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化工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成“人气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05
  •   4月26日,2018煤基化工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就煤炭深加工进行深入探讨,煤基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成为“人气王”,不少企业已经取得产业化成果。

      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王晓云在致辞中表示:“煤化工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构建绿色、精细化、高效和高质量的煤化工产业链。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许多煤化工企业都将煤基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列为了当前及未来几年需花大力气突破的重点方向。”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贺定超表示,近年来,煤炭深加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了煤炭利用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截至2017年底, 我国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1200万吨/年、858万吨/年、151亿立方米/年和300万吨/年,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由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转变。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延伟详细阐述了煤基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的发展思路:要充分利用煤盐油气组合资源优势,通过煤气化、原盐电解、天然气重整和石油炼制四大龙头平台,采用气化平台、一头多尾和专业化运营方式实现多联产,高效组合利用合成气、CO、H2、Cl2、HCl、甲醇等基础原料,采用羰基合成、加氢、费托合成、烯烃合成、芳烃合成、甲烷化、乙醇合成、生物微藻发酵等技术,针对电子电气、半导体存储芯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环保处理等终端领域,打造专用化学品、烯烃及下游、芳烃及下游、煤盐组合及下游、苯及下游和新材料等高端产品群。

      目前,我国在煤基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技术研发上正不断取得突破。兖矿集团煤制油项目二期筹备处副主任董满祥表示,公司以自主高低温费托合成联产技术为核心,实现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煤基化学品工艺路线的突破。在已经投产的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基础上,他们还开发成功了多条高端煤基化工产品路线,包括聚烯烃、特色精细化工产品、橡胶及塑料;今年将开工建设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其中高温费托合成轻油族组成以烯烃为主(约64%),90%以上是我国十分短缺的α-烯烃,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上海浦景化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煤基合成气制PGA技术,摒弃传统的氯乙酸水解工艺,生产成本低,操作条件温和,安全环保。其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预计将于2019年建成。

      会上,长春东狮科贸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宝宽还针对现代煤化工、化肥和焦炭企业面临的环保难题,介绍了湿式氧化法脱硫新技术的解决方案与工业实践。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工报社、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长春东狮科贸实业有限公司协办。

相关报告
  • 《国恩化学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全面复工复产》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2-31
    • 近日,由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资重整的亚洲最大的聚苯乙烯生产线国恩化学高端化工新材料及配套项目全面开始复工复产,计划春节前正式投料生产。 国恩化学高端化工新材料及配套项目的前身是中信国安化工有限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聚苯乙烯生产线,相关装置产品互为上下游,产品附加值高,甲基烯丙醇产量一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8%。A股上市企业青岛国恩股份全资子公司国恩化学通过依法重整注资,有效盘活了优质资产,这也是东明深化府院联动、助力企业“凤凰涅槃、蝶变重生”的具体实践。该项目总投资36.5亿元,总占地253亩,亩均投资达1442万元,公司坚持以大化工、大健康,“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是拥有绿色石化、有机高分子改性、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医、美、健、食 主体的“胶原+”健康产品等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国恩化学(东明)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瑞华公司总经理 张峰: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原中信国安化工等十一家主体公司依法重组,更名为国恩化学(东明)有限公司。国恩股份承接后,陆续注资2.4亿元职工保障资金,3亿元生产专项启动资金,目前公司混合芳烃、苯乙烯、环氧丙烷等装置已全面开始复工复产工作,计划于春节前正式投料生产。 国恩股份将积极发挥行业龙头、区域链主企业的标杆引领作用,以青岛总部、日照、东明为“战略三角”,与国恩一塑、香港石化及国恩集团其他生产基地形成点阵式产业生态,加快构建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开拓全球的“新材料+”产业链布局。目前,国恩东明已启动年产20万吨苯乙烯联产8万环氧丙烷生产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设施,后续将按计划陆续启动20万吨甲醇制混合芳烃、5万吨甲基苯乙烯、5万吨异丁烯、20万吨混合芳烃加氢等系列装置的复工复产工作。预计,明年可实现产值40-50亿元、利税3亿元以上,解决就业岗位超1100个。据悉未来国恩化学将继续投资建设高抗冲 HIPS、PHB 可降解塑料、异壬酸等项目,预计2026年国恩化学东明有限公司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 《四川省出台《绿色化工产业培育方案》: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是发展重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16
    • 政策亮点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努力把四川建设成为绿色化工产业强省,形成“8+6+30”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打造成都、眉山、宜宾、泸州、遂宁、南充、广安、达州8个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形成石油炼化一体化、聚烯烃聚酯类深加工、天然气精深加工、盐磷化工、硫磷钛化工、高端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工新材料6个千亿级产业链,培育30户具有较强产业带动力的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 近日,省领导联系指导绿色化工产业机制办公室正式印发《绿色化工产业培育方案》,提出加快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发展,到2022年,全省绿色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把四川建设成为绿色化工产业强省。 在化工产业前冠以“绿色”,提出系统的培育方案,在我省尚属首次。化工产业为何强调“绿色”?将如何培育?《方案》绘出路线图。 为啥谋“绿”? 助推化工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已成必然趋势 “提起化工行业,很多人的感觉就是高污染、高耗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化工处相关负责人说,其实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化学工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化工大国。 2018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近3万家,主营业务收入12.4万亿元,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强省无一例外是化工大省。上述负责人透露,以上各省均在积极谋划布局一批特大型石化炼化项目,通过产业链延伸,进一步壮大石化产业规模和实力。 我省化工产业体系门类较为齐全,布局相对集中,是全国重要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和研发基地,化肥、三聚氰胺、钛白粉等产品的产能居全国前列。但是,我省化工产业存在发展不足、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工艺技术、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要高质量发展化工产业,必须向“绿色”转型。《方案》指出,随着技术进步、环境压力加大和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化学工业的绿色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其中,绿色化、环境友好成为发展方向,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是发展重点。 如何变“绿”? 基地+产业链+大企业,打造循环经济优化产业布局 化工产业如何向“绿色”转型?《方案》给出施工图——未来,我省将重点打造成都、眉山、宜宾、泸州、遂宁、南充、广安、达州8个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形成石油炼化一体化、聚烯烃聚酯类深加工、天然气精深加工、盐磷化工、硫磷钛化工、高端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工新材料6个千亿级产业链,培育30户具有较强产业带动力的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形成“8+6+30”产业发展格局。 “通过打造基地、做强产业链、培育企业,将进一步优化化工产业布局,打造循环经济,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化工处相关负责人说,将以源头减排、重点污染物治理、能源节约及能效提升等为引领,推动化工园区产业聚集,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 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在《方案》中也得到明确。我省将聚焦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硫磷钛化工、石油化工、锂钾综合开发、工程设计咨询、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 《方案》还按照“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对五大经济区的绿色化工产业进行布局。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将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以及高端精细化学品石墨烯及核石墨等先进碳材料。川南经济区主要推进川南传统化工转型升级,发展精细化学品、重油(沥青)加工、现代煤化工、现代氯碱化工、氟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对于川东北经济区来说,发展天然气化工以及化工新材料、杂卤石钾盐、煤炭等资源综合利用等将是重点。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则重点发展高载能化工以及钛化工、磷化工、石墨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