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 山西水网覆盖率达到99%》

  • 来源专题: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24-02-06
  • 1月30日,2024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从会上传来消息,全省现代水网建成后,供水总量将达到99亿立方米,到2035年全省水网覆盖率达到99%,水网水流调配率达到83%。

      建设现代水网

      我省煤长水短,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加快构建现代水网,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早在2011年,我省就启动实施了山西大水网建设,历经十余年不懈奋战,四大骨干工程贯通隧洞近600公里,敷设管线约700公里,覆盖全省的水网架构初具雏形。以此为基础,目前正在全力推动形成“三纵九横、八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集约高效、调控有序”的山西现代水网新布局。全省现代水网建成后,全省供水总量将达到99亿立方米,到2035年全省水网覆盖率达到99%,水网水流调配率达到83%。

      下一步,我省将聚焦水资源优化配置,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完善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供水体系。

      聚焦防洪减灾能力提升,完善以流域为单元、以水库为骨干、堤防为基础、分洪缓洪区为补充的防洪工程体系,加强流域系统治理,构建“防管控”一体化防洪安全保障格局。

      聚焦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实施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强岩溶大泉保护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强化水生态空间管控,增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构建“两山七河五湖十九泉”水生态治理修复格局。聚焦智慧水利升级,开展以汾河流域为重点,以水网重点工程为试点的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聚焦水网建管体制机制完善,深化创新水网投建运管、水利投融资、水价水权水市场、生态保护补偿等改革,构建科学合理、投资多元、运管高效的水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推进农村饮水保障提档升级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省委、省政府先后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实现了农村群众从吃上水到吃上安全水的转变,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97.8%,自来水普及率95.1%,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水支撑。

      去年6月,出台了全面推进农村供水保障提档升级行动方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单村供水标准化和应急供水精准化。坚持建管并重,同步建立健全供水保障运行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全省农村供水保障提档升级。目的要推动农村饮水实现水源有保障、工程可持续、水价能承受、服务跟得上,让群众吃上放心水、干净水,推动农村饮水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向“强不强”转变。

      重点做好八项工作:水源要稳定,加快中部引黄、东山供水等大水网骨干工程所覆盖区域的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供可靠水源。建设模式要科学,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单村工程标准化和应急供水精准化,开展“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加快推进金融资金支持城乡供水保障工程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动态监测要持续,开展常态化监测和专项排查整改,用好应急供水预案,做好工程维修养护,不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等颠覆性问题,去年已经开展了2次专项排查整改,维修养护工程2127处,受益人口252.7万人。水质要安全,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农村供水水质检测和人员培训,强化风险联防联控,保障水质安全。水价要合理,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核定水价。水费要收缴,推进入村、入户水表安装,推动农村用水以表计征、以量收费规范化发展,逐步实现终端用水户用水缴费。管理跟得上,积极推行县级农村供水保障“公司化”运营模式,支持以县为单位开展信息化建设、开展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工程标准化管理。问题办理要高效,及时受理,办结一项、销号一项,去年我们受理群众反映问题114个,已办结113个,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全面贯彻节水优先

      我省落实“节水优先”要求,加强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管控。具体目标,到2025年,全省用水总量不超过85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2%、1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力争实现30%,75%以上的县域达到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到2030年,用水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节水产业取得成效。

      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将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行动和深度节水控水工作纳入全省河湖长制考核评价体系,从源头上促进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

      从严落实节水标准和用水定额管理。严格节水评价制度,建立覆盖不同行业领域的节水标准定额体系,从严核定用水户取水规模,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用水单位对标达标,强化取用水监督管理。在黄河流域逐步推行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

      深入开展国家节水行动。健全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用水总量管控指标体系。深入开展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三大行动,推动节水型城市和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重点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强化用水定额执行力。

      完善节约用水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水利抓总、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节水管理体制,落实“管行业就要管节水”工作要求。建立健全财政金融支持和节水激励政策,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节水领域,促进节水科技支撑和产业发展。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提升全民节水护水意识。



