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企业都在做清洁机器人,谁更胜一筹?》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4-13
  • 疫情发生以来,机器人的应用受到了更多关注。在近期的复工复产中,机器人在工业制造、物流配送、餐饮零售、安防巡逻、清洁消毒、康复保健等领域的价值也得到进一步凸显。其中清洁机器人承担了清洁消毒等工作,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可能。

      目前,市面上的清洁机器人集成了多种前沿技术,如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超声雷达、红外传感器、碰撞传感器、液位传感器、WIFI、4G、GPS等。这些技术确保清洁机器人能够准确稳定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清洁地面。

      高仙机器人

      医用清洁机器人

      高仙机器人在此次疫情抗战中投入了总价值超300万的设备到疫区中心,与一线医护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防线。

      高仙机器人采用医院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用消毒水对地面进行擦拭消毒,可将病毒密度降低到千分之一。无人驾驶降低人员感染风险,路径规划保障洗地消毒均匀全面,而且自动巡航洗地消毒不必驱散人群,同时使用清洁机器人消毒能够节省2到3人的人力。

      基于全场景移动全栈技术,高仙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自2014年发布以来不断在真实落地场景中迭代,敲开了23个国家地区大门,实机交付至300+客户,全线产品运行里程超500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125圈,广泛覆盖超市卖场、交通枢纽、写字楼、医院康复中心、酒店、工业物流车间、智慧园区等应用场景。

      智行者

      蜗小白无人驾驶清扫车

      无人驾驶清扫车蜗小白集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于一体,实现自主作业。清扫车脱离人工操作,自主在路面上完成清扫、洒水、垃圾收集等工作。蜗小白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清洁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让清洁更智能。

      女娲机器人

      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

      女娲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集激光及视觉导航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AI智能环境感知和清扫技术、AI垃圾识别技术、云平台和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应用于一身。基于核心系统,该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能够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以及完成环卫清洁工作,通过自动识别不同地面和场景,提前规划清洁路线,能够解决复杂的清扫环境的环保作业问题,并且机器人在操作中能够感知并绕过沿途的障碍物。一台机器人相当于6-9个清洁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真正做到解放劳动力,高效完成现代化城市的环卫清洁工作。

      禧涤智能

      商用清洁机器人triooo

      禧涤智能推出了一款地面宽度约(66厘米)、高约(84厘米)的白色圆锥型机器人triooo。

      triooo采用了工业级高精激光雷达为主要传感器的SLAM解决方案,集合了超声避障传感器、防跌落传感器、沿边传感器、橡胶安全防撞传感器、30万点云3D相机等先进设备,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导航和团队自主研发的清洁路径规划算法,能够实现精准的清洁路线规划。作业时,triooo头部结构会闪烁光源,正常情况为常亮白光,避障时闪烁粉色光源,如需加水或需维护时,其头部就会闪烁红光,以便工作人员在远处可以及时发现。

      科沃斯

      清扫消毒机器人

      科沃斯商用机器人特别推出“城市版清扫消毒机器人”——全新室外清扫消毒一体化机器人。集清扫保洁和喷雾消毒于一体,该机器人总体尺寸小,作业机动灵活,噪音小,绿色无染,能够自如穿行社区楼栋、背街小巷等区域进行清扫保洁和防疫消毒作业。

      该机器人采用多线激光雷达、超声波和惯导多传感器融合,机器人可自主规划工作路径及时间,移动式多点消杀,针对高危区域可进行重点消杀。

      科沃斯商用防疫清扫机器人专为小区、园区、辅路等场景设计,可实现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无缝切换双模式作业,按需切换驾驶模式,减少户外作业时的病毒传染风险。

      酷哇机器人

      智能驾驶环卫清扫消毒机器人

      酷哇智能驾驶环卫清扫消毒机器人具有机动灵活、多模式消毒作业的特点,可以深入居民社区作业,对垃圾箱、垃圾中转站、座椅、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进行冲洗消毒,并可使用手持喷枪对垃圾桶内等难点进行定点冲洗消毒。同时还具备智能无人驾驶功能,可以开展智能化、机械化作业,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可以保障环卫作业人员的安全。

