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铟黄铜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达12.25%》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14
  • 日本国家先进工业科学和技术研究所 (AIST) 的科学家制造出一种基于无铟黄铜矿(CuGaSe 2或 CGSe) 吸收剂的宽带隙薄膜太阳能电池。CuGaSe 2的能带隙为 1.7 eV。迄今为止,它已用于填充因子和开路电压有限的太阳能电池。该研究的主要作者 Shogo Ishizuka告诉《光伏》杂志:“我们利用了可以同时实现高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值的技术。”“我们的宽能带黄铜矿电池可用于串联装置的顶部电池应用。”研究小组强调,在之前的研究中,在 CuGaSe 2薄膜中加入铝 (Al)会导致太阳能电池性能下降而不是提高。然而,研究发现,在CuGaSe 2薄膜的背面区域加入极少量的铝 (Al)可有效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和效率。“这一结果主要归因于背面场 (BSF) 的形成,从而增强了少数载流子的收集,”研究小组表示。学者们用涂有钼(Mo)的钠钙玻璃(SLG)基板、背接触、无铟黄铜矿吸收层、110纳米硫化镉(CdS)缓冲层、氧化锌(ZnO)窗口层和栅极电极构建了该电池。通过标准测试条件,科学家发现,冠军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12.25%,开路电压为0.959V,短路电流密度为17.64mA cm –2,填充因子为72.5%。“这项研究展示了超过 12% 的光伏效率,这在 Ga 基(无 In)宽禁带黄铜矿太阳能电池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Ishizuka说道。“含 Al 的 CuGaSe 2薄膜器件在空气中很稳定,即使没有保护密封,数周内器件性能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该结果得到了日本电气安全与环境技术实验室(JET)的验证。该设备是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铝诱导背面场效应提高无铟宽带隙黄铜矿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效率”中介绍的。研究团队在谈到未来工作方向时表示:“对于不同 Al 和 RbF 供应时间和数量的不同组合,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包括在第二阶段检查 RbF 供应的影响。”“这些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可能进一步提高光伏性能。”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zh-cn/shortnews/eOgjYQpy.html
相关报告
  • 《新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25%》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01
    • 德国和比利时的研究人员携手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铜铟二硒化物(CIS)串联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5%,为迄今同类产品最高值。这款太阳能电池柔韧轻便,用途广泛,有望应用于车辆、便携式设备和可折叠设备内。最新研究刊发于美国化学学会下属《ACS·能源快报》杂志。 钙钛矿是一种拥有特殊晶体结构的新型材料。过去10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展迅速,其光电转化效率可与久负盛名的硅太阳能电池相媲美。 两个或多个电池堆叠使用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如果堆叠的每个太阳能电池能有效吸收来自太阳光谱不同部分的光,则可以减少固有损耗并提高整个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多才多艺”,已经成为堆叠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翘楚”。使用钙钛矿和硅的串联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达到29%以上,大大高于单独使用钙钛矿(25.7%)或硅(26.7%)制成的电池。 在最新研究中,由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马科·普雷西亚多博士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成功生产了钙钛矿/CIS串联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最高为24.9%,为此类技术迄今最高光电转化效率。 研究人员称,将钙钛矿与铜铟二硒化物或铜铟镓二硒化物等其他材料结合,有望催生柔韧而轻便的串联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不仅可以被安装在建筑物上,还可以安装在车辆和便携式设备上,甚至可以折叠或卷起储存,并在需要时延伸,例如安装在百叶窗或遮阳篷上,遮阳的同时也可发电。 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证明了钙钛矿/CIS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潜力,为未来可能将效率提高到30%以上铺平了道路。”
  • 《美国高校研发更薄、效率更高的太阳能电池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9-16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萨穆里分校工程学院的科学家刚刚发现了一种制造更薄但效率更高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比现有太阳能电池和常规太阳能电池更多的太阳能。 新技术是钙钛矿-CIGS串联太阳能电池,这意味着它由两层组成。顶部是钙钛矿的薄层,钙钛矿是由碘和铅制成的廉价材料。在先前的研究和试验中已经证明了这种材料在捕获太阳能量方面非常有效。将钙钛矿喷入由CIGS或铜,铟,镓和硒化物制成的太阳能电池中。 新电池将来自太阳的22.4%的能量转换为可用功率。这是钙钛矿-CIGS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记录。在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进行的独立测试证实了这一结果。为了进行比较,以前的记录转换效率仅为10.9%,低于传统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后者为11%至15%。 “通过我们的串联太阳能电池设计,我们从同一设备区域的太阳光谱的两个不同部分吸收能量。与单独的CIGS层相比,这增加了阳光产生的能量。”研究小组负责人Yang Yang解释说。 杨强调,将钙钛矿层结合到现有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中既容易又便宜。这使得该技术不仅可向制造商提供,而且在市场上也可供潜在的买家使用。 太阳能电池的另一显着特征是其薄度。它的CIGS基础层厚度仅为2微米-大约是毫米的千分之二-但它本身可以转换约18.7%的太阳能量。整个太阳能电池位于约2毫米厚的玻璃基板上。 新型太阳能电池本身就是一场革命,但其背后的研究团队尚无停止计划。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将其技术的转换效率提高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