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底,中国海油累计供应海上天然气468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9-18
  •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东进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连续16年获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级的能源央企, 中国海油 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清洁能源保障。加大清洁能源供应汪东进表示,作为我国海上最大的 油气生产商 ,中国海油通过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非常规气开发能力和液化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清洁能源供应水平。渤海湾盆地是目前我国探明原油储量最多、产能最大的盆地。历经半个多世纪勘探,该盆地探明程度高达50%,却始终没有发现大气田。去年2月份,中国海油对外宣布,终于在渤海发现大气田——渤中19-6气田。该气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可供百万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是渤海湾盆地50年来最大的油气发现。

    此后,通过高效钻井、优快钻井,渤中19-6气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增至2.8亿吨,极大增强了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更加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我国南海西部海域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近海主要天然气产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海油就开始在此寻找大气田,不断提高南海天然气资源开发能力。2014年,中国海油在南海深水海域勘探钻获我国首个海上大型深水自营气田——陵水17-2,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2015年8月份,我国首口深水高温高压探井——陵水25-1S-1井顺利完钻;2015年12月份,我国首个超深水气田——陵水18-1气田钻探成功。

    今年6月份,陵水17-2气田顺利完成首口开发井作业,预计投产后,每年将为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可满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截至2019年底,中国海油累计供应海上天然气468亿立方米,非常规气52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8772万吨,供应天然气发电的清洁电力658亿千瓦时。相对于燃煤,可以减排二氧化硫71.7万吨、氮氧化物16.1万吨、颗粒物12.5万吨、二氧化碳1.85亿吨。同时,中国海油积极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努力实现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跨越。

    为此,中海油进军海上风电业务,首个风电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坚持绿色清洁生产汪东进说,为守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海油一方面在新建项目中采用先进装置、设备和工艺,另一方面持续实施现有装置、设备和工艺的节能减排改造,减少污染排放。以渤海油田为例,近5年来,中国海油已投入70多亿元用于生态保护,未来还将继续投入45亿元实施62个环保升级项目。汪东进表示,今年是渤海油田环保升级3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为实现海上设施生产污水“零排放”、井喷失控“零记录”、溢油污染“零事故”目标,中国海油多措并举——通过新建智能化平台、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等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将天然气回收利用以削减排空量,新增3座溢油应急基地实现应急能力渤海海域全覆盖。

相关报告
  •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累产天然气突破10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6
    • 8月24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1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用气需求。 渤中19-6气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区域平均水深约20米,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2000亿立方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2亿立方米,是我国东部第一个大型、整装的千亿方大气田。气田按照“整体部署、分期开发、试验先行”的方案进行开发,试验区和一期开发项目分别于2020年10月、2023年11月投产。目前建成海上油气平台6座,高峰日产天然气达到240万立方米,产能建设进入快速上升阶段。据中国海油渤海石油研究院开发地质资深工程师程奇介绍,渤中19-6气田的油气埋藏在深度超5000米的潜山储层,布置的开发井平均井深5598米,深度超过6000米的超深井多达20口,最深的达到6494米,对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要求极高。 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一般认为埋深超过4500米的地层为深层,埋深超过6000米的地层为超深层。渤中19-6气田目前已经成功实施了两口超深井,地层温度超过180摄氏度,井底压力达到56兆帕,油气储存在只有0.01至0.1毫米宽的裂缝中,相当于在头发丝中抽取油气。面对钻采难题,油田人员提出“褶皱—断裂—充填”三控优势储层模式规律及预测方法,自主研制抗高温高润滑钻井液,成功破解了井下温度高、井内压力系统复杂、井下工具易失效等技术难题,为深层油气藏开发提供了解决方案。 “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最有效的办法是‘循环注气’,将开采出的天然气分离处理后,剩余的气体通过高压注气压缩机增压后重新注入地下,让地层压力保持一定压力之上,使凝析油一直溶解在地下随气体一同采出。”中国海油渤海石油研究院渤西开发室主任张雷介绍说。 渤中19-6气田属于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具有埋藏深、储层薄、裂缝小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逐渐降低,凝析油会在地下提前析出,导致天然气流动“管道”被堵塞。一旦被堵塞,天然气就无法到达地面,这样气田的油气产量将会快速下降。 为此,渤中19-6凝析气田建设了一座国内增压能力最大的海上循环注气平台,其搭载的4台高压注气压缩机出口压力可达50兆帕,可以有效补充地下能量,确保天然气流动畅通无阻,减少反凝析现象导致的凝析油损失。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春生表示,现阶段,渤中19-6气田的开发已经进入油气上产的关键时期。随着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科研人员对渤中19-6气田储层分布规律和油藏地质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后续气田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将有力推动渤海海域超深层领域大型油气资源的规模性开发。
  • 《塔里木油田天然气累计产量超4000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07
    • 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获悉:截至2月3日,塔里木油田天然气累计产量突破4000亿立方米,为民生用气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介绍,塔里木油田生产的4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折合替代标煤5.29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9亿吨,为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屡创新高,有力保障了西气东输安全平稳,同时带动南疆利民管网这条现代能源“丝绸之路”沿线的42个县市、20个农牧团场快速发展,其年用气量超过53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