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的胜败取决于融合》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 张卓然
  • 发布时间:2019-10-22
  • 仍然有人否定融合的好处,但那些忽视这一趋势的人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在通往实用和无关紧要的道路上梦游。

    首先,让我们看看到底什么是融合。这一战略并不是一些电信公司正在寻求的杀手锏。这是一种融合战略,它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夺回过去一年失去的财富,也不会把传统的电信公司变成光鲜的互联网巨头形象。然而,它确实能保证企业在抵御未来日益高涨的实用浪潮时经得起考验。

    对于那些乐于成为实用型企业的公司来说,这很公平。通过数据服务的商品化可以获得利润,尽管这是一种非常不同的业务类型。但那些只专注于单一收入流而自认为可以成为增值业务的公司,却是在自欺欺人。这些公司在这里就不指名道姓了,但它们是谁很明显。

    融合是指通过提供多种服务来分层业务,并使电信公司吸引消费者的方式多样化。通过多种连通机会,越来越多的内容产品也逐渐成为一个共同的主题,但电信公司也有许多选择,这显示出一些勇气。

    根据OSS/BBS公司Openet最近的研究,73%的消费者愿意从电信公司购买更多的数字服务。这些服务的推出不仅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还增加了忠诚度。65%的受访者表示,更多数字服务的出现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与电信公司的关系更加紧密,79%的受访者表示,这将提高他们对电信公司的忠诚度。

    首先,这是一个避免可怕恶性竞争的机会。如果电信公司能够提供积极的网络体验(但在当今世界是不可能的)以及合理的价格,当然还有数字服务,理论上客户流失也会下降。但数字服务到底意味着什么?

    内容产品是最明显的开始。如果一家电信公司资金充足,这可能意味着它拥有一个内容产品部门,例如西班牙的足球转播权,不过与OTTs合作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电信公司可以成为OTTs非常有价值的合作伙伴,无论是通过他们与客户的计费关系还是通过区域内的可信链接,直接获取客户都比较困难。

    许多电信公司都在采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受客户欢迎。再次采用Openet的研究,38%的受访者会为了更好的内容产品而改变他们的服务提供商,而如果有零费率的报价提供,另外38%的受访者也将有兴趣改变。

    但内容产品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当这些合作关系变得司空见惯时,这一领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商品化。除了这些内容产品捆绑包,提供广泛的小众市场可能是下一个战场。想想沃达丰与Hatch在游戏领域的合作吧,这不会吸引所有人,但会吸引小众市场的兴趣。O2的忠诚度优先计划提供提前进入音乐场馆和音乐节的机会。这又是一个小众市场,但它会强烈地吸引一些人。

    再放眼到更远的地方,你就会看到数字世界真正的领导者。Orange和它的安全产品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在这里,连通和数字服务可以融合在一起,以吸引全新的收入。当然,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实现数字化,在连通产品的基础上实现增值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智能家居和联网汽车一样,也带来了机遇。电信公司在利用数字世界方面拥有独特的机遇,因为今天很少会有消费者不带智能手机就出门。这是与消费者直接的、持续的联系,没有多少其他行业能拥有这种优势。

    有趣的是,这些电信公司甚至不会用这些新产品来冲击自己其他产品的收入。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花在连通方面的钱与花在娱乐或安全方面的钱不同。如果你能通过捆绑服务帮助他们减少开支,这无疑是意外之喜,但要求消费者在娱乐和连通方面花钱不会降低每用户平均营收(ARPU)。恰恰相反。

    消费者想把钱花在娱乐和数字服务上,但问题是他们要把钱花在哪家公司上。

    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电信公司采用谷歌的方式开展业务。2015年,谷歌进行了一次业务重组,将两项功能划分成非常不同的业务部门。一方面,核心的搜索业务在手,谷歌知道凭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赚钱。另一方面,拥有绝缘防护性基金,用来推动使电子表格多样化的想法。

    通过这种结构,企业的一方在适当的时候才会受到另一方的影响。没有传统商业的限制,创意有机会成为它们想要成为的样子,蓬勃发展。Fi是一家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它是从研究领域产生的,谷歌的Sidewalk Labs和气球连接公司Loon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这种业务分离化发展,这些想法还能发展到目前正在实现的全部潜力吗?

    这是电信公司所面临的挑战。融合以及向数字服务提供商的演进需要内部的打乱重组。它要求管理者考虑不同的优先事项,并在与组织机构无关的领域进行投资。这意味着需要拥有前瞻性思维,要准备好助力各种具有长期抱负的想法。并且,这都需要尽快完成。

    你不一定非得是市场的开拓者,但至少要成为一个快速的跟随者。融合战略毕竟激励了用户的忠诚度,一旦尘埃落定,想要从竞争对手那里吸引有价值的后付费客户将变得越来越难。

    并不是所有的电信公司都能做到这些,并不是所有的电信公司都会相信这种融合热潮,也并非所有的电信公司都能发展地足够快。然而,分层行业的创建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顶尖的胜利者抓住了融合的机会,成为数字经济中有价值的一部分,而失败者则继续在商品化的道路上跋涉。

