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 | 凯金新能源:6C高功率石墨负极供不应求》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 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9-28
  • 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航空、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正经历爆发式增长,在带动配套电池迎来高增长的同时,这也对其系统提出高比能、高功率、长寿命等严苛要求,从而倒逼石墨、硅基、硬碳负极等电池主要负极材料,需要通过技术突破,来推动更高性能的电池产品加速落地。 图为调研组一行与凯金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合影 为跟踪电池关键材料等技术迭代进程,了解企业发展近况,研析产业发展困境,为国家部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产业第一手信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联合电池中国网,开展的 “创新推动·纵深推进——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调研”活动, 近日走访国内主流电池材料企业。 日前,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电池中国网创始人CEO张雨等调研组一行,来到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凯金新能源 ”) 实地走访调研,与 凯金新能源副总裁秦建军、副总裁&CTO周志平 等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新能源电池及负极材料产业发展情况、新兴产业对电池及材料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等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 资料显示,凯金新能源成立于2012年3月,专注于人造石墨负极、硅基负极、储能硬碳负极材料等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消费类及储能电池等领域。 图为凯金新能源副总裁秦建军参与座谈交流 据秦建军介绍, 凯金新能源人造石墨负极出货量,目前已跻身全球前四;商用车动力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 新品研发方面,瞄准市场对高比能、高功率、长寿命负极材料的迫切需求,凯金新能源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费用,近两年其已打造出多款爆款高比能、高功率、长寿命人造石墨负极产品。 除石墨材料外,凯金新能源还布局了 普通硅氧、预锂硅氧、气相硅等硅基负极产品。 硬碳产品方面, 据介绍,凯金新能源低成本钠电专用硬碳负极产品已实现量产,可应用于储能、启停电池等领域。 可以看到,凯金新能源负极技术覆盖石墨、硅基、硬碳三大体系,形成动力、消费类、储能电池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并为电动航空、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市场用电池,提供高性能的负极材料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据悉, 其超360mAh/g高比能、超15000次长循环、6C高功率石墨负极,获得下游客户广泛认可,产品当前供不应求。 客户方面, 凯金新能源负极材料的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海辰储能、ATL、蜂巢能源、瑞浦兰钧、正力新能、孚能科技、欣旺达、中汽新能(原力神电池)、韩国LG、韩国SKI等国内外头部电池厂。 图为座谈交流现场 产能布局方面, 凯金新能源总部位于广东东莞松山湖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先后在浙江湖州、青海西宁、内蒙古乌兰察布、贵州铜仁、江苏盐城及上海青浦等地设立多家子公司与生产基地。目前,其负极材料年产能达36万吨,未来规划在中东、欧美等地区布局海外生产基地,以打造可以辐射全球客户的生产基地布局。 图为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电池中国网创始人CEO张雨参与座谈交流 座谈中,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电池中国网创始人CEO张雨, 就当前负极市场情况、企业出海布局、产业链协同、固态电池技术对负极材料迭代需求等话题,与对方进行了沟通交流;此外,她还就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的发展历程、主要职能、分会的重点工作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 原文来源:http://www.cbea.com/djgc/202509/850874.html
相关报告
  • 《负极材料投资扩产达16万吨 高端产能供不应求》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ouyang
    • 发布时间:2020-07-13
    • 近年来,先后受3C数码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锂电池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锂电负极材料行业发展也从中受益。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负极材料企业也在加速布局。不少企业在产能、技术上持续跟进,以期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抢占先机。 产能大扩张为 提升产能规模、产品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中科星城在贵州生产基地进行负极材料产线及石墨化产线的扩产。7月2日,贵州生产基地新增建设的1万吨/年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产线顺利点火试产。中科星城着力将其建设成先进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一体化生产基地。 据了解,中科星城贵州生产基地设立于2016年,成立初期主营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业务,为打通和完善公司负极材料业务产业链,由公司母公司中科电气于2018年完成对其收购并纳入新能源材料事业部进行整体统筹。中科星城母公司中科电气表示,公司初步预计到2020年年底将形成4万-5万吨负极材料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6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委员会召开2020年第4次审议会议,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挂牌申请成功通过。公司拟募集20亿元,用于惠州市贝特瑞年产4万吨锂电负极材料等项目。 除此之外,4月27日,福鞍集团旗下天全福鞍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投产仪式在四川雅安举行,将建成年产4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据悉,福鞍集团将以此项目为契机,继续加大负极材料项目投资力度,力争在雅安打造6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形成从原材料加工、生料加工、高温包覆、石墨化、成品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并致力于将天全福鞍发展成全球领先的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供应商。 在此之前的今年3月,璞泰来计划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建设“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81亿元,建设周期两年。璞泰来表示,该项目将可实现公司负极材料加工生产工序全覆盖,生产一体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此外,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第一期工程于今年年初竣工投产。 高端产能供不应求 当下,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产业化进程都在不断加速,各国都在推进全面实现汽车电气化。同时,新型电子产品的涌现、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以及电动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锂电市场需求保持平稳增长,2019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131.6GWh,同比增长18.6%。未来,锂电负极材料领域仍然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负极材料厂商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日两国市场份额占了全球95%以上。国内方面,国内负极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比较有实力的有“三大五小”,三大分别指贝特瑞、璞泰来(江西紫宸)、杉杉股份;五小分别指凯金能源、正拓能源、深圳斯诺、中科星城、翔丰华。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受国内外动力电池终端市场增长拉动,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达到26.5万吨,同比增长38%。其中,贝特瑞、江西紫宸、杉杉股份等头部企业凭借多年的技术优势和优质的海外客户渠道,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到 56%。 据了解,作为国内负极材料领域的龙头,自2013年开始,贝特瑞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已经连续7年位列全球第一。璞泰来和杉杉股份目前在负极材料领域的市场份额紧随贝特瑞之后;杉杉股份负极材料兼顾高中低端产品,主打中低端,璞泰来主要做高端负极产品。 近年来,随着大量资本进入锂电材料行业,现有锂电负极厂家纷纷扩产,国内负极材料总产能迅速扩大、同质化竞争激烈。截止到2019 年底,国内负极材料企业产能达到57.98万吨,同比增长31.40%;总体而言,国内负极材料产品供给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但高端产品产能仍然供不应求。 业内分析指出,目前国内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众多,这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几年,国内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对大企业的追赶,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内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 负极材料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特别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应用领域对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安全性、低成本、稳定性等方面要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负极材料企业需要持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来满足下游锂离子电池对关键材料的快速迭代需求。 未来,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格局将聚焦于各龙头之间竞争,低端产能将被逐步出清,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客户渠道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 《新能源汽车推动能源转型,T石墨负极产品亮相链博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30
    • 近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业内专家贺雪琴指出,新能源汽车正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成为推动低碳生活的重要力量。展会期间,一款名为T石墨负极的新产品吸引了广泛关注。该产品由贝特瑞新材料集团研发,实现了6C快充,同时具有高低温性能优异的特点,为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贝特瑞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知名企业一同展示了在全球新能源智能汽车供应链中的实力。 T石墨负极的研发负责人表示,该产品的超高充电速率可将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缩短至不足10分钟,同时在极端温度下性能依然稳定,低温环境下放电性能可在4C快充石墨的基础上提升25%。此外,T石墨负极的膨胀率更低,高温环境下的循环寿命也有所提升,确保了电池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次T石墨负极产品的发布,标志着贝特瑞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又一重要突破,为新能源行业的进步提供了优质的负极材料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