的结合能力,从而形成更致密稳定的复合结构,并提升其对酶解的抵抗性。为验证上述假设,该研究结合多尺度结构表征、热性能与流变学分析,以及体外酶解试验,系统评估物理场激发对 CES-EGCG 复合结构与功能表现的影响,旨在为功能淀粉的绿色构建与天然多酚的递送体系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在物理场激发(DBDP与MW)基础上,引入EGCG,构建了非包合型油莎豆淀粉-多酚复合物。物理处理破坏了淀粉原有的晶区结构,增强了链段的柔韧性和结合位点的暴露程度,为EGCG的有效嵌合提供了结构基础。EGCG的引入通过氢键作用稳定了复合体系,同时改变了其颗粒形貌和短程有序性,显著提升了复合物的结构致密性、热稳定性和流变调控能力。在此基础上,EGCG进一步赋予复合物良好的酶解抑制性能。体外消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体系能够有效延缓葡萄糖释放过程,显著提升抗性淀粉含量,展现出良好的控糖潜力。未来,该体系在低GI主食、代餐粉及功能性碳水载体等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功能性多酚的递送与营养精准调控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5.123900
  • 《【食品放大镜】西华大学林洪斌副教授团队在Food Chemistr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4-28
    • 近日,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发酵调味品科学与工程”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期刊《Food Chemistry》(Q1, IF:8.5)发表题为“Investigation the antioxidant mechanisms of Capsaicinoids on myofibrillar protein based on multispectral and molecular docking”的研究性论文。西华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赵建华为论文第一作者,林洪斌副教授和唐洁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四川省科技厅(2023YFN0015)和中国农大四川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专项资金的资助。 成果介绍 近年来,预制食品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显著扩大,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对便利性以及健康和可持续的预制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鱼肉、猪肉、牛肉和家禽等是主要的预制肉类制品,它们在食用前需要冷藏和再加热。近年来,消费者对零售冷藏预制肉制品的需求激增,然而,关键的限制因素仍然存在,例如肉制品在储存过程中的蛋白质氧化敏感性,导致产品变质,这影响了产品的感官属性和营养完整性。因此,探索现代预制加工技术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预制肉制品,由于其蛋白质含量高,确保储存期间的产品质量是一个更复杂的挑战。辣味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口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辣椒素(CAPs)是辣椒中主要的辛辣物质。CAPs是一类包含在辣椒果实中的生物碱,是赋予辣椒辛辣风味的主要成分,主要由辣椒素(CAP)和二氢辣椒素(DCAP)单体组成,约占辣椒素的91%。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湖南省和江西省等地,由于CAPs的存在,辛辣味经常与肉类风味一起被发现,以增强产品的风味并延长食品的货架期。牛肉是预制肉制品的重要来源,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丰富的肉类,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所需,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肌肉蛋白质是牛肉中最重要的功能性成分之一,赋予牛肉产品许多重要的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肌肉蛋白质占整个肌肉重量的15- 22%,肌原纤维蛋白(MP)占肌肉蛋白质的55- 60%,是形成肌肉纤维的结构蛋白质。MP参与活生物体的肌肉收缩过程,并调节牛肉和牛肉制品的保水、凝胶化和乳化等特性,从而直接影响产品的嫩度和质地。因此,控制牛肉预制肉制品中MP的氧化仍是一个需要克服的挑战。尽管大量研究证实了CAPs在医药和食品领域中具有抗氧化、抑菌、降血压等作用,但其在肉蛋白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及抗氧化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的探讨。 因此,本研究采用多光谱学并结合分子对接等方法研究了CAPs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并阐明了CAP和DCAP与牛肉MP的结合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APs能有效防止AAPH自由基对MP的攻击,使MP的结构发生氧化性变化,并防止MP的肽键断裂、表面疏水性和粒径变小等现象。高浓度的CAP能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形成更多的小分子聚集体,减少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结合,有利于肉的嫩度。此外,CAP通过疏水作用与Tyr93结合,DCAP与Phe446结合并发生静态荧光猝灭。CAP复合物通过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与MP结合,改变MP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增加MP的α-螺旋含量,提高MP的抗氧化结构稳定性。本研究为辛辣菜肴中蛋白质的抗氧化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进一步丰富了CAP活性物质的综合利用,促进其在食品调理菜肴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