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湖芯片推出SuperFin 10纳米工艺》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 张卓然
  • 发布时间:2020-11-26
  • 英特尔已经推出了第11代“核心”处理器——“虎湖”(Tiger Lake)——采用10纳米SuperFin FinFET制造工艺制造。

    虎湖处理器实现了一个新的CPU架构,称为“柳树湖”,带有附加指令,包括一个新的称为“虹膜Xe”的图形处理单元。

    英特尔称,这一组合使“虎湖”成为世界上最适合轻薄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该处理器与一个配套芯片封装在一起,用于在其目标市场个人电脑上执行WiFi6通信,英特尔希望将该处理器销售到基于Windows和ChromeOS的笔记本电脑上。

    10纳米制造工艺说成是包括SuperFin技术。10纳米SuperFin有一个改进的金属互连堆栈,电阻降低30%。在2020年8月英特尔的一次活动中,首席架构师Raja Koduri声称,使用SuperFin技术,可以提供几乎相当于完全节点转换的性能提升。

    英特尔此前曾表示,其10纳米工艺大致相当于竞争对手的7纳米,因此进一步增加节点可以使英特尔与5纳米大致持平。英特尔宣布,计划使用铸造服务生产7纳米产品,作为10纳米产品的后续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一论调(参见因特尔因产量问题而铸造7纳米产品)。

    10纳米“虎湖”处理器是英特尔U系列的一部分,分为三个性能频段:i3、i5和i7。

    SuperFin的使用,使处理器的时钟频率达到4.8GHz,并且具有各种功能,从2核超高清图形和6兆字节片上缓存到4核Xe图形和12兆字节片上缓存。指令集包括对集成图形神经网络推理的支持,以及对INT8数据类型的本地支持。功耗从低端的7至15W到高端的12至28W不等。

    英特尔拥有更高性能的处理器,有更多的核心,但采用旧的14纳米 FinFET技术。

    英特尔没有透露基于“虎湖”处理器的电脑何时可以购买,但说有超过150种设计正在开发中。英特尔失去了一个关键客户苹果,苹果公司正转向使用基于ARM架构的内部设计的处理器(请参阅更多有关苹果将英特尔处理器从个人电脑中撤出的详细信息)。

    英特尔失去苹果业务的一个原因是,英特尔推出10纳米工艺的过程一直受到拖延。然而,首席执行官鲍勃·斯旺最近表示,10纳米的生产速度比预期的要快,尽管他承认英特尔不得不去铸造厂生产7纳米产品。

