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模型与农业模型相结合的新型双向氨通量模型 EPA》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9-10-30
  • 原文信息:New Bidirectional Ammonia Flux Model in an Air Quality Model Coupled With an Agricultural Model. Contact.CEMM@epa.gov email: CEMM@epa.gov Citation:. Pleim, J., L. Ran, Keith Appel, M. Shephard, AND K. Cady-Pereira. New Bidirectional Ammonia Flux Model in an Air Quality Model Coupled With an Agricultural Model.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 John Wiley & Sons, Inc., Hoboken, NJ, 11(9):2934-2957, (2019). https://doi.org/10.1029/2019MS001728

    氨表面通量通常是双向的,即净通量可以向上或向下。在受精农业农田和草地有比在温暖的季节,尤其是沉积在中旬的一天通常较为排放。 在北美,大部分氨排放来自农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化肥。本研究基于多尺度空气质量(CMAQ)模型开发了一种新的双向氨通量建模系统,该系统与环境政策综合气候(EPIC)农业生态系统模型有着密切的联系。 EPIC的每日输入用于计算土壤氨浓度,并与CMAQ中的空气浓度相结合以计算双向表面通量。 该模型针对NH3浓度,NH4 +和SO42-气溶胶浓度的表面测量,NH4 +湿沉降测量以及NH3浓度的卫星反演进行了评估。

相关报告
  • 《定义同行评审的标准和新兴模型》

    • 来源专题:科技期刊发展智库
    • 编译者:谢鹏亚
    • 发布时间:2023-11-07
    •   严格和公正的同行评审对于维护学术研究的完整性和质量标准至关重要,也是出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同行评审的早期形式早在17世纪就在欧洲出现了,但它只是在20世纪中后期才变得更加明显,当时出现了“同行评审”一词。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复印机的出现,同行评审成为一种普遍做法,这使得向同一学科的专家分发论文变得更加容易。该领域的先驱之一是20世纪40年代末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被其他期刊沿用,包括1964年的《自然》杂志和1976年的《柳叶刀》。   同行评审被称为评估研究的“黄金标准”,不同出版商的同行评审各不相同,以适应他们的政策和偏好,并迎合学术界不断变化的需求。很难理解和评估这些形式的同行评审之间的主要区别,有些常被错误地互换使用。Aries systems在2023年8月17日发布同行评审的标准和新兴模型,下面列出简要概述。 (1)单向盲审   作者没有关于审稿人的信息,审稿人知道作者信息。   优点: ●审稿人因匿名而客观评审 ●审稿人可以参考作者以往研究来判断此研究的深度及可靠性   缺点: ●审稿人可能会对作者存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偏见 ●审稿人可能因匿名而对评审不负责任 (2)双向盲审   作者和审稿人互相不能查看信息。   优点: ●减少审稿人和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偏见的可能性 ●减少审稿人因发表意见而被评判的风险   缺点: ●审稿人和作者能够根据研究风格和类型来识别彼此 ●审稿人可能因匿名而对评审不负责任 (3)三重盲审   作者和审稿人都不知道对方的信息,编辑也不知道他们的信息。   优点: ●减少审稿人、作者和编辑有意识或无意识偏见的可能性 ●减少审稿人因发表意见而被评判的风险   缺点: ●审稿人、作者和编辑能够根据研究风格和类型来识别彼此 ●审稿人可能因匿名而对评审不负责任 ●因控制各环节匿名可能导致管理成本增高 (4)开放式同行评审   作者和审稿人互相知道身份。   优点: ●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审稿人因互知身份而深思熟虑 ●审稿人可能得到更多认可 ●公开评审可以为作者和别的审稿人提供参考借鉴 ●提高公众/学术界对评审的信任度,增加评审过程的透明度   缺点: ●有些审稿人拒绝暴露自己身份,抗拒公开审稿 ●审稿人和作者可能会存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偏见,特别是在地理领域等作者较少的主题领域 (5)透明的同行评审   与论文报告一起发表评审,审稿人可以选择是否公开自己的身份。   