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升温加剧海平面上升, 实现“全球控温1.5℃”目标攸关生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11-22
  • 10月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韩国仁川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的话,预计全球气温在2030年到2052年间会比工业化之前的水平升高1.5摄氏度。

    作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创始机构之一,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8日也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球升温1.5摄氏度特别报告”的内容。

    2015年12月达成的《巴黎协定》中设定了双重目标: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工业革命前水平相比不超过2摄氏度,同时“尽力”不超过1.5摄氏度。

    如果能将气温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会比“升温2摄氏度”更好地避免一系列生态环境损害。

    目前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革命前上升1度左右。如果按现有速度发展,今后每1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0.2度,如果气温继续上升的话,那么到2100年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26到77厘米。珊瑚礁面积将减少7至9成。而一但全球气温上升2度,珊瑚礁将几乎完全消失。

    能否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中设定的“1.5摄氏度控温目标”将是今后数十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许多人来说“生死攸关”的大事。

    日前,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海平面收支研究组发布评估报告指出,自1993年以来,全球海平面显著上升,平均每年上升趋势为3.1毫米,并且这一上升趋势正在加速。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显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1980年至2017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17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年至2011年平均值高58毫米,为1980年以来的第四高位。

    也许这么说,你还意识不到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如果看了这张我国及周边地区海平面上升1~800米淹没地区模拟图,你还能淡定吗?

    海平面上升1米,上海和江苏受到威胁;上升4米,上海沉没,江苏大部分地区沉没;上升6米,广东,港澳开始受到威胁,开始影响山东沿海地区……

    上升50米时,包括北京、天津的华北平原大部和包括武汉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已经沉没在大海之中!

    如果全球升温不受控制,导致南北极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超过70米!

    相比大陆国家,小岛屿国家更加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8日在世界气象组织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世界范围内我们有相当一些地区比较敏感,小岛、岛国、地中海地区还有撒哈拉以南非洲,他们受到的影响最严重。

    也就是说继续升温的话,有一些岛屿国家真的会消失在海洋中,细思极恐啊!

    马尔代夫超过80%的陆地海拔在1米以下,最高处海拔仅2.4米。有研究指出,到2100年,上升的海平面将淹没整个马尔代夫。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岛国,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最高处海拔只有4.5米。从空中俯瞰,图瓦卢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条狭长海堤。每逢2~3月大潮期间,图瓦卢都有30%的国土被海水淹没。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图瓦卢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被淹没。

    基里巴斯是南太平洋岛国,平均海拔高度不足2米。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基里巴斯政府已经在考虑举国迁至大型人工岛屿。

    什么是海平面变化?

    海平面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受海洋、大气和冰冻圈变化的影响。海平面定义下,细分有“全球海平面”、“本地海平面”以及“相对海平面趋势”等等。全球海平面指的是所有地球海平面的平均高度,我们经常提及的“全球海平面上升”指的就是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趋势增加。

    本地海平面是指沿海岸相对于陆地上特定点所测量的水位高度,通常是潮汐站所测量的当地海平面高度。

    而相对海平面趋势则反映了当地海平面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趋势是诸多沿海数据应用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包括沿海测绘、海洋边界划分、沿海区域管理、海岸工程等都会用到这一指标。

    每年的3-4月之间,我国会出台上一年度的《中国海平面公报》。《公报》涵盖了海平面监测、分析预测、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及评估等业务化工作成果,《公报》由概况、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海平面变化及影响,海平面与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应对策略等部分组成。

    小知识“海拔”都是怎么测出来的?