  • 原文来源:https://www.dowater.com/news/2024-02-02/5086577.html
相关报告
  • 《工信部:2020年前我国4G网络覆盖率将提高到98%》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0-26
    • 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闻库,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利斌介绍了2018年前三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辛国斌介绍,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等严峻挑战,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认真落实“六稳”工作部署,前三季度工业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缓的运行态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快于全年预期;前三季度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39.8%,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20.2%。网络提速降费助力信息消费井喷式增长。9月份我国移动用户户均移动流量消费达5.14GB,是去年同期的2.6倍。网络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基础电信企业5G研发和试验加快部署。 我国百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已超60% 闻库介绍了前三季度我国提速降费工作进展情况。 闻库表示,近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提速降费专项行动,推动我国宽带网络实现高质量发展,多项指标居于全球前列。到今年9月底,全国光纤宽带用户占比达到了88%。2014年底,我国只有10%的用户使用20M以上宽带;到了今年9月份,我国使用100M以上宽带的用户已经超过了60%,达到了61%。有的用户还用上了200M、500M甚至是Gbit的宽带服务。在移动网络方面,我国4G启动时间虽然比一些国家晚一些,但是从2014年开始,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建设了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G网络。出国的朋友一对比,特别是去一些幅员辽阔的地方,都不由得感叹我国4G网络覆盖的优良。 闻库说,不可否认,在宽带网络取得跨越发展的同时,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农村及边远地区,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还无法完全享受到宽带网络带来的红利。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提出要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进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宽带网络建设。2015年以来,财政部、工信部落实国务院的部署,组织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通过中央财政补贴带动基础电信企业投资的形式,在三年时间里开展了三批试点,支持还没有通光纤的1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截至今年10月中旬,三批试点已经基本完工,行政村通光纤比例已经从原先不到70%提升到97%以上,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0%的目标已经完成,目前贫困村通光纤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4%。 在行政村光纤基本通达的基础上,工信部今年继续深化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支持行政村、边疆地区和海岛4G网络覆盖,力争在2020年前将4G网络覆盖率从目前的95%提高到98%。同时,工信部也特别注重宽带网络的普及使用,鼓励引导基础电信企业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推出资费优惠。目前,正在研究面向全国各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推出大幅度的通信资费折扣优惠,以减轻他们对网络使用的经济负担。 用户在使用正常通信服务时,不必担心辐射对健康造成影响 近日有媒体报道,成都一小区部分业主认为基站有辐射,拒绝新增基站,甚至破坏基站设施,电信企业联手停止小区电信服务。对此,闻库谈了相关看法。 他说,发生这样的事大家都比较遗憾。当今社会,移动通信是人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用户拿一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便利,但是在这背后,离不开电信企业持续投资建设的基站。为了实现更好的网络信号覆盖,实际上电信运营企业做了大量工作。从报道中可以看到,这个小区的信号原先不好,运营商是想增强小区的信号,加了一些基站,但是,小区里面还是有一些客户不太理解甚至不支持,有的作出鲁莽行动,把网络线缆剪断了,最终导致这个事情的发生。 闻库对基站辐射的有关问题作出解释。他说,这方面,国家也已经做了很多科普宣传,入网使用的通信设备都是严格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运营企业在建基站的时候,也都会对基站对周围的辐射情况进行环评。因此,大家在使用正常的通信服务时,不必担心辐射对健康造成影响。 闻库补充道,其实这个小区里大多数业主对小区设立基站的态度还是积极的。他希望此事能够得到圆满解决,让整个小区尽快回到网络信号覆盖当中来。他呼吁广大用户能够科学地看待基站的建设,对通信的发展给予理解和支持,也希望这种事情以后尽量少发生甚至不发生。 闻库还介绍了电信领域对外开放的相关工作。他说,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履行WTO承诺,向外资开放了固定通信、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主要的基础电信业务,这些业务和十项增值电信业务当中的四项允许国外的投资者设立合资公司来经营。近年来,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和部署,工信部积极稳妥地推进电信领域对外开放相关工作,按照先自贸区试点,积累总结经验后逐步扩大试点地域的范围,试点成熟、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后,再在全国实施和推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增值电信业务的对外开放。
  • 《我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7.2%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4-11
    •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记者 胡璐 董峻)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达5.5亿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7.2%,比2014年提高7.2个百分点。 这是记者9日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推进落实会上了解到的。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说,近年来各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政策扶持引导和技术集成创新,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建设品牌基地,因地制宜地推进病虫绿色防控,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他同时表示,当前我国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仍未根本改变,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快推进病虫绿色防控,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的迫切需要。”曾衍德说。 曾衍德认为,应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果菜茶优势区、农产品品牌基地重点发力,构建病虫绿色防控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带动、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快转变病虫防控方式,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集成组装成熟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务实高效推进病虫绿色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