      达闼科技

      云端智能清洁机器人

      达闼云端智能机器人在狭窄走廊也能灵活转向,避免困在某个角落或者忽略某些狭窄区域清洁。达闼云端清洁机器人还具有2CM越障能力,保障机器人可以轻松越过地毯、地面压条、电梯台阶等,公共区域运行无障碍。

      由于云端智能架构的支持,机器人可完全脱离人类的监控。云端清洁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电梯,灵活避让行人,实现跨楼层清扫,在这个过程中无需人类介入。为了保证安全,机器人配备了融合雷达、超声波和深度摄像头数据的避障算法,并且特别地对行人、楼梯口、玻璃门进行深度优化,保障机器人在公共区域使用的安全性。

      真机智能

      真机青道夫MINI-轻量级商用清洁机器人

      真机青道夫MINI-轻量级商用清洁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医院、商场、大街、广场等公共空间进行环境清洁,除常规的地板清洁外,它还可以对空气进行净化,实现地面和空气的联合管控,单台清洁机器人每日清洁里程超10000平方米。

      该款已经迭代至第4代,六轮设计,承重30千克,速度可达8-10千米每小时,单次续航可达12小时以上,可夜间工作,定位精度1-3厘米,爬坡35°倾角。实现规模化量产,完成了L4级别200000公里运营。依靠后台通信,可实现自主上下电梯。通过“玄机”清洁大脑,形成智能清洁和智能规划,构建了无人清洁局部网络。真机青道夫mini的核心功能包括自主移动,原地转向、3D环境感知、多单并发、语音交互、室内外兼容、实时视频监控、防水防尘保温等。此外,除却清洁功能,真机青道夫mini也可进行智能导引和巡逻。

      博鹏智能科技

      无人驾驶清洁机器人

      2月27日,博鹏智能“萌小白”无人驾驶清洁机器人率先在广东省中医院及各分院全面投入使用,为广东省中医院提供日常清洗、消毒、杀菌服务。“萌小白”能够助力疫情隔离,迅速、准确地完成无人化清洁和消毒杀菌工作,降低清洁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这款新型无人驾驶清洁机器人搭载了超灵敏的自动避障系统,机器可以敏捷地躲避障碍,及时"刹车"或"绕行",并及时恢复前进。一边移动一边清洗和消毒,适合使用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机场、医院、商场、超市等场所进行清洁作业。

      普诺思博

      清洁消毒机器人

      2月13日,大白清洁消毒机器人首先在北京地坛医院投入使用。

      大白清洁消毒机器人清扫覆盖范围每小时1000~1500平方米,一次加满消毒液的消毒覆盖范围可达4000~6000平方米。由于机器人的旋转半径小,在医院科室之间的狭窄走廊也能灵活运行、转向,能够对清洁工人容易忽视的死角进行高效清扫、喷雾消毒液。

      天策机器人

      清洁机器人

      天策清洁机器人可通过自主导航、避障,自主进行消杀清洗地面作业,降低人员感染风险,优越的路径规划保障消杀清洁均匀全面。此外,机器人相较人力效率更高,每小时可以完成3000平米的有效消杀清洁能力,单次充电可以消杀清洁18000平米,更能确保消杀的彻底性和人员安全。各医院后勤保洁部门的负责人不断感叹机器人为他们省了不少的工作量。

      博智林机器人

      清洁机器人Bijing C200

      清洁机器人Bijing C200是博智林机器人自主设计的一款基于先进SLAM导航技术的公共空间清洁机器人,可实现自主避障、呼梯、补水排污、充电等功能的无人化操作,并根据预设的工作路径完成清洁任务。该机器人可以很好地提高保洁效率,降低保洁成本,提升用户满意度,是一款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公共空间清洁机器人。在防疫工作中,其无人化操作的特点还能在特殊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各社区物业。

      深兰科技

      AI消毒清洁机器人

      深兰科技将无人驾驶技术与传统消毒、清洁行业的经验相结合,重新设计和定义杀毒清洁行业设备,并实现智能化,AI化。该机器使用激光SLAM和视觉SLAM结合的技术、实现高精地图建立、自主消毒清洁路径规划以及智能避障,实现室内复杂场景下高效运营。通过AI科技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消毒清洁,其中大功率紫外线灭菌、消毒药水的雾化喷洒以及地面消毒清洁是区别于市面上传统设备的最新亮点技术。

