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8年SCI影响因子报告发布》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dingxq
  • 发布时间:2018-07-19
  • 6月26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发布2018年《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据悉,最新版的JCR共涵盖了来自80个国家/地区、234个学科的11,655种期刊;其中,共有276种期刊第一次被收录。

    今年,Ca-Cancer J Clin蝉联榜首,影响因子突破200大关,达244.585(去年同期为187.040);NEJM也保住了“亚军”位置,影响因子上升至79.258(去年同期为72.406);LANCET荣登榜单第3位,较去年上升2个名次,影响因子达53.254(去年同期为47.831)。

    除前三甲外,进入前十的杂志还包括:

    第4名:CHEMICAL REVIEWS(名次较去年未有变动,影响因子上升至52.613)

    第5名:Nature Reviews Materials(新晋10强,影响因子为51.941)

    第6名: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较去年名次下降3位,跌出前三甲,影响因子下降至50.167)

    第7名:JAMA(名次较去年未有变动,影响因子上升至47.661)

    第8名:Nature Energy(新晋10强,影响因子为46.859)

    第9名:NATURE REVIEWS CANCER(新晋10强,名次较去年上升了8位,影响因子上升至42.784)

    第10名: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新晋10强,名次较去年上升了1位,影响因子上升至41.982)

    Nature、Science、Cell分别排在第11、13和25位,对应的影响因子为41.577、41.058、31.398。其中,Science杂志名次上升了3位,去年同期影响因子为37.205;Nature、Cell两大期刊虽然排名都有下降,但影响因子较去年均有所上涨(Nature去年同期影响因子为40.137;Cell去年同期影响因子为30.410)。

    去年位列TOP10但今年被挤出10强的杂志除了Nature(去年第10、今年第11)外,还包括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去年第6、今年第20)、NATURE BIOTECHNOLOGY(去年第8、今年第19)和NATURE REVIEWS GENETICS(去年第9、今年第12)。

    2017年进入TOP100的中国期刊Cell Research,今年影响因子为15.393,较去年相比有所下滑,排在第108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JCR的公正性,今年有20种期刊被警告并且不公布其影响因子。

    关于JCR

    JCR建立在引文索引核心数据之上,是了解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等衡量期刊年度表现指标的首要资源。JCR中的引文数据和引文影响力指标涉及Web of Science中的九千多万篇文献。

  • 原文来源: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4481955348890238&wfr=spider&for=pc
相关报告
  • 《Clarivate发布2025年期刊引证报告》

    • 来源专题:科技出版市场动态监测
    • 编译者:崔颖
    • 发布时间:2025-07-23
    • Clarivate Plc发布2025年更新版《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恰逢该年度报告发布50周年。JCR收录了一系列高质量期刊,并按学科领域进行排名,为学术机构、科研人员和出版商提供了综合性资源,助力其评估期刊在全球研究格局中的重要性。 只有达到纳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质量标准的期刊,才会被收录进《期刊引证报告》,以确保用户能够信赖其中提供的信息和描述性数据。这份年度报告包含一系列出版商中立的数据、指标和分析,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期刊表现,其中包括广受认可的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JIF)和期刊引证指标(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 2025年版报告重点关注研究诚信,旨在提供一个可靠工具,用于评估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2025年《期刊引证报告》主要亮点: ·JCR收录了254个学科领域共计22,249种期刊的数据; ·其中超过6,200种为金色开放获取期刊; ·来自111个国家的学术期刊获得认可并拥有期刊影响因子,包括14,591种自然科学期刊、7,559种社会科学期刊,以及3,368种艺术与人文科学期刊; ·618种期刊首次获得期刊影响因子; ·在计算期刊影响因子的分子时,本年度报告剔除了来自撤回内容的引用及被引用,确保撤回文章的引用不会计入期刊影响因子的数值。但撤回文章仍会被纳入文章数量统计,以保持透明度和问责性。该政策影响1%的期刊。 Clarivate的Web of Science高级副总裁兼主编Nandita Quaderi表示,“我们既坚守自身传统,又能适应学术环境的变化,对此深感自豪。在庆祝JCR发布50周年之际,我们秉持创始人Eugene Garfield的愿景,同时展望未来,坚定致力于维护科学记录的完整性,继续朝着构建更公平、透明且可信的学术生态系统迈进。”
  •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发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5-10
    • 5月6日开幕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国家网信办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这是第二次发布关乎数字中国建设的报告,和2017年发布的报告相比,不难发现信息化建设水平、各地信息服务能力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多重新亮点,越来越多的新晋上榜城市让我们看到,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新兴城市赶超向前的最强动能。 数字经济规模日益扩大电子商务尤为突出 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而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2017年年底的数据为网民规模达到7.72亿, 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2017年的29.16万亿元增长了6.85%左右。其中,网络零售额的增长更进一步证明数字经济的强大动能:2017年网络零售额为71751亿元,2018年则达到9万亿元,这一变化也可以从电商平台重点大促节日的成绩单直观感受到,2018年“双11”全天成交额为2135亿元,2017年则为1682亿元,高额增长也侧面反映出2018年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驱动和高质量发展。 多地驶入信息高速路信息惠民落到实处 2018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天津、重庆、湖北、山东等地方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数排名前十位。 2017年报告中的结论稍有不同,为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天津、重庆、四川、湖北等10个省(市)。 新晋上榜的山东省于2018年发布了《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并明确12个重点产业方向,其中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智能家居、量子通信、VR、区块链等位列其中,同时也联合高校、ICT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研究院、智库、专业联盟和产业园,集合“产学研商用”各方力量抢占信息产业发展高地。 2018年信息服务应用指数排名前十位的为浙江、江苏、北京、福建、广东、上海、四川、江西、山东和安徽, 2017年报告中,福建、浙江、北京、广东、重庆、宁夏、江苏、山东、上海、山西等10个地方位列各省(区、市)信息服务应用指数排名前十位。 相比而言,新晋上榜的地区较多,四川、江西、山东和安徽均在2018年大幅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这与另一项指数——信息技术产业指数的变化存在某种程度关联。该指数的两年对比中可以发现,重庆是新晋进入前十名的城市,福建和北京均有位次上的上升,这代表信息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贡献较大,以上城市对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产业发展较为鼓励,也形成多个产业聚集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直接为信息惠民提供支撑,也是服务型城市提高民众口碑的关键。 同样代表信息惠民能力还有“信息基础设施指数”,两年对比来看,宁夏为新晋进入前十名的地区,辽宁、重庆的排名均有上升。这代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在更多城市提速建设,比如宁夏在近年来就加紧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数据共享和电子政务、便民服务推广度,同时形成全国首部智慧城市建设地方法规,这都是更多信息化建设、数字经济正在发展中的城市可以借鉴之处。 在各地信息产业和信息惠民指数不断上升之后,区域经济也呈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亮点地区。长三角地区完成我国首个跨四城5G视频通话,聚焦园区、廊圈带促进产业资源自由流动。京津冀三地签订信息化协同发展协议,共建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共享合作。雄安新区则吸引大量北京创新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疏解转移。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规划的世界级湾区,2018年内建设智慧城市群,并加快粤港澳互联宽带扩容,在三地信息资源共享上创新模式,也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的新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