相关报告
  • 《三星推出3纳米芯片制造工艺工具与技术》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11-24
    • 11月20日消息,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三星高级代工生态系统论坛上,三星电子公司推出了多款对3纳米芯片制造工艺至关重要的设计工具和技术,以及帮助加强代工生态系统的战略。代工业务是指为其他没有半导体工厂的公司制造定制芯片。 三星旗下代工部门表示,他们将推出80多种针对半导体设计基础设施和封装解决方案进行优化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技术。这些工具和技术对3纳米制造工艺至关重要,三星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开始推出3纳米产品。 三星电子高级副总裁兼代工设计平台开发负责人RyanLee表示:“在这个以数据为中心、快速变化的时代,三星及其代工合作伙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并通过提供强大的解决方案来支持他们取得成功。在我们SAFE计划的支持下,三星将引领‘性能平台2.0’愿景的实现。” 三星还谈到了其在代工业务基础设施方面的扩展,包括高性能计算(HPC)、人工智能(AI)、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云计算、封装解决方案和设计解决方案合作伙伴(DSP)等领域的进展。 此外,三星也介绍了该公司通过与无厂房公司合作取得的一些成就。这家芯片制造商正与12家全球设计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合作,为其无厂房客户开发高性能、低能耗的半导体设计。 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首席执行官西蒙·塞加斯(SimonSegars)说:“我们的伙伴生态系统在许多市场都有不断增长的商机,我们与三星代工部门的长期合作对此至关重要。我们将继续密切合作,在三星代工的尖端工艺(包括GAA)上优化我们的Armv9下一代处理器,以提供针对当今世界和未来技术进行优化的同类最佳解决方案。”
  • 《中兴通讯7纳米芯片规模量产,高端芯片赛道追赶仍需时日》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0-14
    • 10月11日,一则中兴通讯自研7 纳米芯片实现市场商用的消息引发外界关注。 据媒体报道,中兴通讯副总裁李晖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峰会上透露,在 5G 无线基站、交换机等设备的主控芯片上,中兴自研的 7 纳米芯片已实现市场商用,5 纳米还在实验阶段。 而在今年年中的股东大会上,中兴通讯曾透露5纳米芯片将在明年推出。 招商电子曾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单芯片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基站芯片的门槛,使得国产厂商更加难以切入,而基站芯片的自给率几乎为零,成为了此前中兴通讯禁运事件里最为棘手的问题。近两年,中兴通讯在芯片领域,尤其是在基站芯片的研发上,开始做出更大力度的投入。 中兴5G芯片迭代至第三代 芯片犹如心脏,是很多电子设备最关键的零部件,尤其是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下,芯片的自给率以及能力成为备受业内外关注的话题。 在过去,中兴通讯主攻的三大应用领域里,芯片门槛最高的板块是基站领域,这一领域要想实现国产化,需要较长时间。光通信和手机产业链门槛相对较低,一些细分领域的国产芯片方案甚至于成为了国际龙头,但整体来看,还是偏低端应用。在业内看来,基站芯片的成熟度和高可靠性和消费级芯片有所不同,从开始试用到批量使用起码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 在今年的6月6日,也就是5G发牌一周年之际,中兴通讯虚拟化产品首席科学家屠嘉顺首次对外披露了芯片上的最新进展。他表示,目前中兴通讯已经发布了基于7纳米技术3.0版本的多模基带芯片和数字中频芯片,这些产品可以实现相比上一代产品超过4倍的算力提升和超过30%的AAU功耗的降低。同时,他表示,明年发布的基于5纳米的芯片将会带来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 这也意味着,中兴通讯在基站芯片上对海外厂商的依赖性逐步降低。 中兴对芯片研发可以追溯到24年前,1996年,中兴成立了IC设计部专门从事芯片研发。2003年,中兴微电子正式成立,2019年,中兴微电子的业绩收入约76到77亿元人民币,中国半导体设计公司排名第五名,主要产品包括用于手机基带芯片,多媒体芯片、通信基站及有线产品用芯片。 中金公司曾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中兴微电子净利率约15%~20%(根据中兴微电子2014~2017年净利率推测),公司供货芯片占中兴通讯总采购额11%以上(根据中兴微电子2017年情况推测),而7纳米芯片主要用于5G基站。 中兴通讯副总裁,TDD&5G产品总经理柏燕民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于7纳米工艺,中兴的5G芯片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产品,自研芯片最关键的还是考虑业务可持续性,考虑的是整个供应链的安全,同时追求更大的性价比。“现在在系统产品5G芯片关键领域都是采取的是自研产品,如基带处理、数据中频等。”柏燕民说。 7纳米芯片制造仍依赖外部厂商 中金公司表示,长期看,中兴通讯有望在全球5G建设浪潮下获得更多市场份额。2020年上半年,中兴通讯在国内5G招标中份额仅次于华为且有所提升。 在9月8日全球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球TOP电信设备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中,中兴通讯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11%,比2019年(9%)上升了2个百分点。 对于中兴自研芯片的能力,中兴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谢峻石曾表示,中兴芯片是全流程覆盖的。最早架构设计、仿真、前端设计、后端物理实现、封测设计、封装测试和相应芯片未来失效分析等,全生命周期都可以实现研发设计。 记者从中兴内部了解到,5纳米芯片将主要用于中兴通讯新一代5G无线系列芯片和承载交换网芯片,未来将内置AI算法,主要为的是提高性能以及降低能耗。 经过多轮的发酵,中兴通讯在芯片上的进展一度被外界解读为中国芯片制造能力进入了7纳米甚至是5纳米时代,但事实上,中兴自主研发的7纳米芯片仍主要由台积电的工艺制造,日月光投控的2.5D/interposer技术进行封测,而中兴所擅长的为芯片的设计端,本身并不具备芯片生产制造能力。 从行业来看,芯片是全球最硬核的高科技产业,以纳米来计量的制造过程极为复杂,包括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芯片材料、芯片设备几大领域,产业链涉及50多个行业,目前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设计、封装上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底层的高端装备、EDA软件、材料,还是以西方为主。而在制造芯片环节,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本土厂商目前所占据的份额不到5%,与第一名的台积电54%的份额相比,差距依然比较大。 而从设计端来看,全球7纳米的设计工艺已经较为成熟,而目前也已有多家厂商开始了5纳米工艺的芯片量产。 在原来的计划中,搭载5纳米工艺的芯片将在Mate 40系列手机中首发,而在国际厂商中,高通在今年2月份发布了其第三代5G调制解调器骁龙X60,采用的也是5纳米工艺。不过这两款芯片主要用于手机领域,在基站芯片方面,目前鲜有公开的设计工艺数据。 不过对于中兴通讯来说,7纳米设计工艺的量产也标志着我国厂商在芯片赛道上做出了巨大努力,该工艺的量产对于厂商在5G市场的扩张起着积极作用。中兴通讯副总裁崔丽则表示,在5G份额方面,希望未来中兴国内5G的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在4G份额上进一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