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解读》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1-20
  •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按照《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下称《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下称“人工智能揭榜工作”)。

    一、为什么要开展人工智能揭榜工作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产业集群初步显现,一批创新活跃、特色鲜明的创新企业加速成长,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也面临核心基础技术薄弱、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通过开展人工智能揭榜工作,征集并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在人工智能主要细分领域,选拔领头羊、先锋队,按照 “揭榜挂帅”的工作机制,突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短板瓶颈,树立领域标杆企业,培育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加快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发展。

    二、人工智能揭榜工作主要特点是什么

    人工智能揭榜工作将征集并遴选一批掌握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科研机构等,调动产学研用各方积极性,营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万船齐发的良好氛围。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是揭榜挂帅,探机制促创新。探索“揭榜挂帅”创新机制,鼓励创新主体自愿申请,积极主动承担揭榜攻关任务,明确揭榜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揭榜单位自身能动性,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发展瓶颈。对揭榜攻关成功的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和推广,形成龙头带动、万船齐发的局面,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二是优中选优,树标杆育主力。从众多人工智能创新活跃的创新主体中,优中选优,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单位“揭榜挂帅”。原则上,在每个细分领域择优遴选不超过5家揭榜单位,择优公布揭榜成功单位不超过3家,树立人工智能领域标杆,激发竞争活力、培育行业龙头,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

    三是聚焦重点,补短板攻难关。聚焦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短板,瞄准《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促进创新要素更多投入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特别是针对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等薄弱环节,引导企业加大投入,集聚资源,攻克发展短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四是形成合力,聚资源共发展。鼓励各地以揭榜行动为抓手,结合本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加强部省协作,产业协同,营造良好环境,对接揭榜单位给予重点支持,夯实基础,积累优势,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实现差异化发展。

    三、人工智能揭榜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围绕《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任务方向,在17个方向及细分领域,开展集中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创新性强、应用效果好的人工智能标志性技术、产品和服务。

    在智能产品方面,选择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等产品作为攻关方向。在这些领域,产业创新活跃,已聚集了大量企业,相关技术和产品具有较好发展基础,通过“揭榜挂帅”,可进一步促进其深入应用落地。

    在核心基础方面,选择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开展攻关。这些核心基础技术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目前发展相对薄弱,需加速突破,整合产业链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加快实现技术产业突破。

    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方面,选择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智能物流装备等进行揭榜攻关。制造业是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主要领域之一,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有利于加快制造业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化,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支撑体系方面,选择高质量的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等作为揭榜攻关任务。这些资源体系是影响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重要要素,需要加快完善基础环境、保障平台,加快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

    四、揭榜工作主要步骤流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研究院所等创新主体,以自愿的原则申请成为揭榜单位,登陆申报系统(http://www.aibest.org.cn),注册账号,按要求填报相关申请材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组织作为揭榜推荐单位,各地结合自身人工智能发展基础优势和产业布局,推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科研院所等揭榜单位,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集中评审和现场评估,择优确定揭榜单位。揭榜单位集中力量开展创新攻关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行业专家和评测机构进行评价,择优确定并发布攻关成功单位,给予重点推广和支持。

    五、揭榜任务、目标和参考指标是如何确定和考虑的

    揭榜工作是落实《三年行动计划》重要举措,揭榜任务和目标的确定主要基于《三年行动计划》中部署的重点任务和目标,主要考虑当前我国产业发展基础,对产业发展有一定前瞻性和引导作用,同时,发挥企业主动作用,激发企业自身能动性,设置个性化指标。在揭榜工作方案制定过程中,通过广泛征求企业和专家意见,邀请部分企业试填等多种方式,完善方案,确定了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等17个揭榜方向,每个揭榜方向涉及多个细分领域。

    考虑填报要有一定的自主性、灵活性,揭榜单位可依据参考指标填报“本单位当前水平”和“本单位2020年目标”,也可自定义指标项,鼓励提出超过《三年行动计划》预期目标的指标。

