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混合感染及利福平异质性耐药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7-06
  • 结核杆菌混合感染及异质性耐药为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及控制带来了巨大困难,而且目前尚无妥善的解决办法。基于此,来自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医学院、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WHO超国家参考实验室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结核杆菌混合感染与异质性耐药之间的潜在联系,并明确了与其相关的高危人群,其相关成果于2015年4月22日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上。

    研究者选择499个耐药性及易感性分离株作为分析样本,利用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及24基因座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法(MLVA)对其基因型谱系及混合感染的发生状况进行分析;对从中随机选择的292个菌株进行rpoB基因测序以检测其突变和异质性耐药状况。

    结果显示,12例患者存在混合感染,其相应的菌株有8个属于Manu2谱系、2个属于北京谱系、1个属于T谱系,剩下的一个基因型谱系未知。其中Manu2谱系菌株与混合感染显著相关(OR值为47.72,可信区间为9.68至235.23,P < 0.01);发现4个菌株被确定存在异质性耐药,其中3例由混合感染所引起,且均属于Manu2谱系。此外,还发现3.8%的利福平耐药菌株(不存在rpoB基因突变)与混合感染显著相关(χ2为56.78, P < 0.01)。

    综上所述,首次发生混合感染患者体内的菌株大多属于Manu2谱系;Manu2谱系可能是引起异质性耐药的主要原因,也是rpoB基因未发生突变的菌株出现利福平耐药性的一个可能机制。因此后续研究将着重探讨Manu2谱系菌株与混合感染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报告
  • 《博茨瓦纳耐药结核高危人群中混合株结核杆菌感染率与免疫抑制之间的关系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4-17
    •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茨瓦纳大学、博茨瓦纳卫生部、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与博茨瓦纳耐药结核高危人群感染混合株结核杆菌相关的影响因素,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7月28日发表在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 研究基于结核杆菌在串联重复序列分型上的分布情况,发现10%(37/370)的结核患者受到混合株结核杆菌感染。进一步采用log回归分析方法发现年龄小于37岁(调整后的患病率[PR]:1.92,95%可信区间(CI):1.01-3.57)与先前接受过抗结核治疗(调整后的患病率[PR]:2.31,95%可信区间(CI):1.09-4.89)同混合株结核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此外,通过对HIV感染人群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先前接受过抗结核治疗(调整后的患病率[PR]:2.11,95%可信区间(CI):1.04-4.31)与CD4+T细胞数量小于100cells/μl(调整后的患病率[PR]:10.18,95%可信区间(CI):2.48-41.71)同混合株结核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研究结果提示对于存在免疫抑制和抗结核治疗史的病人,临床上应高度怀疑混合株结核杆菌感染的可能性。
  • 《印度北部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中诱导卡那霉素耐药性产生的新型突变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5-04
    • 近期,来自印度CSIR微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学者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通过对从印度北部收集的29例卡那霉素耐药性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筛查来评估其rrs基因、eis基因及其启动子、whiB7基因及其5’UTR的突变情况,其相关成果于2015年11月28日发表在Tuberculosis上。结果显示,14例菌株(48%)的rrs基因、eis基因或whiB7基因目标区域出现突变;rrs基因的突变频率最高,而eis和whiB7位点则出现了新型突变,且该新型突变与卡那霉素耐药性有关,原因为所有的29例卡那霉素耐药性结核杆菌在对卡那霉素尚处于敏感阶段时即均出现了该种新型突变。研究人员认为,这种eis和whiB7基因位点新型突变将有助于提升未来结核诊断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