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巨噬细胞的ATP / P2X7轴。》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05-15
  • HIV-1感染具有“辅助”功能的CD4 + T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主要是组织驻留的巨噬细胞。 虽然在没有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的情况下感染CD4 T淋巴细胞导致它们的消耗和严重的免疫缺陷,但巨噬细胞对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具有抗性并且是感染性病毒的来源,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 感染的巨噬细胞的特征在于在亚细胞空泡中积累新形成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所述亚细胞空泡被定义为“含有病毒的区室(VCC)”,其源自质膜的内陷,其对抗逆转录病毒剂和抗HIV抗体难以接近。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0901736
相关报告
  • 《猿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增加毛里求斯食蟹猴对肺结核的易感性》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18-12-10
    •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TB)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HIV损害宿主对随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耐药性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我们使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作为HIV替代品,在毛里求斯食蟹猴(MCM)中模拟这种共感染。我们用SIVmac239对7只毛里求斯食蟹猴进行直肠内感染,并且6个月后通过支气管镜用10CFU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共感染。另外8只毛里求斯食蟹猴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通过临床参数,在胃和支气管肺泡灌洗中培养杆菌,以及通过连续[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 / CT)成像来监测TB进展。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8只毛里求斯食蟹猴显示出对TB的二分类易感性,其中4只毛里求斯食蟹猴在13周内达到人道终点,4只毛里求斯食蟹猴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存活> 19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所有7只SIV +毛里求斯食蟹猴在共感染后表现出快速进行性的结核病,并且在13周前均达到人道终点。连续PET / CT成像证实单独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毛里求斯食蟹猴中的二分类结果和所有SIV + 毛里求斯食蟹猴有显着的TB易感性。值得注意的是,成像显示在SIV +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4至8周内结核肉芽肿显着增加,但在SIV-中没有,并且暗示SIV损害动物遏制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的能力。在尸检时,与单独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动物相比,先前存在SIV感染的动物具有更全面的病理学、增加的细菌负荷和更多肺外疾病的趋势。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种易处理的毛里求斯食蟹猴模型,用于研究SIV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感染,并证明先前存在的SIV显着降低了控制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感染的能力。
  • 《在津巴布韦哈拉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小儿结核病的特征》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18-09-10
    • 儿童结核病(TB)是降低全球结核病死亡率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在面临结核病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双重流行病的国家。我们的研究旨在描述津巴布韦哈拉雷地区高负担环境中的儿童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以填补目前关于儿童结核病流行病学的知识空白,并指出未来研究和干预领域。我们分析了在2011 - 2012年期间,在津巴布韦哈拉雷报告的总共11,607例结核病例中发现的1,051例儿童结核病例(0-14岁)的未确诊数据。我们进行了 皮尔逊卡方检验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以表征儿童结核病和评估艾滋病毒合并感染的预测因子。在2011 - 2012年期间,儿童结核病例占所有结核病例的9.1%。大约50%的儿童结核病例是5岁以下的儿童。5岁以下年龄组中近60%为男性,而10-14岁年龄组中近60%为女性。总体HIV合并感染率为58.3%。对于5-9岁年龄组,HIV合并感染的几率较高(调整后的比值 [AOR]:2.77,95%置信区间[CI]:1.97-3.94),10-14组(AOR:3.57,95%CI: 2.52-5.11),复治病例(AOR:6.17,95%CI:2.13-26.16)和肺结核病例(AOR:2.39,95%CI:1.52-3.75)。总之,我们的研究证明儿童结核病与艾滋病合并感染相结合,在高负担环境中对儿童有显著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需要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