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发六次电!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如何保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20
  • 强冷空气来袭,全国范围内的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在这场电力需求大考中,我国的电力企业全力以赴,组织生产,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根据我国三峡集团的最新消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六座梯级电站的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了3.5万亿千瓦时,为应对雨雪寒潮带来的电力需求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位于长江干流上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梯级电站,联手打造了这个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其中,有五座电站名列世界前十二大水电站榜单。自2023年底以来,这些梯级电站所在区域经历了N轮寒潮,三峡集团针对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不断滚动优化调度方案,调度梯级电站全力顶峰保供。

    去年年底至今,梯级电站的最大单日发电量达到了约8.6亿千瓦时,最大调峰量超过3100万千瓦,这两个数据都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新高。这六座电站如同强大的输电机器,源源不断地为华中、华东、华南以及川滇渝等地区输送清洁电能。

    这个跨越1800公里、安装有110台水轮发电机组的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总装机容量达到了惊人的7169.5万千瓦,相当于“三个三峡”的装机容量,约占我国全口径水电装机容量的17%。它实现了一滴水发六次电的奇迹,平均每年可生产清洁电能约3000亿千瓦时,足以满足超过3亿人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

    在用电高峰期,清洁能源走廊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发电,为我国应对寒冷天气带来的电力需求压力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也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领先地位,以及电力企业为确保电力供应稳定所做出的努力。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为全国的电力供应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0664.shtml
相关报告
  • 《长江第一滴水来自哪儿?》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2-05
    • 在地图上,顺着全长6380公里的长江向西一路溯源,最终到达长江之源格拉丹东。天气好的时候,这里蓝天白云雪地荒原,极具层次。天气一变,天地混为一团,也是最具威力的时候,飓风、雪崩时常发生。600多条冰川便屹立在这样的背景里。远处有雀莫山和雀莫湖,旁边奔跑着的是高角藏羚羊和白屁股的黄羊。图为9月30日,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姜古迪如冰川,海拔在5400米以上。(新京报 陈杰 刘旻 摄影报道) 科学家认为,因水量补给不足和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退缩,近40年最大退缩距离超过1200米。图为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姜古迪如冰川。 展开剩余81% 爬上姜古迪如两条冰川中间的山脊,海拔6000米处,就是长江源冰川最集中的地方。从此处发源的河流最多。这里的巨型冰川也是长江源头的固体水库。很难想象,如果它们退化,会如何改变下游的湖泊和湿地面貌。图为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姜古迪如冰川上的水流。 姜古迪如冰川融化的水汇聚成小河,是长江流出的第一股水流。 长江第一滴水来自于此。 长江源头80%的水来自格拉丹东的冰川。这些冰川融水汇成的涓涓细流平淌过荒原,逐渐发育成沱沱河。沱沱河下面的大河被称为通天河,通天河以下始称金沙江。金沙江继续向东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其间最大支流雅砻江汇入,在四川宜宾又纳入岷江,自此长江浩浩荡荡东流而去。图为格拉丹东冰川融水流入沱沱河,形成网状的河道,蔚为壮观。 根据杨勇多年考察测量的结果,青藏高原地区85%至90%的冰川都在退缩,长江源固体水库正在加速消融。格拉丹东东坡岗加强巴冰川30年来退化近2000米,西坡长江正源姜古迪如冰川倒退500米左右。图为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姜古迪如冰川。 从长远看,这将改变三江源水系分布格局,甚至使源区水源濒临枯竭、荒漠化加剧,进一步的后果是整个江河流域出现干旱。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进入该地区,对青藏高原脆弱的大气圈和敏感的冰川,无疑是雪上加霜。图为9月30日,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姜古迪如冰川,海拔5400米以上,随着气候变暖和生态恶化,冰川逐年退缩。 玛曲的草场多为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为主,入秋后黄黄的嵩草、针茅等看似到处都是,细看植株稀疏,覆盖度小。牛羊一直在吃,总是吃不饱。西藏安多县农牧局局长谈到,退牧还草和防抗灾储备库是两项主要工作,植被低于40%,就要圈起来休牧、禁牧。2005年退牧还草之后,植被恢复好了,但野生动物又大量增加。尤其是棕熊,对牧民的牲畜也造成一定影响。图为安多县玛曲乡如来村栏扎一家9口人住在距离姜古迪如冰川约3公里远的地方。对于任何外来车辆,他们一家是最后的防线。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局长李晓南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格拉丹东被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今后国家批复相关保护资金,会考虑给格拉丹东使用。资金将投入相关保护和研究工作中,对长江源的保 护,将实施监控、预警和研究等措施。 另外,李晓南强调,鉴于长江源的脆弱生态,目前对长江源可进行生态体验和科研,绝对不能进行旅游开发,更不能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旅游”这个词,不应该和长江源挂钩。图为在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县辖区的长江源头格拉丹东雪山一百多公里外,安多县设置了关卡,并安放有禁止人们私自进入的警示牌。
  •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首个数智赋能中心成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3
    • 4月22日,横跨云南省水富市与四川省宜宾市的向家坝水电站传来喜讯——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首个数智赋能中心在这里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这座以虚拟组织形式运作的创新机构,将着力推进智慧电厂标杆示范建设,推动大走廊迈入“数据驱动”新阶段,为长江经济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数字化转型样本。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时指出,“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三峡人牢记嘱托,坚持自主创新,铸造大国重器。如今,长江干流之上的6座梯级电站(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构成跨越1800公里、水位落差超900米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水电站规模。作为金沙江水电基地最后一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和“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 “随着全球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浪潮到来,如何让大走廊上的大型电站设备管理更精益、电力调度更高效、安全管控更智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核心命题。”三峡集团长江电力副总经理冉毅川表示,“我们在向家坝水电站成立数智赋能中心,旨在创建智慧电厂与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基地,通过数智技术培育水电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智慧水电’战略落地。”据了解,数智赋能中心将构建“数据采集-治理分析-智能决策”链条,助力电站在设备设施状态掌握、故障诊断、智能预警、智能决策和全电站管理等方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水电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我们正在构建水电生产的数字生态系统,通过激活全电站数据资源、搭建智能管理平台,赋予每一台发电机组、每一条输电线路‘数字生命’,让数据流动创造价值,让智能技术赋能生产一线。”向家坝电厂厂长段开林用生动比喻阐释转型内涵。 “新质生产力一定要创造价值。”向家坝电厂副厂长张春辉介绍,目前电站已完成工控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接下来数智赋能中心将遵循“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管控”原则,制定数智赋能相关制度、标准及规范,明确赋能方向和目标,把电站已有成果集成起来进行智能化提升及推广应用,推动向家坝电厂数智化建设,打造智慧电厂的示范标杆。据悉,下一步,向家坝电厂数智赋能中心将打通水电生产数据链的关键环节,重点突破“水-机-电”全要素物联感知体系建设,攻克复杂工况下的多源数据采集技术瓶颈,为行业提供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