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电子显微镜显示的SARS-CoV-2融合后的病毒结构》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20-04-07
  • 研究人员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SARS-CoV-2毒株(本地患者)的形态。研究发现,病毒颗粒多呈球形或多形,以钉状触角(宽度7 nm,长度23 nm)嵌入细胞,比之前报道的形态更加细长。当病毒的S蛋白中S1亚基脱落后,S2亚基形态发生改变,由扁圆状变为钉状,形成融合后状态,出现刺突。该研究可为新冠病毒的鉴定及相关临床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 原文来源: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bioRxiv/early/2020/03/05/2020.03.02.972927.full.pdf
相关报告
  • 《3月5日_冷冻电镜技术揭示SARS-CoV-2融合后出现刺突》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3-06
    • 1.时间:2020年3月5日 2.机构和团队: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 3.事件概要: 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科研人员在bioRxiv预印本平台发表文章“Viral Architecture of SARS-CoV-2 with Post-Fusion Spike Revealed by Cryo-EM”。 研究人员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SARS-CoV-2毒株(本地患者)的形态。研究发现,病毒颗粒多呈球形或多形,以钉状触角(宽度7 nm,长度23 nm)嵌入细胞,比之前报道的形态更加细长。当病毒的S蛋白中S1亚基脱落后,S2亚基形态发生改变,由扁圆状变为钉状,形成融合后状态,出现刺突。该研究可为新冠病毒的鉴定及相关临床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2.972927v1
  • 《'修复'电子显微镜和BSL3病毒之间的网关》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18-11-05
    • 对生物安全3级(BSL3)药剂的科学调查需要特殊的收容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 BSL3病毒处理带来的风险限制了他们的研究,特别是在结构生物学中,因为高分辨率研究需要大量的病原体。 BSL3设施内的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产生非常高的成本,并且需要广泛且繁琐的去污方案。另一种策略是化学灭活致病病毒以促进BSL1环境中BSL3病毒的电子显微镜检查。我们开发了BSL2病毒的灭活方案,并通过EM分析评估了灭活样品的完整性。使用Orthobunyavirus(BSL2)作为模型生物,并且该方法随后在Orthohantaviruses(BSL3)上复制。通过用1%戊二醛进行化学固定来进行灭活。通过亚体积平均对目标分辨率为2nm的纯化和灭活的Orthohantaviruses进行冷冻断层扫描研究。该方案扩展到被致病病毒感染的全细胞。使用1%戊二醛使汉坦病毒感染的细胞失活。先前报道的基于常规固定和醇脱水的细胞灭活方案使细胞膜塌陷并提取细胞内容物以破坏细胞完整性。我们对灭活的细胞样本使用高压冷冻,其保留细胞器和膜,细胞内容物的提取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