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就价值,金风科技最新海陆智能风机重磅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4
  • 摘要:2018年10月17日,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18)创新剧场,全球领先风电企业金风科技正式发布最新开发的四款智能风机——GW168-8MW海上大容量机组、GW184-6.45MW海上大叶轮机组、GW168-6.45海上台风适应性低风速机组和GW155-3.3MW陆上中低风速机组,凭借更具度电成本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发布会成功吸引了众多业界同仁和媒体到场聆听、交流。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表示:“以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为核心目标所进行的技术创新,是金风科技多年来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不竭动力。在风电加速迈向平价上网时代的大背景下,金风科技将继续发挥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快速精准、度电成本最优、环境友好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推动风电成本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专注十年,自主开发海上风电突破性产品

      金风科技积极开拓海上市场,多年来深耕海上风电技术,在设备可靠性设计、吊装运维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和储备。

      凭借多年潜心积累与领先的GW6S和GW3S海上产品平台,金风科技针对我国东南沿海资源特点自主开发GW168-8MW海上智能风机,适用于IEC I类风区。该产品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通过节省机位点降低用海面积,可有效降低征海费用、基础造价、施工吊装、海缆铺设等多项投资成本;搭载168米规格大叶轮直径,发电能力更强,经济性优异。

      GW168-8MW机型通过应用更多创新性技术及可靠性设计方案,同时配套金风自主开发的一体化运输吊装方案、iGO智能运维系统等多款服务支撑平台,全方位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例如,采用创新性E-top机舱一体化设计,将所有电气设备布置在机舱内,可大幅减少电缆成本及现场调试时间;采用一体化智能水冷系统设计、E-plus低温超发策略设计、台风适应性设计等,更加适应我国东南海域的风况和海况特点。该产品已获得国内权威机构颁发的设计认证证书,预期明年下半年完成首台样机吊装。

      除8MW级别机组开发取得突破,金风科技还推出GW184-6.45MW海上大叶轮机组和GW168-6.45MW海上台风适应性低风速机组,进一步拓展GW6S海上平台对细分市场的覆盖能力。

      GW184-6.45MW是面向我国长江以北海上市场推出的海上大叶轮机组。该机型凭借全球最大规格叶轮直径刷新业界新纪录,采用定制化降载策略及技术方案,在保障机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发电效益,例如在7.5m/s的平均风速下(按0.78折减系数计算),年等效可利用小时数可达3,386小时。该机型目前已获得国内权威机构颁发的设计认证证书。

      我国浙江、广东等地风速不高,且受强台风天气影响。GW168-6.45机型为该区域海上风电场量身打造,在领先的6S平台上进一步优化升级,更加高效满足集约用海、发电量提升和成本优化需求。

      深耕细作,进一步拓展陆上中低风速市场

      本次发布会上,金风科技宣布其面向全球市场的陆上大兆瓦3S平台再添新成员——GW155-3.3机组。这款机型针对陆上中低风速市场设计,主要适用于国内S类风区,可定制化配置不同形式、规格塔架,有效支撑GW3S平台实现全风区覆盖,为开发国内低风速资源提供更高发电性能及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GW155-3.3机型沿用3S平台成熟的电气传动链双线技术,同时在降载、降噪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通过配置能巢场群控制系统、EFarm雷达智能控制技术等数字化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机组环境友好性和整场发电效益,例如在5m/s的平均风速下(按0.78折减系数计算),年等效可利用小时数可达2000小时以上。该产品首台样机吊装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

      关于金风科技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是全球领先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 (股票代码:002202)和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02208)上市。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驱永磁技术,代表着全球风力发电领域最具成长前景的技术路线,两次荣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杂志评选出的“全球最具创新能力企业50强”。

      金风科技以“为人类奉献白云蓝天,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为企业使命。截至2017年12月31日,金风科技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超过44GW,装机台数超过28,000台,相当于每年可为社会节约标准煤约3,1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007万吨,相当于再造了约4,922万立方米森林。