优点: ●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审稿人会慎重对待评审过程 ●审稿人可能得到更多认可 ●该领域的专家能够利用评审中的意见   缺点: ●资历较浅的审稿人可能难以对资深作者提出评审意见 (6)协作同行评审:第一类   作者可以在论坛上收到来自审稿人的反馈,并可以实时解决问题。   优点: ●人多力量大 ●可以通过协作的方式更快更好的培训初级审稿人 ●协作的方式可以激发出更多观点 ●资历较浅的研究人员可能比资深研究人员更了解当前研究的最新情况   缺点: ●自动化的审稿系统可能只允许提交一份审稿意见 ●难以评判协作过程中所有审稿人的贡献 ●评审小组的构成不一致会导致评审结果的差异 (7)协作同行评审:第二类   作者可以在论坛上收到来自审稿人的反馈,并可以实时解决问题。   优点: ●缩短评审过程的时间 ●可能不需要编辑充当中间人 ●协作过程中审稿人可以及时解决分歧   缺点: ●审稿人协作情况下可能无法实现审稿人和作者之间的实时讨论,因此需要多个审稿系统 ●编辑无法软化尖锐的评审意见,作者可能无法得到建设性意见之外的细节问题 (8)众审   合格的审稿人尽可能少地(或尽可能多地)评论,不过评审的绝对数量让编辑对论文的优点和缺点有全面的了解。   优点: ●缩短评审过程的时间 ●减少审稿人的工作懈怠 ●增加审稿人的多样性,减少偏见 ●减轻编辑联系审稿人的负担   缺点: ●需要设计专门的评审系统 ●相比于传统形式的同行评审,编辑会收到来自审稿人的更多评审信息 ●仍然是一种较新的同行评审方法 ●存在群体思维的风险 ●难以评判同行评审的可信度
  • 《中国国内医学相关的类GPT语言模型》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12-01
    • 1、华佗GPT 华佗GPT 有免费体验网站,可直接访问对话,无需注册登录账户。目前处于测试阶段,还在不断完善优化中,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开发。 是一个基于大量中文医疗语料训练的大语言模型(LLM),目的是让语言模型具有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患者的友好态度,为医疗咨询场景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目前处于测试阶段,生成结果正确性目前没有额外机制保证,结果仅供参考,请遵医嘱。界面中有上传图片和语音按钮,但这两个功能实际效果如何还待验证。 2、左医GPT 左医医疗大语言模型 不免费,但可申请短期体验。该对话页面需要用API key,底部有API key申请平台入口,在平台通过客服或联系电话或企业微信号等多种方式申请可获得key,申请就直接给,会给一个有试用期的API密钥,在左医GPT对话页面输入即可体验。目前主要对医院等医疗相关单位机构合作使用。我上次申请体验的是有2天试用期,不知现在能试用多久。 补充:百度搜索“左医GPT”,有介绍,平台申请直接获得key,因为医疗比较严肃,所以加一道,保证使用安全。——来自本文评论区 张超(左手医生创始人 CEO) 左医GPT不是基于GPT-3的,而是基于Transforme架构的自研模型。听译机器人的底层技术用的是左医GPT,和openAI没有任何关系。可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实时记录医患对话,并自动生成电子病历。还可通过语言模型和知识图谱技术,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功能,如用药指导、诊断建议、随访管理等。左医GPT是左手医生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目前已经部署在全国近百家头部医院,提供智慧服务。 官网产品介绍地址(可申请API key) 左手医生开放平台-助力智慧医疗服务建设 3、岐黄问道GPT 大经中医岐黄问道大模型 (dajingtcm.com) 中医大模型,大经中医出品。目前对医疗机构开放申请内测。三个子模型:基于已确诊疾病的临床诊疗大模型,仅基于症状体征的临床诊疗大模型,中医养生调理大模型。 落地应用:在“学习强国”App中的中医智能健康助手就是基于此模型,只需要选择一些不舒服的表现,就能推荐中医调理方案。广东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等医疗机构单位;南京市江宁区、淄博市高青县等区域中医医联体,上海长宁区“为老服务中心”,下沉到山东吉林等地村卫生室这种基层医疗机构。 训练呢数据集:1100万条中医知识图谱数据;1500本中医古籍和文献数据;10万份真实中医专家医案数据;10万条脉象、舌象、经络、穴位数据;200万条真实的中医临床诊疗数据。 大经中医官网:大经中医 (dajingtcm.com) 4、本草(别名华驼,另有Med-ChatGLM) 中医大模型,免费开源,但目前无法直接使用,需下载在高性能计算机上进行复杂本地部署,也没有线上网站可体验。 