相关报告
  • 《西北首座“五站融合”变电站投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27
    • 12月21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首座边缘数据中心站在乌鲁木齐110千伏河南东路变电站建成投运,同时这也是西北首个集5G基站、北斗基站、数据中心站、充电站和变电站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多站融合”项目。 “多站融合”是利用变电站、供电所等电网基础设施的富余空间,建设5G基站、数据中心站、北斗基站等设施,促进闲置空间资源共享利用,通过向社会释放优质资源,助推边缘计算、5G发展。 据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信通公司专责王皓介绍,由中国电信公司搭建的5G基站,可为周边提供大宽带、低延时的信息通信服务,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供电公司提供的共享站址资源和可靠、不间断的电源,不仅能有效提升5G网络服务质量,还可以降低5G网络部署成本和覆盖进度。 变电站内还进驻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将北斗定位精度从普通定位系统的米级提升至动态厘米级或静态毫米级。据介绍,北斗基站可为电力行业提供高精度定位和授时服务,以及应急通信服务。 数据中心站高效利用场地、站房等基础资源,建成了一个具备2面数据机柜、20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站,可满足居民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需求,为乌鲁木齐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数据算力”。而5G基站及北斗地基增强基站的运用,为“数据算力”提供高效数据传输和北斗精准服务网。 门口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利用了站内最多空闲土地资源,总容量1750千瓦的充电站提供17个充电桩,有效缓解红光山区域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电动汽车服务生态圈。 下一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多站融合建设规模,联合内外部企业开展商业化运营,盘活变电站空置土地、机房等资源,为政企客户提供“电力+算力”的定制化服务,推动产业技术、产业方向和行业应用发展,加快共创统一服务能力。
  • 《中国电信5G发展路径明晰 白皮书解读“一前提三原则”策略 5G与AI深度融合》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6-28
    • 6月26日,中国电信总经理刘爱力、副总经理刘桂清,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共同发布了《中国电信5G技术白皮书》。中国电信5G发展路径明晰,其中,“三朵云”目标网络架构、“一个前提、三个原则”的网络演进策略以及5G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受到业内关注。 明确“三朵云”架构与“一前提三原则”策略 目前,5G已经进入国际标准制定和产品研发的关键阶段,面对多样的5G技术候选方案,运营商需要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据悉,《中国电信5G技术白皮书》是全球运营商首次发布的全面阐述5G技术观点和总体策略的白皮书。记者在白皮书中看到,中国电信从运营商自身业务发展、网络演进和用户感知的需求出发,完整阐述了5G“三朵云”目标网络架构,包括接入云、控制云和转发云三个逻辑域。为了更明确地引导产业链和推动5G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一个前提 三个原则”的网络演进策略:一个前提即4G和5G网络长期共存,包括4G/5G协同和固移融合的5G无线网、核心网、承载网的近期和中远期发展策略;“三个原则”即综合考虑业务需求、业务体验、技术方案的成熟性、终端产业链支持、建设成本等因素,遵循多网协同、分阶段演进和技术经济性原则,整体技术演进策略切合中国电信网络实际,可避免频繁的网络改造,降低组网复杂度,减少网络投资,同时确保用户的良好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中国电信总经理刘爱力表示,《中国电信5G技术白皮书》集中反映了现阶段对5G发展的总体技术观点,将使业界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中国电信未来的5G网络发展策略,推动器件、芯片等产业核心领域的成熟,打造合作、创新的5G产业生态圈。 闻库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中国电信在5G国际标准制定、技术研究试验和产业推动方面的重要作用,高度评价白皮书对产业生态发展的引领和指导价值。 泛网络智能 广业务生态 精智慧运营 刘爱力在讲话中介绍了中国电信5G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进程,在技术创新方面,基于自主研发与合作创新,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电信共主导5G国际标准项目及任务31项,提交国际文稿457篇;申请技术专利190项,其中143项获得专利保护。中国电信共承担了5G方面的国际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9项,其中牵头7项。在产业合作方面,2017年8月,中国电信联合产业界召开了“雄安国家骨干网暨5G创新示范网”启动会,发起了5G产业合作倡议;随后,中国电信首批启动了雄安等六城市的5G创新示范网建设,并于2017年12月开通全部5G试点基站;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中国电信在北京等12个城市开展5G规模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电信5G创新示范网的内涵。 记者了解到,为真正实现5G和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电信以业务需求为驱动,以未来5G网络架构为目标,针对5G发展中的主要挑战,提出5G网络演进策略和阶段目标,探索新的5G网络建设方案和运营模式,同时积极推动5G与垂直行业相结合的业务创新,构筑健壮的5G生态圈。在5G的创新驱动下,中国电信将进一步推动“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的内涵向“泛网络智能、广业务生态、精智慧运营”方向发展。 5G面临四大挑战 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同日,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刘桂清在2018上海5G峰会上作了题为《智能5G,智胜未来》的主题演讲,阐述了中国电信对网络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对未来智能5G网络和业务的展望。 刘桂清介绍了中国电信两年来在5G网络架构、关键技术选择以及网络演进方面的策略,并呼吁产业链各方聚焦主流技术,集中产业力量重点突破,推动全球5G发展。中国电信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AI)的发展机遇和研究成果,将AI与5G网络结合,助力企业实现网络智能化和运营智慧化;将AI与5G业务结合,为垂直行业注入新动力,助力垂直行业的转型升级;将AI与5G终端相结合,通过统一账号、智能云等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服务。 在展望5G美好未来的同时,刘桂清提出了当前5G面临的四大挑战,包括生态、模式、安全和频谱,尤其是在产业生态方面,整个5G生态需要原材料/元器件、终端、网络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垂直行业等全产业链合作,实现5G业务生态的建立和创新。同时,运营商面对新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形态,在网络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