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出台《绿色化工产业培育方案》: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是发展重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16
  • 政策亮点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努力把四川建设成为绿色化工产业强省,形成“8+6+30”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打造成都、眉山、宜宾、泸州、遂宁、南充、广安、达州8个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形成石油炼化一体化、聚烯烃聚酯类深加工、天然气精深加工、盐磷化工、硫磷钛化工、高端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工新材料6个千亿级产业链,培育30户具有较强产业带动力的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

    近日,省领导联系指导绿色化工产业机制办公室正式印发《绿色化工产业培育方案》,提出加快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发展,到2022年,全省绿色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把四川建设成为绿色化工产业强省。

    在化工产业前冠以“绿色”,提出系统的培育方案,在我省尚属首次。化工产业为何强调“绿色”?将如何培育?《方案》绘出路线图。

    为啥谋“绿”?

    助推化工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已成必然趋势

    “提起化工行业,很多人的感觉就是高污染、高耗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化工处相关负责人说,其实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化学工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化工大国。

    2018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近3万家,主营业务收入12.4万亿元,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强省无一例外是化工大省。上述负责人透露,以上各省均在积极谋划布局一批特大型石化炼化项目,通过产业链延伸,进一步壮大石化产业规模和实力。

    我省化工产业体系门类较为齐全,布局相对集中,是全国重要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和研发基地,化肥、三聚氰胺、钛白粉等产品的产能居全国前列。但是,我省化工产业存在发展不足、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工艺技术、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要高质量发展化工产业,必须向“绿色”转型。《方案》指出,随着技术进步、环境压力加大和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化学工业的绿色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其中,绿色化、环境友好成为发展方向,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是发展重点。

    如何变“绿”?

    基地+产业链+大企业,打造循环经济优化产业布局

    化工产业如何向“绿色”转型?《方案》给出施工图——未来,我省将重点打造成都、眉山、宜宾、泸州、遂宁、南充、广安、达州8个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形成石油炼化一体化、聚烯烃聚酯类深加工、天然气精深加工、盐磷化工、硫磷钛化工、高端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工新材料6个千亿级产业链,培育30户具有较强产业带动力的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形成“8+6+30”产业发展格局。

    “通过打造基地、做强产业链、培育企业,将进一步优化化工产业布局,打造循环经济,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化工处相关负责人说,将以源头减排、重点污染物治理、能源节约及能效提升等为引领,推动化工园区产业聚集,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

    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在《方案》中也得到明确。我省将聚焦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硫磷钛化工、石油化工、锂钾综合开发、工程设计咨询、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

    《方案》还按照“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对五大经济区的绿色化工产业进行布局。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将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以及高端精细化学品石墨烯及核石墨等先进碳材料。川南经济区主要推进川南传统化工转型升级,发展精细化学品、重油(沥青)加工、现代煤化工、现代氯碱化工、氟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对于川东北经济区来说,发展天然气化工以及化工新材料、杂卤石钾盐、煤炭等资源综合利用等将是重点。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则重点发展高载能化工以及钛化工、磷化工、石墨等产业。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469216
相关报告
  • 《继山东省后,江西省出台省级层面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7-09
    • 近日,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5部门印发了《促进全省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这是继山东省后,又一个省级层面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方案》聚焦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协调发展、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强化数智赋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强企育才行动等7个方面提出了20项具体任务。 江西省支持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提能升级。《方案》提出,推进九江市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创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九江市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景德镇市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赣州市氟盐新材料产业集群、吉安市氯碱和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永修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集群创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方案》要求,聚焦主导产业择优引进强链、补链项目,着力打造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化工园区。开展化工园区竞争力提升行动,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驱动力强、智慧化水平高、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化工园区。 针对具有精细化工优势的地市,《方案》明确了产业发展重点。九江市重点发展绿色智能炼化一体化、精细化学品,景德镇市重点发展功能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品,吉安市重点发展盐卤药化、电子化学品、硅基新材料,赣州市重点发展氟盐新材料,抚州市重点发展香精香料、化工新材料。 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方面,《方案》要求,石油化工行业要重点做好烯烃、芳烃利用,发展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高性能胶黏剂等,打造″PX(芳烃)—PTA(精对苯二甲酸)—PET(聚酯)—终端产品″产业链。化工新材料行业要打造有机硅单体—中间体—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终端制品应用的有机硅产业链以及氢氟酸—含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的有机氟产业链。生物化工行业要大力发展乳酸、1,3-丙二醇、戊二胺等生物基化学品,聚乳酸、聚碳酸酯等生物基聚合物等,重点打造非粮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生物基材料体系。氯碱行业要打造氯气深加工产业链和氢气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AC发泡剂、氯化钛白粉、高纯氯乙酸、己二酸等产品。 强化科技创新方面,《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化工园区建设中试基地,积极开展关键工序和新工艺中试,推动研发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石油化工行业要做好芳烃、烯烃等产品的高端化利用和研发。化工新材料行业要力争高分子功能性材料、氟醚及氟树脂开发技术以及含氟中间体的绿色制备技术、绿色降解材料生产技术等取得突破。专用化学品行业要进一步提升塑料助剂、高端涂料和新型农药、颜料、染料生产技术。氯碱行业要拓展高附加值的含氯含氢生产技术。 江西省还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石化化工企业积极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对获评省级″数字领航″的,每家奖励500万元;获评省级″小灯塔″的,每家奖励100万元;获评省级″数智工厂″的,每家奖励100万元;获得省级石化化工行业″产业大脑″的,按照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500万至1000万元奖补。
  • 《福建省出台方案加快新材料推广应用》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6-26
    • 近日,福建省工信厅等五部门印发通知,制定《福建省加快新材料推广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力争到2026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超7000亿元,其中,产值100亿元以上新材料企业超10家;培育3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和3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支撑能力、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根据《方案》,福建省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优势,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先进化工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四大先进基础材料,做优做精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锂电(钠电)新能源材料、稀有稀土新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五大关键战略材料,前瞻布局培育发展石墨烯、增材制造等前沿材料。 做大做强四大先进基础材料方面,先进化工材料以福州、泉州、漳州、莆田等地为重点,发展功能性膜材料、新型涂层材料、高性能树脂及高性能新型橡塑材料及助剂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以福州、漳州等地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用特种玻璃产品。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以福州、南平、龙岩等地为重点,发展超高纯稀有金属及靶材、键合金丝、高性能铝基结构材料和轻量化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高性能医用钛合金等。 做精做优五大关键战略材料方面,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以福州、泉州等地为重点,加快发展阻燃纤维等高技术纤维,加速研制聚乳酸纤维等生物基可降解纤维,开发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的树脂基等先进复合材料及构件。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以福州、泉州、厦门等地为重点,发展大尺寸硅片、光刻胶、高纯化学试剂以及以氮化镓、碳化硅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加快液晶、溅射靶材、光学基膜等核心基础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生物医用材料以福州、厦门、龙岩等地为重点,围绕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等领域,支持开发支架瓣膜、人工晶体等高端植(介)入产品,推动增材制造、数据芯片等技术在人体植(介)入新产品中应用。 更多推荐 来源:福州日报 ※辛苦看完文章的您在文末点一下【在看】, 这样我们就能出现在您的常读订阅号列表里,让您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动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业内人士投稿,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所有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