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发的一款基于中医药知识图谱的人工智能系统,可提供中医药相关的问答、推理、分析等服务,赋能中医药行业的各个场景。 项目介绍地址(需翻墙才能访问) 本草(华驼) https://github.com/SCIR-HI/Huatuo-Llama-Med-Chinese Med-ChatGLM https://github.com/SCIR-HI/Med-ChatGLM 5、医联MedGPT 公司官网 成都医云科技有限公司 (medlinker.com) 个人无法直接使用,目前与各大医院及机构合作面向患者使用。是国内首个进行线下医院实际问诊等流程场景使用测评的大模型。已进入内部测试阶段,2023年5月正式发布。已拥有近3000种疾病的首诊能力,覆盖80%以上的成年人疾病和90%以上的0-12岁儿科疾病。突破AI医生无法与真实患者连续自由对话的难点,并在医疗问诊场景中支持多模态的输入和输出,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四个重要环节全面实现智能化。MedGPT模型相关介绍文章如下: 文章一:医疗版ChatGPT直播评测!治疗方案与真人医生96%一致 文章二:鏖战一天,与三甲主治医师医学一致性达到96% 医联 MedGPT 通过首次公开大考! 在微信公众号“医联Medlinker”中有个“医联MedGPT 媒体沟通会”的发布会视频,里面详细讲解了模型具体情况。 6、砭石 中医大模型,不免费,可简单体验。智慧眼开发的医疗领域大模型砭石,是一款支持多模态(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输入的人工智能医生,可以提供智能问诊、辅助诊断、智能用药等服务,赋能医疗健康行业的各个场景。 体验方法:扫描智慧眼官网上的二维码,体验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包括智能导诊、在线问诊、处方流转、药物配送等。扫描后进入小程序进行微信登陆,添加就诊人并实名认证,后自动跳转到“急速问诊”页面,该问诊就是基于砭石模型问答。下次再次使用时在小程序首页上的“问诊购药”或“复诊续方”功能按钮进入问答界面。("砭"读bian一声) 产品介绍官网(页面下滑找到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智慧眼-人工智能/医疗健康-AI计算驱动生命健康 7、京东JDH 京医千询 基于京东自己的言犀大模型打造,投喂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积累了上亿级的医疗问诊数据。远程医疗两个场景:一是药师的问答;二是医患问答。目前与互联网医院及医疗机构合作面向患者使用,个人目前无法直接使用。没有找到官网相关链接及信息,欢迎评论补充。感兴趣的可通过京东云网站客服等渠道咨询就行。 京医千询_百度百科 (baidu.com) 8、腾讯健康医疗大模型,面向B端医院企业商业,不对个人开放,官网:腾讯健康 9、百度灵医智惠,面向B端医院企业商业,不对个人开放,官网:灵医智惠 10、华为云盘古医疗,网址:盘古大模型_panguLM_大模型_华为云,药物分子大模型,医疗大模型。 11、清华药物研发助手ChatDD,详情介绍网址:水木分子发布ChatDD 新一代对话式药物研发助手,引领药物研发第四范式 将于2023年10月中旬邀请测试基础版本。清华系初创团队水木分子宣布发布新一代对话式药物研发助手ChatDD(Drug Design),覆盖药物立项、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的各阶段,作为制药专家的得力AI助手,提升药物研发效率。千亿参数多模态生物医药对话大模型ChatDD-FM 100B。“制药版 ChatGPT”。兼具多模态和对话双重特点,能给医药界学生“解个惑”。主要给国内医药行业“打辅助”,侧重中文对话能力,融入了更多专家的对话模式和经验。 12、清华BioMedGPT,项目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taokz/BiomedGPT 生物医药版ChatGPT。清华大学聂再清教授带领团队着手构建的多模态生物医药领域基础模型,旨在将生物世界分子、文本与知识进行统一表示学习以达到在各项下游任务上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打造的干湿闭环和专家在环的双闭环体系,使得BioMedGPT能够从真实世界学习、向人类专家学习有望成为生物医药研发基础大模型,支撑诸如高通量虚拟筛选、分子生成与优化、个性化药物重定位、生物医药知识检索等多项应用。主要用于科研领域,更擅长英文生物医药科研任务,适合直接拿来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相关科研任务的基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