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公布《2021年贸易议程》,涵盖气候、供应链、对华贸易政策等重要议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 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21-03-05
  • 3月1日,USTR向国会提交了拜登的《2021年贸易议程》。《2021年贸易议程》阐述了美国政府2021年9大贸易政策重心。一是针对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美国将扩大国内疫苗和医疗设备的生产能力;二是保护工人利益,美国将在贸易协定中纳入新劳工标准、打击强迫劳动;三是应对气候变化,美国将设立边境碳调整税、加强可持续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四是针对促进种族平等,美国将研究贸易政策对不同族裔的影响;五是对华贸易,拜登采取强硬态度,寻求在钢铁、铝、光纤、太阳能等关键行业与盟国合作抵制中国;六是针对联盟关系,美国将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建立基于民主价值观的数字经济国际规则;七是针对农业生产者,美国将为美国农民、渔民等扩大全球市场以减轻贸易战的影响;八是审查现有贸易计划以促进全球经济公平增长;九是加强关于劳工和环境标准等贸易协定的多边执法。

  • 原文来源:https://ustr.gov/sites/default/files/files/reports/2021/2021%20Trade%20Agenda/Online%20PDF%202021%20Trade%20Policy%20Agenda%20and%202020%20Annual%20Report.pdf
相关报告
  • 《极端气候和贸易政策是小麦价格峰值的主要成因》

    • 来源专题:气象农业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7-05-27
    •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世界市场上的小麦价格峰值主要是由于诸如干旱引起的产量震荡。美国农业部对全球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些震荡由于储存水平低下以及保护性贸易政策而加剧。与以往普遍的假设相反,股票或商品市场上的炒作以及为了生物燃料生产的土地利用都不会对过去四十年的年度小麦价格变化产生决定性影响。 研究人员开发并应用了一个相当简单的小麦市场计算机模拟。通过将结果与过去几年的观察数据进行比较,科学家验证了计算机模拟符合现实。重要的是,存储的供应和需求因素也是基于现有的市场数据而被集成在这些计算中。模拟模型可以应用于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下未来小麦价格波动的评估。研究有助于了解如果想限制未来的食品价格高峰,除了提高生产力以外,还可以设法仔细调整贸易政策和储存能力;二是如果要限制全球天气极端的风险,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来稳定气候是关键。 论文信息:The role of storage dynamics in annual wheat pric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17; 12 (5): 054005 DOI: 10.1088/1748-9326/aa678e
  • 《贸易战停止!中美双方将在能源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1
    • 终于,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博弈,中美新一轮磋商结束了。中美随后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虽然不长,但信息量还是非常大的。 可以确定,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不打了!这对双方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重要时刻。 贸易战没有赢家。自特朗普政府实施“232措施”、启动“301条款”调查以来,世界对中美两大经济体可能陷入贸易战深感担忧,“不想打”“不要打”的理性声音不绝于耳。 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其本质是合作共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对能源、高技术产品、农产品等方面有着强烈需求,而美国在这些领域拥有一定优势,对中国而言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比如,中国从美国进口油气,既是我国天然气缺口的有益补充,又有助于我国获取相关开发经验,提升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议价权。“十三五”规划和十九大报告中均指出,要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美方而言,美国可借助这一对华大宗商品出口,降低对华贸易逆差,同时刺激就业,助力经济发展。此外,中美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与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未来在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进程中将发挥核心作用。 再看农业。中美两国农业合作起步最早、最有成效,也是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之一。随着中国人口从1950年的5.5亿增至近14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交通建设用地增加, 中国市场对农产品和农业技术有着巨大需求。由于自然禀赋优越,美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高,而且规模经营,具有稳定的供应能力。中美扩大农业合作,将有助于我国优化食品结构,实现食品进口多元化布局,并改善保护耕地,实现部分地区休耕,其结果是惠及两国人民。 中国扩大进口,并非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迫于外界压力,而是推动国家长远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市场行为和时代选择。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不断扩大,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不但从美国买东西,也从全世界广泛进口不同类型的产品。今年11月,中国将举办第一届进口博览会,迄今已有80多个国家报名参加。很多人想把东西卖给中国,使得中国市场变得有高度竞争性。如果想要在中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本身还要让中国人民高兴。如果中国人民不买,不管提什么要求,都是没用的。 中美双方互有利益诉求,难免存在各种分歧,也会有新问题出现,对此不必感到意外,关键在于保持冷静,以对话协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对抗的方式让问题激化甚至失控。有长期从事美中关系的美国前官员指出,对于任何关系的发展,一走了之的任性态度都不会产生建设性作用,家庭关系如此,国家间关系同样如此。过去几十年来,中美两国在不同领域建立起了有效沟通管道和对话平台,这对于两国管控分歧、确保双边关系不偏离合作共赢的主航道发挥了关键作用。此次磋商取得积极成果,正是对中美关系发展这一重要经验的再一次认可。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并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并强调这些重大举措要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中国经济改革在全面提速,通过扩大市场、扩大开放,促进国内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过去40年成功的重要法宝,未来也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