      爱尔威

      大型清洗机器人

      爱尔威大型清洗机器人采用激光SLAM室内导航技术,融合多传感器实现自主导航自动规划路径、实时避障检测,先进的软硬件技术,采用柔性化管理算法,不仅控制AGV导航,还能控制机械臂清洗,自动加水和充电,多台机器人协作运行,安全而且高效。
    文章链接:智能制造网 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123634.html

相关报告
  • 《RNAi vs 反义RNA颠覆对决:治疗hATTR淀粉样变性,谁更胜一筹?》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7
    • 近日,该公司宣布,Tegsedi治疗遗传性ATTR(hATTR)淀粉样变性的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NEURO-TTR的最终结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Tegsedi治疗组在共同主要终点改良神经病变损害评分(mNIS+7)和Norfolk QOL-DN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经历了早期、持续、非常显著的获益。此外,Tegsedi治疗组有相当多的患者在2个共同主要终点评测的疾病症状方面相对基线表现出改善。Tegsedi显示的临床益处与甲状腺素(TTR)蛋白的大量降低有关,这是hATTR淀粉样变性的内在病因。该研究的详细数据见昨日出版的NEJM文章:Inoterse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h Tegsedi是一种反义核苷酸药物,可抑制TTR蛋白(包括突变型和野生型)的生成,TTR的异常形成和聚集导致TTR淀粉样沉积,这是hATTR淀粉样变性的根本原因。目前,Tegsedi正在接受美国、欧盟、加拿大的监管审查。在美国,FDA将于2018年10月6日做出最终审查决定,此前FDA已授予Tegsedi孤儿药资格和快速通道地位。在欧盟,CHMP已发布了推荐批准Tegsedi的积极意见,用于伴发第1阶段或第2阶段多发性神经病变的hATTR淀粉样变性成人患者,预计未来2-3个月将获得欧盟批准,此前EMA已授予Tegsedi孤儿药资格。 用药方面,Tegsedi具有每周一次、自我皮下注射的便利性。Tegsedi在治疗hATTR淀粉样变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益风险,患者神经病变和生活质量方面获得实质性改善,并与TTR突变类型、疾病分期或心肌病存在均无关。 昨日,RNAi疗法开发领域的领军企业Alnylam公司的RNAi药物patisiran治疗hATTR淀粉样变性的III期临床研究也发表在同一期的NEJM期刊上。疗效数据方面,patisiran与Tegsedi相比更胜一筹,如下所示。patisiran是一种静脉注射药物,每3周一次静脉输注,Tegsedi则具有自我皮下注射的便利性,但需要每周注射一次。此外,patisiran还能够显著改善心肌病。 hATTR是一种罕见的进展性、系统性、致死性遗传性神经疾病,是由于TTR淀粉样蛋白异常形成和聚集并沉积在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包括周围神经、心脏、肠道、眼睛、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甲状腺和骨髓。在这些组织和器官中,TTR淀粉样沉积物的逐渐积累会导致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常对患者生活的多个方面有致衰性作用。hATTR淀粉样变性患者常表现混合表型,并经历多发性神经病和心肌病的重叠症状。患有多发性神经病症状的hATTP患者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患者不需要步行辅助,第2阶段患者需要步行辅助,第3阶段患者依赖轮椅。 最终,hATTR淀粉样变性会在症状发作的3-15年内导致死亡。目前,hATTR淀粉样变性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还没有疾病修饰药物获批。据估计,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万例hATTR淀粉样变性患者。
  • 《日本机器人产业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4-22
    •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机器人领域进行大量的人、财、物投入,推动了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机器人正逐渐被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类场景之中。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根据应用场景,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其2018年10月的研究报告显示,日本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早,其机器人在市场规模、行业应用以及技术水平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情况对我国发展机器人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日本机器人产业助力工业4.0   机器人是指采用传感器、智能和控制系统以及驱动系统三种基本技术的智能机械系统。日本机器人在传统制造业,以及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护理、医疗、基础设施和灾难响应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机器人不断深度融合、先进人才培养等举措的积极推进,智能机器人正为工业4.0进程注入新活力。   ——工业机器人   日本机器人产量逐年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生产国。世界约60%的工业机器人来自日本制造商。日本机器人协会统计,2017年日本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3.4万台,同比增长34%,生产总值约82亿美元,已连续四年上升。   日本国内机器人市场内需增速缓慢,出口量增长迅速。虽然日本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机械产业大量运用机器人进行作业,但由于日本制造基地逐渐转移至海外,造成外需扩大。2017年工业机器人出口同比大幅增长31.1%至61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的出口量将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2023年出口量将达到92亿日元。