  • 原文来源:http://www.miit.gov.cn/n1146295/n1652858/n1653018/c6492065/content.html
相关报告
  • 《人工智能:“揭榜挂帅”加速产业创新》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1-02
    • 12月27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在人工智能领域将推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挂帅”机制。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驱动全球经济新一轮转型。毫无疑问,在2018年,人工智能是中国ICT产业中发展最快也最炙热的产业之一。赛迪智库最近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形势展望》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中国人工智能的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形成,群聚效应初具规模,融合应用水平大幅拓展,智能经济形态初现。对于即将开启的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要想在这场人工智能的全球化赛跑中跑出优异成绩,除了加强场景化的应用推广和辐射引导外,仍需要加速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通过推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挂帅”机制,将核心技术的研发落实到实处。 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使得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是9亿美元,而到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是90亿美元,5年增长10倍。人工智能市场的巨大爆发力吸引大量资本涌向人工智能领域,仅仅在深圳,2018年一年投向AI领域的投融资总频次就达172次,投资金额总量达87亿元。从计算力、算法以及应用等各个维度,中国企业正在获得加速的突破,以寒武纪、地平线、华为等为代表的企业在AI芯片领域取得积极突破,而以BAT为代表的平台公司和以深鉴科技、商汤科技等为代表的独角兽企业,在AI平台以及在推进AI行业应用上取得丰硕成果,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经济和产业各领域为应用对象的智能经济形态雏形开始显现。 2019年对于人工智能市场来说,是一个充满变量并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边缘智能将成为加速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的又一个引擎,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布局的重要创新方向。HIS的数据显示,边缘智能市场将在2018年爆发,将从2017年的4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19亿美元,预计2019的增长率将超过400%。5G应用的加快,使得边缘智能市场在中国的爆发变得毫无悬念,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将布局在边缘端,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智能手机等领域将成为爆发的重点市场。 巨大的应用和需求市场驱动,越来越多的创新公司加入,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呈现出发展的勃勃生机。在面对充满希望的未来面前,我们也意识到,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重视应用、轻视底层技术的“头重脚轻”问题,我们的人工智能产业要想更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人工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理论等方面实现更多的突破,在核心算法、芯片与元器件等方面下更多的力气。 仅以算法为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一轮巨大的人工智能产业浪潮是因为“深度学习”而引发的,因为深度学习算法在处理文本、图像、视频等方面带来了出色的功能,再加上强化学习,使得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游戏与机器人等领域获得巨大突破,带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这个核心算法在2017年秋天被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人物——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和谷歌研究员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发现了其致命缺陷,坦诚它有着不可逾越的瓶颈。就连目前全球最为广泛应用的核心基础算法也面临巨大缺陷,显而易见,我们的人工智能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在底层技术、基础理论和核心算法层面依然有大量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命题需要全球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多方协作发力。 今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通过开展人工智能揭榜工作,能够探索出更好的创新机制、激发揭榜单位自身能动性,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发展瓶颈;通过从众多创新主体中,优中选优,树立人工智能领域标杆,能够加速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通过揭榜工作,鼓励各地以揭榜行动为抓手,加强部省协作,产业协同,营造良好环境,对接揭榜单位给予重点支持,能够打造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实现差异化发展。通过揭榜工作,能够促进创新要素更多投入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加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突破。
  • 《安徽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03
    • 安徽省政府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天培、副主任万士其解读了最新出台的《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以下简称《规划》),预计到2030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聚区。 基础优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占全国近10%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具有竞争优势的省份,安徽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语音及语言处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集聚了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数百家上下游相关企业,初步构建了从基础设施、技术、产品到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2017年,安徽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接近70亿元,同比增长46.3%,在全国占比约为9.8%。 “当前我省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五大主要特点,分别是:核心技术优势明显,科研实力较为雄厚,重点领域应用广阔,区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基础保障比较有力。”张天培表示,安徽已经初步形成以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汽车、家电、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最重要的三大领域,而这恰恰都是安徽的优势产业,2017年3个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6000亿元。同时,在安徽农业、教育、医疗、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人工智能也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发展目标:2030年成为全国重要先行区 《规划》系统梳理了安徽产业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提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要求、近中远期目标和产业布局。 到2020年,安徽省将在产品智能、工业智能和服务智能等重点领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集聚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到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的中期目标。而到2030年,安徽省将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战略高地,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的远期目标。 产业布局:“合芜马”带头打造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安徽省将构建“一核、两地、多点”的产业布局,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做强“一核”。以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对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等的行业应用,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立足“两地”。依托芜湖和马鞍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面向“多点”。发挥宿州、淮南、蚌埠等地云计算、大数据发展优势,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基础器件、智慧农业、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大范围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