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衣壳和Spike蛋白的ELISAs检测SARS-CoV-2抗体的评价》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5-25
  • 目前,基于pcr的核酸检测已不能满足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诊断的需要。方法:招募2020年1月18日- 2月26日在人民解放军中央战区总医院住院的确诊covid19患者214例。采用两种基于重组SARS-CoV-2核衣壳蛋白(rN)和spike (rS)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IgM和IgG抗体,并对其诊断可行性进行了评估。结果:214例患者中,分别有146例(68.2%)和150例(70.1%)成功诊断为rn型IgM和IgG型ELISAs;分别有165人(77.1%)和159人(74.3%)通过基于rs的IgM和IgG ELISAs诊断成功。基于rna和基于rna的ELISAs抗体(IgM和/或Ig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4%和82.2%。基于rna的ELISA检测IgM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基于rna的ELISA。我们观察到随着发病后天数的增加,IgM和IgG的阳性率增加,但35d后IgM的阳性率下降。,结论:ELIS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别是对10d后患者血清标本的检测,可作为COVID-19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 原文来源:;https://jcm.asm.org/content/jcm/early/2020/03/27/JCM.00461-20.full.pdf
相关报告
  • 《通过检测核衣壳蛋白诊断SARS-CoV-2感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17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medRxiv预印版平台发表论文“Diagnosis of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fection by Detection of Nucleocapsid Protein”,探讨了通过检测核衣壳蛋白诊断SARS-CoV-2感染的方法。 研究背景: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已被用于SARS-CoV-2感染的诊断,但尚未成功开发出病毒抗原检测用于诊断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在感染人群中出现抗体之前,病毒抗原是病毒的特异性标记,并。,显然需要检测病毒抗原以进行快速和早期的诊断。研究方法:科研人员纳入采用了来自7个中心的239名疑似SARS-CoV-2感染者的队列研究,与核酸测试平行地测量了鼻咽拭子样品中的核衣壳蛋白。以核酸试验为参考标准,用盲法试验进行统计评价。科研人员在另一个中心的20个尿液样本中检测了核衣壳蛋白,采用鼻咽拭子核酸测试作为参考标准。研究结果: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荧光免疫色谱法,可在10分钟内检测鼻咽拭子样品和尿液中SARS-CoV-2的核衣壳蛋白,100%的核衣壳蛋白阳性和阴性指标符合相同样品的核酸测试。此外,可以通过该方法确定发烧三天后的早期感染者;在另一项初步研究中,在73.6%的已诊断COVID-19患者中检测了尿液中的核衣壳蛋白。研究结论:这些发现表明核衣壳蛋白测定是一种诊断COVID-19的准确、快速、早期和简单的方法。尿液中核衣壳蛋白的出现与科研人员发现的SARS-CoV-2侵袭肾脏的现象相符,可能具有诊断价值。
  • 《使用核衣壳抗体加强检测SARS-CoV-2再感染》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与重点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5-04-23
    • 到2023年底,超过85%的美国成年人感染了SARS-CoV-2。持续的血清学监测和评估保护相关性需要强有力的再感染检测方法。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通过评估核衣壳(N)抗体增强来识别再感染的方法。使用总免疫球蛋白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出最佳比率>1.43(敏感性87.1%,特异性96.0%)。优先考虑特异性时,最佳比率为>2.33(敏感性75.3%,特异性99.3%)。在再感染前抗N反应性较高的捐赠者中,敏感性降低。通过稀释测试扩大检测的动态范围可以提高敏感性,在最高反应性组中(再感染前信号截止比>150),敏感性从38.8%提高到66.7%。该研究表明,纵向检测N抗体可以用来识别再感染,并估计献血者队列中的总感染发生率。 文献来源:Grebe E, Chacreton D, Stone M, Spencer BR, Haynes J, Akinseye A, et al. Detection of SARS-CoV-2 reinfections using nucleocapsid antibody boosting. Emerg Infect Dis. 2025 May [date cited]. https://doi.org/10.3201/eid3105.250021