机器人行业的国内需求与总出货量(国内需求量 出口量)的比率处于持续下降状态。(见图1)   日本工业机器人国际市场稳步增长,东南亚市场将迅速扩张。2017年,由于全球面向智能手机和电视的有机电子显示器的需求以及北美、欧洲、中国等主要国家对自动化的强烈需求,工业机器人国际需求量比2016年增长21.0%。2018年的中国市场,尽管出现了苹果手机销售疲软、半导体相关投资调整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但中国机械化进程坚定且需求还会继续增加。在北美和欧洲的主要地区,预计在金属加工、食品和通用机械等主要行业(包括汽车零部件行业)工艺之间的装配和转移等机器人的应用及使用范围将会扩大。总体出口市场前景良好。随着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东南亚地区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会增加。(见图2)   日本机器人正与AI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互联,加快工业4.0进程。例如日本川崎重工、fanuc(发那科)等公司已经开始结合AI技术进行机器人操控,在多次尝试后,机器人工作精度越来越高,最终脱离人工控制可以全自动进行作业。   ——服务机器人   日本服务型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业,在金融、旅游等行业催生新的服务模式。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为490亿美元,2035年为910亿美元,其中服务型机器人将占约51%,为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的两倍。   医疗看护机器人需求量大,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日本社会严重老龄化,出生率逐年下降,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数据,2025年日本护理人员的供需缺口约为38万人。在缺乏人力资源的背景下,日本迫切需要大量医疗护理机器人。松下公司在2013年推出了自动运输机器人“HOSPI”,可在医院自动运输药物、样品等。在人手不足的周末以及夜间使用最为频繁,试用初期的5台机器人在一个月进行了上千次准确无误的运送工作,获得试用医院的信任。目前新加坡的医院已引入4台HOSPI机器人。   旅游、餐饮业广泛应用机器人进行辅助服务。日本旅游业市场发达,交流机器人可以缓解餐饮业、旅游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例如软银推出的“Pepper”以及夏普推出的“Robophone”等低价机器人已被2000余家企业采用,总台数超过1万台,活跃于各个线下店铺,为到店客人提供接待服务。在旅游业中,服务型机器人多被用作前台接待、搬运工以提高业务效率。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加速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相继推出“863”计划等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并从人才、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积极扶持和推动。当前,我国机器人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各类机器人新产品不断涌现,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中国机器人产业集聚进程加快,全国已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沈哈和成渝等几个机器人研发制造中心。   工业机器人国产速度加快,市场活跃,企业机器人普及率有待提高。2017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68.1%,销售台数增长67.7%,继续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而在机器人使用方面,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制造、家用电器制造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工厂利用率低,工业机器人普及率虽在世界平均值之上,但相较韩国、日本、德国等还有一定的差距。   服务型机器人相关企业稳定增长,机器人种类多样性发展。2017年,中国新增服务型机器人相关企业238家,同比增长25.9%。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自动化水平有所提高。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活动最为活跃,其次是清洁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   日本机器人产业带来的启示   与日本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存在核心技术缺失、市场占有率低、标准缺失等问题,需从技术创新、市场应用、标准制定等方面加以引导和推动。   一是加快机器人核心及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强化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强高端机器人技术攻关,实现核心零部件、控制应用系统和制造工艺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全面提升我国机器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是拓展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推动机器人示范应用类项目实施,加快产业智能化布局,特别是在新零售、康复医疗以及教育等极具潜力的市场领域;加快机器人操作及维护等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促进小企业对于机器人的使用。   三是建立完善机器人标准体系及检测认证平台。加强我国机器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加快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构建和完善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在国际机器人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