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田钻探技术实现超远程操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9-21
  • 近日,中国海油“璇玑”地质循轨旋转导向钻探系统搭建的“井—地—基”全链路高速通信通道累计传输曲线超过50万条,总数据量突破500G,实现了我国油气定向钻探技术的跨越。这项被誉为“深地制导”的技术,能在钻探过程中精准“瞄着深层靶点去、沿着储层边界钻”,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的实时数据传输链路,创新采用流体压力波传输技术,首次实现中国至乌干达超9000公里的远程数据传输,成功命中深地靶点。目前,“璇玑”系统已在我国全海域及陆地油田规模化应用,并推广至印度尼西亚、伊拉克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 原文来源:https://aoc.ouc.edu.cn/2025/0827/c9828a504697/page.htm
相关报告
  • 《中国海油“璇玑”实现超远程油田钻探技术新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21
    • 8月14日,中国海油“璇玑”地质循轨旋转导向钻探系统(以下简称“‘璇玑’系统”)搭建的“井—地—基”全链路高速通讯通道累计传输曲线超过50万条,总数据量突破500G,相当于1000口井的总数据量,或一口100万米井的全部数据,实现了我国油气定向钻探技术的“云上千·百万”里程碑式跨越。 “璇玑”系统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可在钻探过程中“瞄着深层靶点去”“沿着储层边界钻”,是地质勘探和油气开发必备的“深地制导”革命性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璇玑”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了“井场端—云端—应用端”的实时数据传输链路,实现“深地数据云上传播”的高速通讯能力。在本次实现“云上千·百万”里程碑的作业中,“璇玑”技术团队创新采用流体压力波传输技术,实现地层信息在湍流流体、单芯电缆、大气环境等多介质中高效稳定传输,首次搭建起“中国—乌干达”超9000公里的“井—地—基”全链路高速通讯通道,成功超远程命中深地靶点,大幅提升了海外复杂井况钻探作业整体稳定性。 “璇玑”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构建了井下到地面、现场到基地的多级异构双向数据链路,井地传输速率由1bps提升到40bps,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通过这项技术创新,‘璇玑’实现了从井下仪器到决策中心的‘端到端’传控闭环,能够像地下洲际导弹一样‘察打一体’命中地下油藏。” 本次作业深度超5000米、地质状况复杂,对钻井轨迹控制影响极大。为保障“璇玑”在乌的关键井次作业,位于中国燕郊科技园的技术团队通过“井—地—基”全链路高速通讯通道,将实时导向数据传递到乌干达翠鸟油田井下的“璇玑”系统,如同在9000公里以外操作“无人机”穿过高速行驶的“地铁车厢”,克服了通讯干扰、寻路绕障、实时响应等多项技术难题,确保了作业的高效实施。乌干达石油管理局高度评价称,“璇玑”系统具备了全球体系化协同作业能力,为高难度、复杂井况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目前,“璇玑”系统已在我国全海域及陆地重要油田实现规模化应用,并推广至印尼、伊拉克、乌干达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海外累计作业151井次、累计进尺12万米,率先完成全链条产业化布局和全球化规模应用,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助力全球能源技术发展。(曲艺)
  • 《我国深水油气田远程操控技术获突破:流花4-1油田成功应用自主研制变频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16
    • 9月下旬,我国首个深水二次开发项目投产,流花4-1油田首次应用自主研制的中压变频技术实现远程控制,8口水下油井稳定运行近1个月,标志我国深水油气田远程操控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流花4-1油田通过水下生产系统开发,原油经海底管线输送至“海基二号”平台预处理,再送至“海葵一号”FPSO处理成合格原油外输。此次应用的变频器是确保油井稳定生产的重要设备,通过电缆精准控制井下潜油电泵,实现有效调产。针对远距离传输挑战,新型变频器实现电缆电压动态补偿,维持最佳状态。 以往长电缆驱动技术被国外垄断,此次自主设计研发的新款电压源型变频器成本降低25%,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为同类型油气田开发提供新路径。项目团队通过理论仿真、陆地等效物理模型等手段成功进行远距离模拟拖带实验,并在“南海挑战”号平台完成海试验证,运行指标优于国外同类技术。 项目团队将持续优化变频器运行参数,总结项目经验,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高质量运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