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利用原子级精度的银纳米团簇解析二十面体的结构演化》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朱晓琳
  • 发布时间:2025-09-12
  • 发表机构:清华大学

    作    者:王泉明(通讯作者)

        确定纳米颗粒(NPs)的原子结构对于理解其结构演变和性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存在诸多相互竞争的途径,控制多重孪晶金属NPs的生长仍颇具挑战性。该研究报告了通过配体工程和动力学控制成功合成了两种巨型银二十面体纳米团簇,即[Ag???(C≡CR?)??]?? 与 [Ag???Cl??(C≡CR?)???]??(Ag213和Ag429,其中R?=3,4,5-F?C?H?,R?=4-CF?C?H?))。

        在该研究中,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Ag213和Ag429分别具有多层二十面体结构的Ag141 |(Ag13@Ag42@Ag86)和Ag297 (Ag13@Ag42@Ag92@Ag150)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拥有260个价电子的Ag429是迄今报道的含零价银(Ag0)的最大纳米团簇。这两种巨型银纳米团簇具有金属性,其等离子体吸收特性和泵浦功率依赖的激发态动力学均证实了这一点。它们原子级精确的结构支持了银二十面体从核到种子的逐层演化过程。


    发表日期:2025-8-28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x6639#tab-contributors
相关报告
  • 《溶剂介导的原子精确金-银纳米团簇在半导体一维材料上的组装》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5-25
    • 基于纳米级构件的自底向上功能器件设计依赖于对其自组装行为的精确控制。原子精确金属纳米团簇是设计可调谐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但实现具有高度各向异性的宏观功能团簇材料的定向组装一直是一个挑战。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溶剂介导的34个原子的金属间金-银团簇的组装,由20个1-乙基ladamantanes保护到1D聚合物中,相邻的团簇之间有Ag-Au-Ag键,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原子结构直接显示了这一点。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预测簇状聚合物的单晶带隙约为1.3 eV。簇状聚合物单晶场效应晶体管的p型半导体特性具有高度的各向异性,其在聚合物方向上的电导率与交叉方向相比约为1800倍,空穴迁移率约为0.02 cm2 V−1 s−1,通/关比约为≈4000。这一性能为进一步设计具有高度各向异性半导体特性的功能团簇材料提供了希望。
  • 《大化所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金属纳米团簇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8-01
    •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 杨学明研究员 (1102 组 )、 马志博副研究员 (1114 组 ) 与厦门大学郑南峰教授及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 Hannu Ha kkinen 教授合作,通过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研究原子结构精确已知的 Ag 374 纳米团簇的表面配体,获得亚分子水平超高分辨,结合 DFT 理论计算与模板识别算法,实现对表面配体形貌和结构以及团簇取向的识别。相关研究工作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Nat. Commun. )上 。   纳米颗粒的实空间成像对于理解颗粒尺寸、形状、组装、结构以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基本特性决定了团簇颗粒在诸多应用如催化、药物传递、生物感应以及医疗诊断上的功能。研究者们通过原子力显微镜( AFM )以及 STM 已经对平面上的有机分子进行了大量原子级分辨率的研究,然而对于纳米颗粒表面有机层的成像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首先高曲率的纳米颗粒表面会导致空间上的强针尖卷积效应,导致纳米颗粒尺寸及形状呈现不均一;其次纳米颗粒结构未知,表面有机物层对于 STM 来说分析难度大,而且也难以通过理论模拟出准确的 AFM 或者 STM 图像。   在本工作中,该研究团队以原子结构精确的 Ag 374 纳米团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分别在 LHe 及 LN 2 温度下获得了单个团簇亚分子高分辨率的拓扑图像。结合 LN 2 温度下单个叔丁基苯硫酚( TBBT )分子在 Au(111) 表面的高分辨 STM 图像以及 Ag 374 的 DFT 理论 STM 图,证明 Ag 374 的高分辨 STM 图中呈现出了单个 TBBT 的形貌,并且可分辨出单个甲基基团。随后,借助“图像识别”原理,通过 STM 模拟图像数据库以模板识别方法找到了高度匹配的团簇取向 。 此工作为将来基于应用设计功能性 的 纳米团簇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和 开放课题基金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