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放大镜】江南大学马鑫教授团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关于植物乳杆菌CCFM639的最新研究成果》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2-19
  • 近日,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马鑫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Cell Metabolism》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gut S. aureofaciens Tü117 serves as a new potential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的研究性论文。马鑫教授为通讯作者,Tingting Zhou为第一作者。陈卫院士和翟齐啸教授为共同作者。

    该研究亮点 在高盐饮食(HSD)小鼠中,血清 α- 脂霉素水平和粪便中 LipReg4 的mRNA水平升高。 金色链霉菌 Tü117 可提高小鼠血清中的 α- 脂霉素浓度和血压 。 α- 脂霉素依赖内皮 TRPV4(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 4)损害血管舒张并升高血压。 植物乳杆菌 CCFM639 通过抑制金色链霉菌 Tü117 来降低血压。 研究结论 目前,针对高血压的发展和/或治疗,对特定肠道微生物代谢的调控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在此,我们发现由金色链霉菌(S. aureofaciens)Tü117 产生的 α - 脂霉素,在高盐饮食(HSD)小鼠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中表达上调。α - 脂霉素会导致小鼠血管舒张功能受损,这一过程涉及TRPV4介导的一氧化氮和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通路。我们还发现,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CCFM639 可能通过抑制小鼠体内金色链霉菌 Tü117 的增殖,来减轻血压(BP)升高。一项探索性干预试验表明,补充植物乳杆菌 CCFM639 可降低新诊断为高血压前期或 1 期高血压且未服用降压药个体的血压。我们的研究结果为金色链霉菌 Tü117 相关的 α - 脂霉素升高在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强调了以肠道细菌为靶点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种新干预手段。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QxNjM3MQ==&mid=2247621332&idx=1&sn=aae18c7ccbdf8ab1eb94ec237e4f380c&chksm=ea85e6c39a1a14686e1c9dfd75fcabc246b0caa1bc8f31c9dfaa4a337be959d05e5912f1b64b#rd
相关报告
  • 《【食品放大镜】同济大学胡勇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关于益生菌的最新研究成果》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5-28
    • 4月22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勇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cid-resistant chemotactic DNA micromotors for probiotic delivery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研究论文。  聚合物微球在益生菌递送中逐渐受到关注,该微球在封装益生菌后亦可称为聚合物微胶囊。聚合物微胶囊为益生菌提供了类似天然细菌胞外聚合物(EPS)的环境,有助于提高益生菌的抗逆性、维持其生物活性和增殖能力。由于传统聚合物的酸耐受性不足,现有的聚合物微胶囊对益生菌的酸保护效果仍不理想。目前,提高聚合物微胶囊对益生菌酸保护效果的策略主要集中在提高分子网略交联度。研究发现,较致密的分子网络能更好地限制H+离子对封装益生菌的侵袭。然而,静态高交联度不仅抑制益生菌的代谢活性,还会阻碍其在肠炎组织的有效释放。除此之外,现有聚合物微胶囊缺乏对炎性信号的趋化能力,即不能满足向肠炎组织主动输运益生菌的迫切需求,面临着益生菌在病灶部位驻留时间短、定植数量少等挑战,极大影响益生菌疗法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功效。 为此,我院胡勇教授课题组设计一种具有酸适应和炎症趋化能力的DNA微胶囊马达益生菌递送体系。该研究团队采用液滴微流控技术制备尺寸均一且单分散的油包水微液滴,并在该液滴水相中引发丙烯酸酯改性的寡核苷酸序列交联形成微胶囊。经口服后,当微胶囊到达胃部和十二指肠时,寡核苷酸序列组装成A-motif和i-motif结构,进而提高微胶囊分子网络的交联度,以抵御H+离子体对益生菌的侵袭。当微胶囊抵达结肠后,寡核苷酸二级结构解组装为单链分子,使其交联度降低至初始水平。 此外,在微胶囊制备过程中,将炎症微环境响应型气体供体分散其中,赋予其定向趋化肠炎组织的能力;将炎症微环境敏感型分子作为交联剂,使微胶囊在肠炎组织区域解体,以定点释放封装的益生菌。基于以上机制,微胶囊重塑了肠道病变组织中菌群稳态,修复了炎症性肠病模型肠道屏障。 图. 益生菌DNA微胶囊马达的制备示意图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机理图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论文唯一完成单位,胡勇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学院202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赵梓楠为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9172-9
  • 《【食品放大镜】西华大学林洪斌副教授团队在Food Chemistr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4-28
    • 近日,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发酵调味品科学与工程”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期刊《Food Chemistry》(Q1, IF:8.5)发表题为“Investigation the antioxidant mechanisms of Capsaicinoids on myofibrillar protein based on multispectral and molecular docking”的研究性论文。西华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赵建华为论文第一作者,林洪斌副教授和唐洁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四川省科技厅(2023YFN0015)和中国农大四川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专项资金的资助。 成果介绍 近年来,预制食品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显著扩大,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对便利性以及健康和可持续的预制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鱼肉、猪肉、牛肉和家禽等是主要的预制肉类制品,它们在食用前需要冷藏和再加热。近年来,消费者对零售冷藏预制肉制品的需求激增,然而,关键的限制因素仍然存在,例如肉制品在储存过程中的蛋白质氧化敏感性,导致产品变质,这影响了产品的感官属性和营养完整性。因此,探索现代预制加工技术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预制肉制品,由于其蛋白质含量高,确保储存期间的产品质量是一个更复杂的挑战。辣味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口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辣椒素(CAPs)是辣椒中主要的辛辣物质。CAPs是一类包含在辣椒果实中的生物碱,是赋予辣椒辛辣风味的主要成分,主要由辣椒素(CAP)和二氢辣椒素(DCAP)单体组成,约占辣椒素的91%。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湖南省和江西省等地,由于CAPs的存在,辛辣味经常与肉类风味一起被发现,以增强产品的风味并延长食品的货架期。牛肉是预制肉制品的重要来源,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丰富的肉类,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所需,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肌肉蛋白质是牛肉中最重要的功能性成分之一,赋予牛肉产品许多重要的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肌肉蛋白质占整个肌肉重量的15- 22%,肌原纤维蛋白(MP)占肌肉蛋白质的55- 60%,是形成肌肉纤维的结构蛋白质。MP参与活生物体的肌肉收缩过程,并调节牛肉和牛肉制品的保水、凝胶化和乳化等特性,从而直接影响产品的嫩度和质地。因此,控制牛肉预制肉制品中MP的氧化仍是一个需要克服的挑战。尽管大量研究证实了CAPs在医药和食品领域中具有抗氧化、抑菌、降血压等作用,但其在肉蛋白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及抗氧化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的探讨。 因此,本研究采用多光谱学并结合分子对接等方法研究了CAPs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并阐明了CAP和DCAP与牛肉MP的结合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APs能有效防止AAPH自由基对MP的攻击,使MP的结构发生氧化性变化,并防止MP的肽键断裂、表面疏水性和粒径变小等现象。高浓度的CAP能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形成更多的小分子聚集体,减少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结合,有利于肉的嫩度。此外,CAP通过疏水作用与Tyr93结合,DCAP与Phe446结合并发生静态荧光猝灭。CAP复合物通过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与MP结合,改变MP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增加MP的α-螺旋含量,提高MP的抗氧化结构稳定性。本研究为辛辣菜肴中蛋白质的抗氧化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进一步丰富了CAP活性物质的综合利用,促进其在食品调理菜肴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