相关报告
  • 《《2019年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成果推广目录》发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9-16
    • 9月7日,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简称“电子联合会”)、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的“2019年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成果推广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宣贯大会”,在宁波市“2019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九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简称“智博会”)期间成功召开。工信部信软司副司长李顺福、电子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高素梅、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炳荣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主管部门、相关业务企业、科研院所、评测机构、认证服务机构、有关行业协会及新闻媒体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正式发布《2019年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成果推广目录》(简称“《目录》”)。经地方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推荐,企业申报,专家核定,33家企业的53个项目得以入编《目录》,其中技术类9项,产品类29项,应用类15项。京东方、长虹美菱、创维、联通系统集成、亚信科技、文思海辉、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海尔旗下的万链指数、深南电路、平潭瑞谦、赛宝腾睿等三十多家知名企业参加了联合推广活动。 一年一度的《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成果推广目录》发布,是电子联合会从2017年开展的一项服务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创新成果认定与推广工作。入编《目录》的项目,区别于学术型创新研究,强调创新成果的实用性、领先性、产业化能力和市场前景,综合考量项目的创新价值、市场价值、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经行业推荐、企业申报、专家核定而确定。 定期发布《目录》,对于配合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完善行业创新生态,做好对标引导和发展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配合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加快高质量发展。配合政府做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品牌培育战略的落实,提高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秀品牌,推动行业提升发展质量,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二是有助于促进行业交流,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举办专题活动,推广自主创新成果,为行业和企业搭建平台,探讨技术热点,研判创新趋势;促进行业间交流和供需对接;鼓励企业重视创新,提高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模式,提升品牌效益;协助企业拓展市场,推动行业自主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完善。 三是有助于对标引导和推广转化,支撑数字经济发展。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创新的发展形势,及时把行业中创新特色鲜明、应用推广价值较好的高质量的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应用等,向社会发布,建立行业优质创新项目数据库,做好行业对标引导和转化推广工作,发挥电子信息行业对发展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和支撑能力。 本届推广项目,与数字经济发展热潮高度吻合。与前两届相比,本年度《目录》中的创新项目及其执行单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参与的企业面趋于广泛,从硬件向软件、信息服务领域延伸,从消费类终端扩展到上游元器件、芯片、系统应用工程等;二是参与申报的企业总数和大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三是平台类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项目增多,既反映出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创新活跃、跨界融合发展、应用需求旺盛的特征,也与数字经济大潮涌动的趋势相吻合。 会议邀请了工信部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兼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张扬博士,分别就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5G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做主题报告。同同时,对国家标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电子联合会团体标准《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体系》进行了宣贯、解读。
  • 《10MW!全球陆上最大兆瓦风机发布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10
    • 风芒能源获悉,2月8日,远景能源新产品与解决方案推介会在乌鲁木齐举办,重磅发布全球陆上最大兆瓦风机EN-220/10MW,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均是目前全球最大水平。该机型专为新疆及三北中高风速区域和沙戈荒场景设计,以技术创新带动经济性和安全性全面升级,目前已获得权威检测认证机构鉴衡颁发的认证证书,预计今年8月开始交付,助力客户获取最优度电成本。 国内陆上风机大兆瓦迭代整不断加速。 2021年上半年,招标文件明确要求机组在4.0MW及以上的项目还是偶尔出现。2021年下半年,已经有单机容量不小于6MW、5MW及以上等要求出现。2022年三北地区招标要求风机单机容量基本稳定在5-7MW。 2022年12月,在吉林通榆,三一重能7.XMW平台首台风电机组成功完成吊装。所在风场总容量100MW,全部采用三一重能7.XMW平台风电机组,将成为全球首个单机7.XMW风机批量商业化陆上风场。 2022年12月29日,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制的MySE7.15-216陆上超大型风电整机在包头市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成功下线,这是当时全球范围内已下线叶轮直径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 同日,中车株洲所面向“沙戈荒”大基地推出的最新旗舰机型——8MW+风电机组在河北张家口市成功吊装。 2023年1月,运达股份陆上9MW平台机组,已斩获近2GW订单。运达股份表示,自公司北方大基地项目开始大批量交付以来,WD200-8340机组共150台,将陆续开展吊装工作,成为全球首批交付的陆上9MW平台机组。WD215-9100、WD215-10000机组将于2023年6月在山东滨州进行交付、吊装,风场目前已开始前期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