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调控核仁内部结构和pH梯度形成的机制》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19
  • 2024年3月18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Rohit V. Pappu通讯在Cell发表题为Macromolecular condensation organizes nucleolar sub-phases to set up a pH gradient的文章。

    细胞核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结构,具有不同的专门区域,在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核仁是最大的无膜细胞器,是核糖体(细胞的蛋白质工厂)生产的核心。最近的研究表明,核仁不是一个均匀的结构,而是多个子相的动态组装,每个子相都具有独特的大分子组成和功能。

    研究深入探讨了核仁组织的复杂性,重点关注了核仁蛋白的内在无序区(IDR)。IDR是缺乏固定三维结构的氨基酸片段,通常参与介导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在核仁蛋白中确定了两种不同的IDR语法(grammar):【D/E区】和【K区+E富集区】。这些IDR在决定核仁蛋白在细胞核内的定位偏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核仁被组织成不同的亚相,每个亚相都有不同的大分子密度。这些亚相可能是活性过程和自发相变相结合的结果,统称为“缩合”(condensation)。Condensation涉及多种相互作用,包括位点特异性、可饱和性、化学计量结合、不可饱和性、缔合多价相互作用(associative multivalent interaction)和互补静电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证明,含有D/E区和富含K区+E区的核仁蛋白在核仁中富集。这些IDR负责蛋白质在细胞核内的定位,含有D/E区的蛋白质在整个细胞核中富集,其定位由RNA或DNA结合结构域的存在决定。该研究还表明,核仁亚相是通过凝聚组织的,凝聚结合了核仁成分的结合和复杂的凝聚(coacervation)。缩合过程受到IDR的特异性及其所包含的RNA或DNA结合结构域类型的影响。体外重建和对细胞的研究显示了condensation是如何促进核仁组织的。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核仁蛋白的D/E区有助于降低体外与核仁RNA形成的共缩合物的pH值。在细胞中,这在核仁和核质之间建立了pH梯度。核仁旁体(Juxta-nucleolar bodies)具有不同的大分子组成,以具有相当不同的电荷分布的蛋白质IDR为特征,其pH值等于或高于核质。这项研究还强调了condensation过程的重要性。组成特异性导致了质子梯度,使核仁比周围的核质更酸性。核仁的特征是pH梯度,核质比核仁更碱性。这种pH梯度被认为是由质子与核仁蛋白中D/E区的差异结合产生的,这反过来又影响了蛋白质在核仁中的定位和功能。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核仁组织和功能的复杂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不同IDR语法的鉴定及其在核仁蛋白定位中的作用,以及在核仁内pH梯度的建立,为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的调控提供了新的视角。

  • 原文来源: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0232-0
相关报告
  •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发现核仁新结构调控核糖体RNA末端加工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3-11
    • 3月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ucleolar URB1 ensures 3' ETS rRNA removal to prevent exosome surveillance的研究论文。该工作利用高分辨率活细胞显微成像技术,通过筛选200个核仁候选蛋白质发现12个在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FC/ DFC)外围富集的蛋白质,并命名该区域为致密纤维组分外侧区域(periphery of DFC,PDFC)。研究解析发现,位于PDFC的URB1(unhealthy ribosome protein 1)是一种具有非流动特征的核仁蛋白质,对维持PDFC的完整性、锚定pre-rRNA 3’端及保证其正确折叠和加工起到重要作用。该工作揭示了核仁的超微精细结构,为解析核仁的功能和结构提供了全新见解,并为探索核仁蛋白质在pre-rRNA加工中的功能协调以及对核糖体生成和胚胎发育影响提供了全新思路。   陈玲玲研究组长期致力于lncRNA代谢与功能的研究。前期研究通过non-poly(A)测序(Yang et al., Genome Biol 2011)发现一类新型lncRNA家族。它们来自内含子,两端以snoRNA结尾,被命名为sno-lncRNA(Yin et al., Molecular Cell 2012)。SLERT是其中一个sno-lncRNA,完全定位在细胞核仁(Xing et al., Cell 2017)。核仁是细胞核内一个复杂且高度动态变化的无膜亚结构,是细胞核内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的加工厂。它在调节rRNA的转录、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基组装中具有重要作用。核仁在形态上由内而外可以分为三层结构——多个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FC)和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DFC)形成球状结构镶嵌在颗粒区(Granular Component,GC)内。既往研究表明,SLERT直接结合核仁蛋白DDX21并调控其形成的环状结构的大小进而促进RNA聚合酶I转录(Xing et al., Cell 2017;Wu et al., Science 2021)。RNA聚合酶I转录复合物聚集在FC区域边缘对核糖体DNA(rDNA)进行转录;rRNA前体(pre-rRNA)加工蛋白质在DFC区域参与调控rRNA前体的定向转运和核仁DFC环簇状结构的组装(Yao et al., Molecular Cell 2019)。这些在FC/DFC单元产生的rRNA占细胞内总RNA的约85%,因而在FC/DFC中rRNA成熟的过程是一个受到精密调控的过程。加工修饰完成的pre-rRNA进入GC区域参与核糖体亚基的组装。核仁的重要功能毋庸置疑,但多数核仁蛋白质的精确定位及其如何参与pre-rRNA高效有序加工等基础生物学问题尚不清楚。   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DFC/GC双色荧光蛋白质标记的参考细胞系,在此细胞系内对200个核仁候选蛋白质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活细胞成像,并筛选到140个定位在细胞核仁不同亚结构区域的蛋白质。对这140个核仁蛋白质的研究发现,12个蛋白质定位于DFC外部,形成厚度约为200 nm的球壳状新结构,被命名为PDFC。研究进一步利用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性地完善了核仁的精细亚结构分析,为更好地解析核仁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研究发现,PDFC关键蛋白质URB1具有分子量大、流动性慢的特征,对于维持PDFC的结构和功能颇为重要。此外,URB1还参与调控pre-rRNA 3’末端ETS 区域 (Ex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ETS)折叠和加工。URB1在PDFC的定位参与了3’ETS的锚定、折叠与去除。URB1缺失导致3’ETS折叠异常,U8 snoRNA与pre-rRNA的结合受阻,导致3’ETS的加工异常。   这些异常的pre-rRNA中间产物在核仁中大量累积,进而激活RNA稳态监控系统(RNA Exosome)在核仁发挥活性,引发异常pre-rRNA的降解,致使成熟的28S rRNA减少,无法维持细胞内核糖体的稳态和蛋白质合成,因而造成斑马鱼和小鼠的早期发育缺陷,甚至死亡。   该工作利用超高分辨率生物成像、单分子RNA成像、RNA二级结构解析以及动物模型等多种研究手段,全面揭示了核仁精细结构与pre-rRNA的加工相互协同,共同维持核仁内微环境稳定,为认识核仁功能提供了全新见解。此外,该研究证明了URB1这类非流动性蛋白质在核仁液-液相分离环境中的关键组织作用,为探究三维pre-rRNA加工机制、核仁组装形成和功能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的资助,并获得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细胞分析技术平台、斑马鱼技术平台、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和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的支持。
  • 《长链非编码RNA介导的核仁组装调控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的关键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3-05-23
    • 2023年5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强团队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ucleolus assembly impairment leads to two-cell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via NPM1-mediated PRC2 recruitment 的文章,解析了长链非编码RNA-LoNA如何参与核仁三层结构的组装,调控组蛋白H3K27的甲基化修饰,从而参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关键分子机制。揭示了核仁结构组装过程与组蛋白表观遗传的调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