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pathology:科学家鉴别出一种新型的肝脏肿瘤 》

  • 来源专题:再生医学与健康研发动态监测
  • 编译者: malili
  • 发布时间:2017-08-17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Histopath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洛杉矶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成功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罕见儿童肝脏疾病,相关研究或为后期研究人员开发新型疗法治疗这种肝脏疾病提供新的思路。这项对肝细胞恶性肿瘤NOS(HEMNOS)的研究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HEMNOS被描述为一种实体,其具有常见肝母细胞瘤(HB)和肝细胞癌(HCC)的特性。
    图片来源:www.intechopen.com
    治疗HEMNOS 的疗法一般同HCC的疗法非常像,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治疗HEMNOS就类似于治疗肝母细胞瘤亚型一样能够给儿童带来积极性的预后结果;文章中,研究人员从2000年至2016年间对年龄在4-15岁的11名肝癌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均进行了HB靶向性的化疗以及手术完全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HEMNOS的预后目前被认为较差,然而目前研究人员所治疗的患者均得以存活而且疾病都得到了缓解。
    医学博士Leo Mascarenhas指出,患者的高存活率也支持了我们的论断,即HEMNOS是一种亚型肝母细胞瘤,如果没有对肿瘤进行明确定义,往往无法对患者进行合适地治疗。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来定义特殊的肿瘤亚型,对化疗前患者的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6份肿瘤样本具有HB和HCC的组织特性,4份样本具有主要的HB组织学特性以及病灶HCC样的组织学特性,其中一份具有HB的组织学特性;研究者认为,无论最初的诊断结果如何,当利用肝母细胞瘤疗法治疗HEMNOS时,每一位患者都会获益。
    此外,研究人员还观察了端粒酶基因(TERT)的表达情况,TERT是一种重复性的DNA蛋白复合体,其对于癌细胞的生存至关重要,在11名患者中有9名患者机体都出现了TERT的表达;下一步研究人员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阐明HEMNOS和经典的肝母细胞瘤及肝细胞癌之间的基因组学差异,从而为更深入地阐明这种新型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开发新型疗法提供一定思路和希望。(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Zhou S, Venkatramani R, Gupta S, et al. Hepatocellular Malignant Neoplasm-NOS: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11 Cases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 Hepatoblastoma, (2017). DOI: 10.1111/his.13297

相关报告
  • 《科学家鉴别出疟原虫的新型防御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1-13
    • 近日,来自葡萄牙里斯本皇家药物分子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疟原虫在宿主肝脏细胞中得以生存的一种特殊防御机制,这一阶段对于疟原虫至关重要,其能够帮助疟原虫获得感染红细胞的能力,从而诱发和疟疾相关疾病症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 疟原虫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膜结构来实现在宿主肝脏细胞中复制的目的,这种膜结构能够保护疟原虫抵御宿主细胞内部的威胁,即细胞自体吞噬作用,细胞自噬往往会被感染所介导,当细胞受到感染后就会开始降解细胞内部不必要的物质,更重要的是,细胞自噬的过程依赖于名为LC3的蛋白质。 尽管细胞的自体吞噬作用会在感染后够被宿主细胞所激活,疟原虫对于细胞的防御机制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这并不像其它更多的易感性病原体;然而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疟原虫的“致命要害”,即名为UIS3的蛋白质会与LC3结合形成抵御宿主细胞自噬作用的保护罩,如果没有这种保护作用,疟原虫就会变得非常敏感,而且很容易被宿主细胞所清除。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缺失UIS3蛋白质的疟原虫并不会在小鼠的肝脏细胞中得以存活,然而如果宿主细胞的自噬能力被中和的话,疟原虫就会重新获取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UIS3能够一种重要靶点,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抵御疟原虫在肝脏中生存的新型疗法,然而某些疟原虫会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在机体被首次感染多年后才会引发相应的疾病症状。
  • 《Nat Microbiol:科学家鉴别出病毒复制的关键过程》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20
    • 病毒是一类能够通过感染机体细胞从而诱发疾病的胞内寄生微生物,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匹兹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常见病毒如何拦截宿主细胞蛋白,并在病毒释放之前帮助新型病毒组装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或有望增加科学家们对机体病毒复制过程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开发出克制病毒感染的新型策略。 目前很多从事病毒感染的科学家都将目光聚焦于研究病毒利用何种机制来进入细胞的,而关于病毒感染的晚期阶段研究人员却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对呼肠孤病毒进行研究,这是一种无害的病毒,但近来研究人员却发现该病毒可能是导致乳糜泻的罪魁祸首。研究者Terence Dermody表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即呼肠孤病毒需要宿主细胞中表达的一种特殊的蛋白折叠“机器”才能够进行复制,这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因为病毒本身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复杂的蛋白质基本元件组成的,而且研究人员也并不清楚这些基本元件是如何进行组装的。 以正确的方式对蛋白质进行折叠对于蛋白质的功能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将展开的蛋白质视为一张普通的纸,其本身并不会引人注目,但当其以某种特殊方式折叠时就会展现出复杂的功能,类似地,蛋白质也需要这些成为特殊的形状才能够正确发挥作用。通过对实验室培养的细胞中大量的蛋白质进行筛选,研究人员就发现,呼肠孤病毒能够拦截一种名为TRiC的伴侣蛋白,而TRiC在每个细胞中都存在,以呼肠孤病毒为例,TRiC能够折叠形成蛋白质外壳的主要组分,从而形成病毒外壳,而这对于病毒有效释放并感染其它健康宿主细胞非常关键;当TRiC被打断时,病毒的外壳就无法形成,因此病毒复制的周期就会被破坏。 这项研究揭示了病毒蛋白质折叠及组装形成新病毒颗粒的不为人知的神秘过程,如今研究人员能够通过研究来阐明是否其它病毒也能利用这种通路来进行复制,同时还能鉴别出由TriC介导的蛋白质折叠关键过程,这就为研究人员寻找特殊分子来抑制病毒复制的关键过程,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感染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此外,研究人员还希望能够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深入理解细胞中蛋白质折叠机器如何发挥功能,这或许就能有效解释诸如阿尔兹海默病及亨廷顿氏症等多种蛋白质错误折叠疾病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