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电镜技术揭示SARS-CoV-2融合后出现刺突》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3-12
  •     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科研人员在bio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文章“Viral Architecture of SARS-CoV-2 with Post-Fusion Spike Revealed by Cryo-EM”。
        研究人员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SARS-CoV-2毒株(本地患者)的形态。研究发现,病毒颗粒多呈球形或多形,以钉状触角(宽度7 nm,长度23 nm)嵌入细胞,比之前报道的形态更加细长。当病毒的S蛋白中S1亚基脱落后,S2亚基形态发生改变,由扁圆状变为钉状,形成融合后状态,出现刺突。该研究可为新冠病毒的鉴定及相关临床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 原文来源: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2.972927v1
相关报告
  • 《3月5日_冷冻电镜技术揭示SARS-CoV-2融合后出现刺突》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3-06
    • 1.时间:2020年3月5日 2.机构和团队: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 3.事件概要: 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科研人员在bio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文章“Viral Architecture of SARS-CoV-2 with Post-Fusion Spike Revealed by Cryo-EM”。 研究人员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SARS-CoV-2毒株(本地患者)的形态。研究发现,病毒颗粒多呈球形或多形,以钉状触角(宽度7 nm,长度23 nm)嵌入细胞,比之前报道的形态更加细长。当病毒的S蛋白中S1亚基脱落后,S2亚基形态发生改变,由扁圆状变为钉状,形成融合后状态,出现刺突。该研究可为新冠病毒的鉴定及相关临床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2.972927v1
  • 《冷冻电子显微镜显示的SARS-CoV-2融合后的病毒结构》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20-04-07
    • 研究人员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SARS-CoV-2毒株(本地患者)的形态。研究发现,病毒颗粒多呈球形或多形,以钉状触角(宽度7 nm,长度23 nm)嵌入细胞,比之前报道的形态更加细长。当病毒的S蛋白中S1亚基脱落后,S2亚基形态发生改变,由扁圆状变为钉状,形成融合后状态,出现刺突。该研究可为新冠病毒的鉴定及相关临床研究提供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