    中国于1956年规定,以青岛验潮站观测所得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面,称为青岛平均海面或黄海基准面。中国地形图上所指的海拔高度,就是从这个海平面起算的。

    应对海平面上升,南海分局在行动

    按照上级的部署安排,南海分局所属的南海预报中心多年来参与华南海域海平面的预报和观测工作,近年来更是与华南各沿海地市加强合作,先后参与完成了《深圳市海平面调查技术报告》、《江门市海平面变化及上升影响评估》等工作,也广泛参与了广州市、东莞市的海平面调查评估工作。

    海平面调研工作主要包括:重点堤防勘测、地面沉降观测、岸线侵蚀勘测、岸滩下蚀勘测、海水倒灌调查、海水入侵调查、重点台风影响分析等。从调查区域上划分,又可分为:重点区域实地调查和典型事件跟踪调查。

    就华南沿海地市来说,海平面调查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准确掌握各个沿海地市未来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为政府长远的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撑;也可以利用调查结果,有效的进行潮位预报和台风风暴潮灾害预警,为近期甚至短期的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针对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在对华南沿岸地市进行海平面调查的过程中,南海分局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近海工程(海上平台、人工岛等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重点经济区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2严格控制和规划地下水的开采,并在围填海区域内严格控制密集型高层建筑群的建设,以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减弱海平面上升速度;

    3对沿海湿地加大保护力度,拓展人工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的面积,强化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修复目前已经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减缓海岸侵蚀,提高自然防御能力;

    4根据沿海地区海堤的特点,对重点海堤和全部的泥堤加高加固;

    5针对不同海岸类型制定适宜的防护措施(植树造林、新建堤坝等),实施有效管理;

    6加大海洋(海平面、海洋灾害)观测网建设,为综合评地市沿海海平面变化对其相关海洋灾害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7进一步加大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专题研究;加大海洋防灾减灾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相关报告
  • 《过去海平面上升的证据》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09-09
    •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在沿海洞穴中保存的证据,说明在地球比前工业时代温暖 2~3 摄 氏度的三百多万年前,海平面比现在高出 16 米。他们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和预测气候变暖导 致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海平面上升是冰盖融化的结果,比如覆盖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盖。然而,在气候变暖的 过程中,海平面会上升多少,上升速度有多快,这是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回答的问题。“受温 度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约束模型,关键取决于过去海平面的实际测量值,”Polyak 说。“这项 研究为上新世期间的海平面高度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数据。” 南佛罗里达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 Bogdan Onac 说:“我们可以利用从过去温暖时期获得的 知识来调整冰盖模型,然后用冰川模型来预测未来冰盖对当前全球变暖的反应。”该项目的重 点是洞穴沉积,称为洞穴沉积物。每当古老的洞穴被海平面上升淹没时,沉积物就形成在咸水 和洞穴空气之间的界面上沿海洞穴中。 在上新世期间的一个关键区间是皮亚琴季中期暖期,大约在距今 3.264~3025 万年前,当时 的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2~3 摄氏度。 这段时间也标志着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最后一次与今天 一样高,为当前人为变暖的未来提供了重要线索。” Onac 说。 该研究发现,在此期间,全球平均海平面高达 16.2 米(不确定范围为 5.6 至 19.2 米)。这 意味着,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稳定在目前的水平附近,全球平均海平面仍然可能升高。事实 上,由于温度升高导致海洋体积增加,它可能会上升得更高。“考虑到目前的融化模式,海平 面上升的程度很可能是由于格陵兰岛和南极西部冰盖的崩塌造成的。” Dumitru 说。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南极降雪减缓了上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12-14
    •   根据英国《自然·气候变化》11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通过构建百年来的数据,发现南极降雪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减缓了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率。这一发现凸显了南极冰盖在调节海平面的长、短期变化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全球海平面正在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较温暖的海水占据了较大的空间,且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加剧,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海平面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致使风暴潮强度加剧频次增多。据此前的研究结果,全球气候变暖可导致未来100年至200年内海平面上升至少1米。  但是研究人员发现,降雪变化可以进一步调节海平面,因为降雪会影响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存储”的冻水量。  此次,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科学家布鲁克·麦德雷和伊丽莎白·托马斯,利用冰芯记录重构了1901年至2000年南极的积雪情况。研究人员发现,就整个南极洲平均而言,20世纪的降雪量有所上升,他们认为这与气温上升有关——气温上升使大气中的水分含量增加。  研究人员认为,降雪量增加使1901年以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幅度缓解了10毫米左右。但是作者提醒,降雪带来的冰增量约为海洋驱动的冰损失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降雪无法完全缓解目前以及未来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相关的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