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首座“五站融合”变电站投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27
  • 12月21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首座边缘数据中心站在乌鲁木齐110千伏河南东路变电站建成投运,同时这也是西北首个集5G基站、北斗基站、数据中心站、充电站和变电站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多站融合”项目。

    “多站融合”是利用变电站、供电所等电网基础设施的富余空间,建设5G基站、数据中心站、北斗基站等设施,促进闲置空间资源共享利用,通过向社会释放优质资源,助推边缘计算、5G发展。

    据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信通公司专责王皓介绍,由中国电信公司搭建的5G基站,可为周边提供大宽带、低延时的信息通信服务,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供电公司提供的共享站址资源和可靠、不间断的电源,不仅能有效提升5G网络服务质量,还可以降低5G网络部署成本和覆盖进度。

    变电站内还进驻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将北斗定位精度从普通定位系统的米级提升至动态厘米级或静态毫米级。据介绍,北斗基站可为电力行业提供高精度定位和授时服务,以及应急通信服务。

    数据中心站高效利用场地、站房等基础资源,建成了一个具备2面数据机柜、20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站,可满足居民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需求,为乌鲁木齐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数据算力”。而5G基站及北斗地基增强基站的运用,为“数据算力”提供高效数据传输和北斗精准服务网。

    门口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利用了站内最多空闲土地资源,总容量1750千瓦的充电站提供17个充电桩,有效缓解红光山区域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电动汽车服务生态圈。

    下一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多站融合建设规模,联合内外部企业开展商业化运营,盘活变电站空置土地、机房等资源,为政企客户提供“电力+算力”的定制化服务,推动产业技术、产业方向和行业应用发展,加快共创统一服务能力。

相关报告
  • 《国内首座五个电压等级的330千伏变电站投运》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9-02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榆林330千伏文昌 变电站 完成24小时试运行,这标志着国内首座五个电压等级的330千伏变电站顺利投运。 据悉,330千伏文昌变电站位于榆阳区大河塔镇兰家峁村,主要由榆阳330千伏汇集站新建工程、330千伏汇集站至榆横750千伏变电站输电线路工程、榆林有色220千伏电网改接工程三部分组成,站内拥有330、220、110、35、10千伏五个电压等级,包含了满足330千伏变220千伏、330千伏变110千伏的主变压器各2台,是全国电压等级最多、总体容量最大的330千伏 输变电工程。
  • 《全国最大!“零碳”变电站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13
    • 11月11日,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岛片区港湾路北侧的全国最大规模110千伏“零碳”智慧变电站——由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既济集团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EPC总承包的武汉庆云110千伏“零碳”变电站成功投运。该工程从开工到投产历时九个月,全寿命周期预计减少碳排放约34000吨。 与常规变电站不同的是,该站采用天然酯变压器、洁净空气GIS等环保电气设备,深化变电站节能设计,降低全站运行能耗,变电站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分析,把控碳排放关键环节,系统集成屋顶光伏、智能巡视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综合能效管理系统、科学岛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展厅等功能于一体,实现零碳运行,基于节能降碳新技术建设思路打造的全国“零碳”示范变电站,真正实现绿色能源转型,电力基建先行。 “我们积极响应国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下变电站智能运维和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该项目EPC总包单位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华源电力设计院变电部主任吴丽英介绍,“以零碳示范变电站为契机,创新采用了二次系统在线监测设备和智能光缆标签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思维,打造数字孪生平台将变电站一二次在线监测、智能巡检、智能辅控、智能光缆标签等系统信息进行大数据融合后在算法分析模型支撑下得出精准的设备故障诊断结论,从而大幅度提高运维处置设备异常及故障的响应能力,实现变电站智能运维、安全管控、设备状态全面感知,全力保障区域电网可靠运行,有力助推武汉电网数字化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运行期间实现“零碳”,庆云变电站的建设工程也做到了全过程绿色低碳。该变电站在建设期间,采用天然酯油主变替代传统矿物油主变、洁净空气GIS设备代替传统六氟化硫气体GIS设备,由80%氮气和20%氧气组成的洁净空气,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为0,而六氟化硫的全球变暖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23900倍。变电站按照工厂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现场组装,整个工程在建设上减少碳排放1.2万吨。 此外,庆云变电站计划二期建设中,安装屋顶光伏120千瓦、幕墙光伏18千瓦,年发电量预计达14万千瓦时,可依靠光伏发电满足自身运维用电。站内设置交流电动汽车充电桩,满足供电运维检修车辆的充电需求。全站设备均环保无害,运行期间无污染物排放,每年预计减少碳排放201吨,预计该站从建设到退役共可减少碳排放1.8万吨。 为实现对该站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监测评价,华源电力设计院技术团队在该站开发布置了碳监测及能源管控系统,可实时监测站内设备损耗、二次系统损耗和建筑损耗,统计全寿命周期减碳成果,为“零碳”变电站实施推广提供数据支撑。变电站还运用智能光缆标签、并联直流电源系统、预制光缆等新技术,共同实现变电站低碳、节能、智慧、安全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华源电力设计院四级职员徐军介绍,庆云变是全国最大110千伏“零碳”变电站,该变电站在国网典型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创新进行了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是在国网范围内具备推广应用意义的“零碳”示范变电站。“未来,我们会根据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统筹规划的变电站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推广计划,践行‘双碳’战略,助力绿色经济发展,打造零碳数字化变电站,持续推进变电站能源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