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宝:“稳住”稀土元素 激活稀土潜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7-21
  •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永恒的话题。近十年来,内蒙古始终坚持逐绿而行,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一湖两海”治理、草原生态修复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内蒙古发力现代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稀土、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等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改变粗放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在包头城市发展史上,如果说有什么产业能让全国的精英汇聚于此并为之终身奋斗,稀土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包头稀土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刘玉宝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十多年前,刘玉宝来到包头稀土研究院学习,在他看来,过去十年绝对算得上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时我的导师张先恒找我谈话,他说,包头的稀土产业大有可为,你到那儿可以干一番事业!我就满怀信心地来了。”刘玉宝说道。

      “要想在先、做在前,默默坚守。”在刘玉宝眼里,2009年,包头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还只能算一个沉睡中的“巨人”,前人留下了许多科研课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刚开始我进包头稀土研究院,先从前辈的科研论文中寻找轻稀土的突破方向。那时候,每天早晨我们的伙食是一碗粥,两三块盐水泡过的萝卜,因为我们想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科研。”他回忆。

      作为稀土钢先驱,早在20世纪60年代,包钢集团就开始尝试相关研究。随着稀土金属分离、提纯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之国家对先进材料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以包钢集团为代表的企业、科研单位又掀起了一波新的稀土钢研究热潮。

      在此背景下,刘玉宝找到了将心中理想变为现实的途径。他开始研究如何在钢中加入稀土,在新材料制备技术研发方面蓄力前行。

      根据稀土元素化学性质活泼,易与氧、硫、氮等元素作用的特点,综合考虑加入过程的各个因素,刘玉宝不断尝试,最终开发了适合稀土钢工业生产用的稀土铁合金产品及其制备技术。

      “2017年12月1日,是我们研发成功的日子。”当清晨的第一缕微光照进实验室和中试车间,同伴们胜利的欢呼声让刘玉宝印象深刻。

      实验室里的坚守、多少个深夜的煎熬……往事如电影画面般一帧帧回放。

      “执着、奋斗的精神没有变,不能变。”刘玉宝说。

      独行快,众行远。作为包头稀土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负责人,刘玉宝积极投身到中试生产现场,带领团队成员通过技术创新、工艺优化以及调整原材料等方式降低制造成本。高纯稀土金属镱中试生产过程中通过加大装料量、优化工艺、废金属回收等手段,使生产每公斤金属的耗电量降低1—2度。

      稀土之梦,问天之路。虽然刘玉宝和同事们研制的只是航天器许许多多部件中的一个,但是从冶炼、制粉到烧结再到最后的压制成型,温度系数的提高、精确度的实现……所有这些指标的背后都是一次次艰辛的努力和探索,都凝结着匠人精神。在刘玉宝眼中,个人成长的十几年,也是包头稀土行业壮大的十几年。

      乘着科技创新的东风,包头稀土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完成了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涉及有价资源综合利用、稀土熔盐电解、稀土合金制备、高纯稀土金属制备等研究领域。

      刘玉宝坚信,从民用产品到汽车装备,从船舶到航空航天,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包头稀土人将引领着中国稀土材料产业不断前行,用他们的智慧、心血与努力,助推中国稀土科技的发展。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7/15/content_538641.htm?div=-1
相关报告
  • 《攻克“水土不服”难题 稀土钢产业化提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1-20
    • 包头稀土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该研究院经过不断尝试,成功开发出适宜稀土钢生产使用的高洁净稀土铁合金新产品及其低成本制备技术,该技术在耐磨钢、高强钢、风电钢、管线钢等产品中实现批量应用,可细化钢材的晶粒尺寸、变质夹杂物,提高低温冲击柔韧性、强度、强塑性、耐磨性。这一技术在行业内尚属首创,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先后在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包钢)实施了工业生产五炉、九炉、十五炉连浇,在其他企业实施了工业生产六炉连浇,整个过程稳定运行。钢中稀土分布均匀,稀土吸收率均在50%以上,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包头稀土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刘玉宝1月18日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说,这一新技术为我国稀土钢产业的发展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突破钢中加入稀土的技术难点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国内外许多研究资料证明,向钢中加入稀土元素后不但可以改善钢的宏观结构,如使枝晶细化、减少疏松和偏析,还可以细化晶粒,改善微观组织;可净化钢质,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变形和减少,去除气体,让钢微合金化,进一步改善钢的力学等物理性能。   包头稀土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陈国华教授告诉记者:“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相关研究,几乎与国外是同时起步的。当时,很多牌号钢中加入稀土效果不稳定,尤其是存在连铸过程水口发生结瘤、钢中稀土吸收率不稳定、钢材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以至于许多研究者不能很好地说明稀土在钢中的具体作用。”   随着稀土金属分离、提纯技术和手段不断进步,我国逐步实现了制备镧、铈、镨、钕等稀土金属,加上国家对先进材料的高度重视,以及需要为高丰度镧、铈元素寻找使用渠道等原因,近年来,稀土钢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领域均得到了迅速发展。   虽然国内外对稀土钢研究热潮一直未减,但是目前稀土钢的生产过程仍存在着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其中难题之一就是稀土该如何高效加入钢水中。   专家介绍,根据稀土元素化学性质活泼,易与氧、硫、氮等元素作用的特点,结合钢材的主要成分,综合考虑加入稀土方式的密度、熔点、稀土元素活性等因素,包头稀土研究院经过不断尝试,成功开发了适宜稀土钢生产使用的高洁净稀土铁合金新产品及其低成本制备技术。这一技术在行业内尚属首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稀土铁合金让新型钢备受青睐   “稀土铁合金能成功加入钢水中,自然离不开它的优良性能。”刘玉宝说。   据他介绍,稀土铁合金具有适宜的熔点和密度,即密度与钢水接近,熔点均比稀土金属高,更容易加入到钢水中与钢水充分合金化。经过工程试验,结果显示其钢中稀土吸收率均在50%以上。同时,稀土铁合金活度低,抗氧化性强,易于保存和输送。   稀土铁合金制备工艺采用熔盐电解及中频炉成分调控双联法。“利用熔盐电解法制备高稀土铁中间合金,然后利用高稀土铁中间合金为原料在中频炉内进行成分调控,制备出符合稀土钢生产过程应用的稀土铁合金产品。”陈国华说道,制备过程解决了非自耗阴极电解技术、杂质元素控制技术、合金中组元偏析控制技术。制备的稀土铁合金稀土含量能够控制在±1%以内,硫、氧等杂质元素含量低。   目前,包头稀土研究院已经开发出3大类40余种铁合金产品,受理发明专利12项,制定行业、团体标准4项,建成了年产1200吨稀土铁合金产业化示范线。相关技术已经在包钢、北方重工、中国一重、中原特钢、共享铸钢、南京钢铁等院校企业得到使用。   在包钢的示范线中,在铸铁中加入稀土铁合金,抗拉强度可以提高40%以上、抗压能力提高80%以上,所生产的产品受到国外客户的青睐。   眼下,利用稀土铁合金生产的不同牌号稀土钢正在大型风机、机壳机盖、高铁轨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稀土铁合金也被评为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材料首批次产品。
  • 《稀土元素及其在炼铁和炼钢中的应用》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7-24
    • 稀土元素 (REE) 因其卓越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炼铁和炼钢,例如能够诱导细化微观结构和改变夹杂物形态。稀土元素被添加到钢铁中以满足特定要求,它们在提高最终材料的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在钢中添加稀土元素相关的技术也被用于开发新一代钢材。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状态早已为人所知,但其应用研究尚不深入。二战期间,人们发现在钢中添加稀土元素可以大大改善钢的性能,此后稀土元素在钢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稀土元素由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从 57(镧)到 71(镥)的 15 种元素组成,正式名称为“镧系元素”,但通常称为“镧系元素”。稀土元素钷(Pm,原子序数 61)性质不稳定。钇(Y,原子序数 39)通常被视为稀土元素,因为它在化学和物理上与镧系元素相似且具有亲和性。钪(Sc,原子序数 21)在化学上与稀土元素相似,因此有时也将其包括在稀土元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